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后,急需评估政策对质量加以拷问。但评估政策作用的发挥受到诸如文本限度、价值限度、权力限度以及执行限度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客观因素成为评估政策运行的阻碍。在评估实践中,我们应正视这种能力限度,自觉采取相应的对策,使评估实效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教育政策执行监测与评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相关重大教育政策、重大教育改革项目的实施,客观上要求建立和完善教育政策执行的监测与评估体系。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主体是由教育政策执行者、专业机构、行政部门和立法机关、公众和大众媒体以及跨部门的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委员会等组成的多元复合体。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涉及教育政策成本、教育政策需求与满意度、教育政策执行力、教育政策影响与结果的监测与评估。建立复杂、动态、立体的教育政策执行的监测与评估机制,是实现对教育政策的良性监测与评估,最终促进并保障政策目标达成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李玉芳 《教育导刊》2007,(12):15-18
教育政策限度是教育政策自身固有的特点。素质教育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存在很多限度,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分析和认识素质教育政策的限度,是为了更好发挥素质教育政策的积极作用,更好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机构的同质性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困扰我国高教领域,教育政策对此问题的无能为力可归因于教育政策的限度。本文提出教育政策的权力限度的概念,认为教育政策有其权力广延度限度、权力综合性限度和权力强度限度,教育政策的目标设定要充分考虑其在这三个方面的限度。  相似文献   

5.
教育政策评估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决策民主化的现实着力点,也是近年来理论研究的热点。在教育发展从规模向内涵转变的背景下,要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公众对教育政策的满意度,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建立完善、科学的教育政策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
所谓教育政策的限度,简单地说,即为教育政策选择的范围或影响教育政策的各种因素对教育政策制定与选择的规定。教育政策是规范和指导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人们总期望通过一定的教育政策去解决教育问题,实现预想目标。然而,教育政策是有限度的,把握这一限度既是政策科学化的前提,又是充分发挥政策效力的保障。虽然,关于教育政策的限度问题尚没有专门的论述,但在相关学科或领域,如经济学、政治学、政策科学等,限度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育政策实践中与教育政策限度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本文将从教育政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减负”政策限度的表现 教育政策的限度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教育政策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二是教育政策在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三是教育政策在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中还会引发意想不到的非预期结果。具体到“减负”政策的限度,则主要体现在后两个方面,即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甚至还引发了新问题。“减负”政策未能完全实现预期,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政策限度视角出发,以学分银行政策主体的合法权力和实际能力这两个方面存在的限制为切入点,基于对国际上学分银行的主要类型及其政策限度的解读,对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政策限度与提升相关政策有效性提出有限理性地界定学分银行沟通、衔接的教育领域;为学分银行的多种利益攸关者提供表达和参与实现政策的机会;激励机制让教育政策内化为目标群体的主动选择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从关注过程的传统管理到关注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公共管理的转型过程中,政策监测与评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政策绩效的有效工具。我国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权力既有垂直结构中的行政部门、立法部门、政党监测与评估,又有来自水平结构中的社会组织、公众、大众传媒和舆论的监测与评估。在这两种权力来源与向度中,各主体呈现出各自的利弊,因此需要对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主体进行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0.
郝保伟 《中国教师》2012,(20):15-18
<正>促进教师流动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北京、江苏、安徽等各地纷纷出台了教师流动政策,以期通过均衡配置师资,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然而,教师流动政策是有其自身能力限度的,其能否担负起这一价值目标的"重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分析影响、制约教师流动政策的因素,对于科学、合理界定教师流动政策的内容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教育政策及其能力限度教育政策的能力限度是指教育政策作为政府调控教育的手段在调控教育问题时所能实现的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11.
政策、公共政策、教育政策一脉相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政策是组织或个人为未来的目标任务制定的一种计划、纲领、准则,公共政策是一个国家或政党为每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制定出来的纲领性、计划性、指导性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教育政策则是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制定出来的,用来调整人们社会关系和教育关系的某种持续性、纲领性、计划性、指导性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2.
作为制度创新的产物,独立学院政策生成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呈现了从政策摸索到政策扩散、从政策实践到政策规范、从诱致性政策变迁到强制性政策变迁的制度化构建特点,凸现了体制转轨中政策制度化构建的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3.
政策分析的程序在政策制定和政策评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基本步骤包括:界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搜寻备选方案、预测方案结果、选择政策方案、评估政策效果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基本国策的内容及渊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本国策是国家规范全国范围内较长时期行为的总政策和在某一基本领域所实行的主要政策,在政策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对我国目前到底有多少基本国策,其出处及以何种形式体现等问题,说法众多,并无一致的认识,造成了理论研究和实际使用中的混乱。经查证相关资料,我国基本国策的渊源和体现形式主要有以法律形式确定、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形式确定、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确定、以计划纲要形式确定、以政府白皮书形式确定、以政府规章形式确定和以领导人讲话形式确定等多种形式。其内容主要有计划生育、对外开放、保护耕地、长治久安、环境保护、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男女平等、保护资源和水土保持等九项内容。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我国的基本国策,人们在理解和执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容易产生理解偏差,使用随意性大,认同度和重视程度不同,实际工作中的执行力强弱不同等问题。因此,对基本国策要以科学辩证的思维方法去理解,明确基本国策的标准,强化权威性,提高执行力,以保证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底,我国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两基"的成就,创造了我国教育发展历史的新高度,显著改变了中国教育的基本面貌。"两基"政策及其形成过程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良好的社会氛围营造了"两基"推进的政策环境;完善、完整的政策体系保证了两基政策的有序落实;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确保了"两基"政策的科学推进;有序有效的政策执行推动了"两基"政策目标的全面实现;有效的监控、监督机制提高了"两基"政策落实的效率;及时有效的政策调整机制确保了"两基"总目标的实现。站在新的起点上,"两基"成果的巩固提高必要而重要",两基"政策需在调整的基础上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17.
政策工具是政府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可以控制的手段。任何一种政策工具都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假设。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工具演变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在复杂的高等教育改革中顺利实现政策目标,必须在公众参与和民意调查基础上识别政策目标群体的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等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政策工具,这是高等教育政策执行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我国政策科学研究取得许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薄弱,基础理论对解决公共政策中现实问题的支撑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政策科学发展的"阿基里斯之腱",因此对公共政策基础理论进行反思,从政策主体、政策客体、问题、价值等政策理论的基础理论入手,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政策科学发展,已成为公共政策学未来发展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a growing consensus that existing arrangements for policy making in education are far from optimal. This paper is about policy making and the roles of—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elected officials, civil servants and academics in the making of policy. It aims to open up a conversation about new ways of making education policy that make better use of academic expertise by shedding light on policy ma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former policy broker. With specific reference to England, experiences of the world of policy are drawn on to provide an account of the following: the disconnect between academic research and policy; what good policy advice looks like; and, most significantly, what an expert policy advice mechanism in education could look like. The mechanism put forward is one possibility for further discussion with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n the first instance: an independent group of diverse academic experts to provide trustworthy and transparent policy advice to the education ministry. It is envisaged that by bringing a set of insights together here, understandings of the world of policy making will be enhanced and further thinking and conversations about mechanisms for expert policy advice in education will be induced, starting with this flagship journal's readership. The subsequent accumulation of these discussions may then, in time, lead us towards better policy making.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传播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政策传播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以及政策的成败。政策传播机制是政策主体与政策对象之间传递、交流和共享政策信息的互动方式以及行为过程。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由政策传播主体、政策传播内容、政策传播媒介和政策传播受众等要素组成;软件包括制度构建、互动平台、政府—媒介—受众的合作、以及效果评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