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在西方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冒险家在景仰他,男人在向往他,女人轻薄他,历史学家、文学家在研究他。他会让你想起拉伯雷笔下的巨人,畅饮人类知识之河,精通多种学问;他会让你想起堂吉诃德荒诞不经的游侠生涯,但是他的冒险远比与风车作战、把乡村客店当做城堡来冲击、耽于漫无边际的幻想更为精彩;他会让你想到好色之徒唐璜,但他绝非伪装爱慕、恬不知耻、玩弄诱骗女人成性,而是真诚地追逐女人,女人也以真诚的热情回报他;他会让你想到卢梭等伟大的自传作家,但他的自传《我的一生》不仅是为个人立传,也是为整个世纪立传。巨人、堂吉诃德、唐璜等人生活在虚构的文学世界里,而他生活在真实的历史世纪里。他的一生本身就是诗歌,就是小说,甚至比诗歌和小说更绚烂更精彩,他就是卡萨诺瓦。  相似文献   

2.
作家的愤怒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三大作家之一的西班牙人塞万提斯(另外两个是法国的拉伯雷,英国的莎士比亚),1604年写成了《堂吉诃德》,这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1614年,他突然发现有人冒名伪造《堂吉诃德》第二部,内容庸俗,文笔低劣,塞万提斯愤怒极了。虽然这时他已是68岁的老人,但仍奋力加速  相似文献   

3.
俄国的“荷马”和“莎士比亚”普希金走上俄罗斯文坛的时候,面临的几乎是一片荒漠。同时代的欧洲作家要比他幸运得多,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学传统可以继承:希腊人有荷马,意大利人有但丁,西班牙人有塞万提斯,英国人有莎士比亚,法国人有拉伯雷……然而普希金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基辅罗斯时期曾有一个好的开端,产生了几部编年史和一部俄国人最引以为荣的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但在鞑靼统治时期,却只有《拔都攻占梁赞的故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行传》、《顿河彼岸之战》等几部历史故事;莫斯科的俄罗斯时期,值得一提的只有伊凡雷帝和库…  相似文献   

4.
比利时小说家乔治·西默农,生于1903年,1989年春谢世。他一生写了500多部长篇小说,其作品气势宏伟,风格独特,深受读者欢迎,因而赢得“20世纪的巴尔扎克”的美誉。他的小说被译成50多种文字。其中,有53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212部被改编成电视剧。他的创作态度认真勤奋,几乎总是强迫自己写作,有时一天能用打字机打出80页稿子。写作活动是他的致富源泉,为他带来大约2.5亿法郎的收入。巨额的收入把他变成一位不知疲倦的旅行者。法国传记作家皮埃尔·比恩多伊斯称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作家”。许多人认为“他的财富多得惊人”。但是西默农  相似文献   

5.
蓝菲 《世界文化》2008,(12):16-17
阿根廷小说家、诗人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拉美文坛乃至世界文化之林中一位充满传奇色彩和戏剧性的作家。他曾经获得过“富门托”文学奖,“布克”文学奖和西班牙“塞万提斯”奖等多种国际文学大奖,是继聂鲁达,卡彭铁尔等大师之后拉美文学史上又一位独具魅力的文学宗师。  相似文献   

6.
奥尼尔将美国戏剧从情节剧的人物模式(“纯洁”的女主人公和善良的父亲等等)中解放了出来。有了他,美国戏剧才真正成为一种文学形式。他通过数量极多的剧作,用新的主题和新的风格拓展了美国戏剧舞台的视野。他所有的剧作都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探索。奥尼尔一生只写过一部喜剧:  相似文献   

7.
哥尔多尼主张喜剧反映现实生活,面向平民大众,发挥“歌颂美德,讽刺丑陋”的作用,强调喜剧的时代感和民族感,突出表现方言淳朴的独特性。其一生创作了百余部喜剧,尤其《一仆二主》《女店主》《老顽固》等作品脍炙人口,迄今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上演不衰。  相似文献   

8.
汪汉利 《世界文化》2008,(10):10-11
索尔·贝娄是一位犹太作家,却并不喜欢被贴上“扰太作家”的标签。作家专门作出过声明:“我从未意识到自己在文学创作时是犹太人,只知道自己是索尔·贝娄,我也从未努力要使自己犹太化。”贝娄之所以对“犹太作家”很反感,是因为他不愿意仅被看作是民族作家。在贝娄看来,他所探讨的是人类的普遍真理,而不仅仅是犹太人的真理。  相似文献   

9.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神秘生活赵当代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因《百年孤独》一书的出版而举世闻名。他使拉丁美洲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魔幻现实主义”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有人传闻这位作家能预测未来,这使马尔克斯的生活倍显神秘。据说他能预感到...  相似文献   

