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中专课改中进行的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重塑中专生自信心是中专课改的首要任务;突出思想德育是中专课改的基础;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是中专课改的重点;校企结合、"点菜式"教育、定单式培训是中专课改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方向标,传统的评价理念已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改推进的绊脚石,笔者认为必须重建听课评课新理念,实现六个转变:从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向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转变;从关注课程传递和执行向关注课程创生与开发转变;从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转变;从关注学生的"答"向关注学生的"问"转变;从忽视学习方式向关注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转变;从单一评价主体向多元评价主体转变。  相似文献   

3.
自去年分管基础教育以来,我深切地感到:第八次基础教育课改的引领高度、推进力度、影响广度、操作深度是史无前例的。十年课改,风雨兼程,攻坚克难;十年课改,引来"源头活水",赢得"柳暗花明",使人难以忘记,令人回味永久。"怎么看、怎么干",基础教育课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课改实践是课改成效的最好试金石。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改,既是理性的自觉,更是实践的呼唤。  相似文献   

4.
2009年10月30~31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在江苏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在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由量上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向、课程改革发展到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我国八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取得的明显实效和基本经验,分析了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具体部署了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在此次大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的主要领导向全体与会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八年来我们到底取得了哪些具有长效和推广价值的做法和成果?”本刊上期全文刊登了经验交流会的全部大会发言材料;本期,让我们将镜头对准浙江高中课程改革的六大特色,进一步感受课改在不同地域跳动的脉搏。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和深化高效课改中,应转变理念、调整思路,加强管理以奠定高效课改基础;领导和教师应团结协作以推进高效课改进程;应搭建平台以展现高效课改实效;应立足课程教研、立足活动以凸显高效课改实效;应关注课改的主体,实现高效课改目标并保障落实,以深化高效课改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热情和激情,更需要理性和智慧。在课改中做出灵气来,激发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在课改中做出个性来,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实践智慧;在课改中做出思想来,发展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在课改中做出实效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热情和激情,更需要理性和智慧。在课改中做出灵气来,激发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在课改中做出个性来,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实践智慧;在课改中做出思想来,发展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在课改中做出实效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是新生了事物,作为实践者,只有领会课改精神,深化课改精神,边实践边反思,才能最终取得课改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改从课程设置和实践上为进一步推动教改提供了有益尝试,但课程改革除依赖课程设置本身实践,还要求施教者在实践中超越新课程本身,深化对课改和教育的认识以增强动力,挖掘潜力。  相似文献   

10.
笔者所在学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已成为第二批进入课程改革的学校。通过一年多的课改实践,教师在课改理论水平上有了新的提高,在教育思想观念上有了新的转变,对教育本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大家们认识到课程改革对学校发展是一次重要机遇,可以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十年风雨历程,硕果累累。在取得理想成绩的同时,我们需反思过去改革十年的得与失。寻求课程改革新出路。通过对区域课程改革现象与政策透视,对比分析区域课改的存在性、合理性、可能性和差异硅,认为实施区域课程改革是一条可能、必要、合理、恰切的路径。课改政策向区域倾斜,制定区域课改新方案;区域联动互助合作,催生区域课改新理念;校本培训针对区域.彻底解决课改“三课”难等是推进区域性课程改革的具体策略,是整体、持续、有效促进课改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大陆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认同度及其关注阶段成为改革推进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透过对安徽省4座城市80所中学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不同背景特征的体育教师在课改认同上差异不明显,硕士学历教师对学校改革管理方面较为不认同;体育教师在课改关注上主要处于"信息/个人"、"后果/合作"和"回顾"三个阶段,未来新课改要关注理念厘清和培训、教师合作;不同课改认同感的教师在课改关注阶段上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十年风雨历程,硕果累累。在取得理想成绩的同时,我们需反思过去改革十年的得与失,寻求课程改革新出路。通过对区域课程改革现象与政策透视,对比分析区域课改的存在性、合理性、可能性和差异性,认为实施区域课程改革是一条可能、必要、合理、恰切的路径。课改政策向区域倾斜,制定区域课改新方案;区域联动互助合作,催生区域课改新理念;校本培训针对区域,彻底解决课改"三课"难等是推进区域性课程改革的具体策略,是整体、持续、有效促进课改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实施课改的执行者。转变教师的观念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笔者以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因。在课程改革中,改革者总是期望教师在实施中能够发生符合改革要求的转变.从而使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实效。然而.与这种期望不相协调的是.教师在课改中经常表现出从观念到行为上的矛盾状态:一方面,他们对改革充满期待。在实施中积极求变:另一方面,他们似乎又对改革心存畏惧.在实施中裹足不前。显然。这反映了教师在课改中所处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从2001年开始,荆州市荆州区作为省级课改实验区,在课程改革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与探索。中考评价制度改革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水区,该区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以积极的实践勇趟课改深水区。  相似文献   

17.
管彦丰 《上海教育》2007,(3B):53-54
课程教材改革,需要把“素质教育”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转变为教育行为;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设桥梁。这里脱离了学校的实际是不成的,没有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就难以转变和优化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曲折艰难中走过了十年。下一个十年,我们该怎样走?总结十年课改成果和经验,除了增强课改信心,还有就是继续指导教育实践;提出课改问题,今后的课改之路就在探索、寻觅答案中向理想教育靠近。本着这样的愿景,我社举办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9.
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改的引领高度、推进力度、影响广度、操作深度是史无前例的。十年课改,风雨兼程,攻坚克难;十年课改,引来"源头活水",赢得"柳暗花明",使人难以忘记、不会忘记,令人仔细品味、永久回味。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改,既是理性的自觉,更是实践的呼唤。理性的自觉在于它自觉遵循了课程的形态与生产方式的形态相适应、课程实施进程与学生的身心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实验的物质保障、教育资源及教师培训等专业支持,越来越成为制约深化课改实验的主要因素,加强课程改革的专业支持刻不容缓。因此,要关注实验保障,加强课改实验的操作性研究;关注实验过程,用行动研究沟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