10.
台湾的新文学运动步“五四”运动之后尘,发端于19世纪20年代。它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迪,也以普及白话文为突破口,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台湾作家朱西宁在《回归何处?如何回归》一文中说:“当初的民族文学,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同时也有的连带反抗它的资本主义侵略——代表性作家如杨逵,据说他的两位公子一名反帝,一名反资,真是彻底而现身说法。”从诞生之日起,台湾文学就为自己定了位: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国文学。 张我军、赖和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自称旧文学的“清道夫”的张我军,年轻时代曾赴厦门、北京求学,深受“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故事》使房龙走向了成功,同时也在读者和评论家的心目中,形成了房龙是少儿读物作家、通俗作家的定式。即使他以严肃题材,写出了17世纪荷兰美洲殖民总督彼得·斯特伊弗桑特的传记,也被评论家不公的判定为儿童读物。《国民》杂志上的一篇书评文章说:“他那通俗易懂的文字,就像是写给孩子看的。”房龙认为“通俗作家”的帽子矮化了他,使他心里失去了平衡。  相似文献   

12.
卡洛斯·富恩特斯(Carlos Fueates)是墨西哥杰出的小说家。与他交谈,仿佛是在与一部知识百辩全书对话——有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啊,对了,还有想象的,真是无所不包。富恩特斯不仅是当代蓬勃发展的拉美文学的领袖,而且还是一位大使、大学教师和社会批评家。简而言之,他是一位拉美文学家。然而,这位作家却以他那谈吐优雅的外交家风度否认了这个美称。“在拉丁美洲,作家相当于西班牙语的‘饱学之士’。哦,这我可担当不起,”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好的作家并不是什么问题都能回答,倒是能提出不少好的问题。”富恩特斯从事写作已有30年了。他是他的国家最有发育权的代言人之一。作为一名政治家,他曾在1975年至1977年间出任墨西哥驻法大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汉代留下了两部伟大的史书,一部是司马迁用手撰写的《史记》,另一部是石匠们用刀镌刻的史记——汉画像石。文字的史记和石刻的史记皆属呕心沥血的艰辛劳作,就艺术风格而言乃一样的深沉雄健,活跃奔放,它们也同样得到现代文化巨人鲁迅的关注与叹赏。他称颂前者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赞美后者为“汉画的图案美妙无伦”。近日,在鲁迅博物馆观看《鲁迅收藏汉画像展览》,聆听来自河南南阳、山东济宁等地的汉画像研究专家的讲解,陶醉于2000年前石刻艺人的杰作,有面对古人促膝恳谈的欢欣惬意,竟不知己身属谁,今夕何年?鲁迅对汉画像的青…  相似文献   

14.
卡尔维诺在意大利文学界是一位国宝级的作家,他那些神奇瑰丽的作品,持续冲击着纯文学的最后防线,令无数读者沉醉于文字间难以自拔,因而被众多评论家誉为“作家们的作家”。厄普岱克称他是“最有魅力的后现代主义大师”,意大利符号学大师同时也是卡尔维诺的好朋友艾柯评价说:“卡尔维诺的想象就像宇宙间微妙的均衡,摆放在伏尔泰和莱布尼兹之间。”然而就像我们以前看到的那样,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文化》2011,(7):62
Edward Steichen在他94载的人生旅途中,摄影生涯就有7年,被誉为美国的摄影巨人、摄影大师;还有人说,他的一生显示了一部20世纪摄影艺术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文化》2011,(7):F0004-F0004
Edward Steichen在他94载的人生旅途中,摄影生涯就有78年,被誉为美国的摄影巨人、摄影大师;还有人说,他的一生显示了一部20世纪摄影艺术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7.
纪薇 《世界文化》2014,(5):51-52
罗赞诺夫是白银时代极富天赋、充满矛盾、让人着迷的一位个性人物。作为作家,他从未创作过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作为思想家,他常常打破自己独具一格的哲学体系;作为文学批评家,他的深入分析往往与大多数读者的审美趣味相悖:作为神学家,他常常滑向边缘异教,  相似文献   

18.
凡尔纳创作丰赡,仅小说就撰写了104部,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于是,人们便传说他有一个写作公司,公司里有不少作家和科学家,而他只不过是占有了别人的劳动成果而巳。听了这个传言,有位记者特地前去看个究竟。凡尔纳得知他的来意后,便微笑着把记者领进了自己的工作室,指着靠墙的一排柜子说:“我公司的全部工作人员都在这些柜子里,请你参观吧!”记者傻了眼,  相似文献   

19.
张小敏 《世界文化》2012,(12):11-13
弗兰克.麦考特(FrankMcCourt,1930--2009),美国著名教师、作家。身为一名教师,他曾获得美国教育界最高荣誉称号“全美最佳教师”:身为作家,他曾获得普利策奖、全美书评奖等项大奖。从爱尔兰贫民窟一个默默无名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世界巨匠。弗兰克麦考特历经困难,但他依然不失生命的风度。面对贫穷、挫折、苦难,他以乐观进取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美国青年一代心目中自强奋斗的偶像。  相似文献   

20.
索尔·贝洛以其“对于当代文明富有人性的理解以及对这种文明所作的精妙分析”而于1976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金。贝洛是美国众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而目前尚健在的两位作家之一。贝洛是当代一位有代表性的现代派作家。他在小说中大量使用“意识流”、心理分析、时空倒错等现代派表现手法;但是,他并没有割断自己与现实主义文学的联系。读者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地“见到欧洲小说家(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统观念”。所以,也有人认为他与德莱塞是一脉相承的,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和“城市自然主义作家”。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马库斯·坎利夫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