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衡轶事     
贾静  成青华 《新闻知识》2002,(11):16-17
梁衡,原是光明日报名记者,1987年调新闻出版总署担任领导职务,亲历了中国报海波澜起伏十余年。现为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此外,他还是全国知名的散文作家,在新闻、文学两界,均可谓素负盛名。近日,我们作为新世界出版社《中国传播学者访谈》书系采访组成员,在北京和梁衡作了竟日长谈,现据梁衡“谈经论道”之余,不经意透露的信息和收集到的一些资料,整理出梁衡鲜为人知的轶闻若干,奉献读者。  相似文献   

2.
九卷本《梁衡文集》不到四个月时间已经印刷了三次,累计发行约六万套。2003年7月8日,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来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参加由该院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首次“《梁衡文集》出版座谈会”。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梁衡和即将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学院毕业生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新闻人围坐在一起,围绕《梁衡文集》的出版畅谈梁衡多年的新闻追求及当前新闻业、学界存在的问题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说:像梁衡同志这样的中年新闻工作者出  相似文献   

3.
梁衡轶事     
梁衡,亲历了中国报海波澜起伏十余年。在新闻、文学两界,可谓素负盛名。不久前,我们作为新世界出版社《中国传播学者访谈》书系采访组成员,在北京和梁衡有了一次长谈,现据梁衡“谈经论道”之余,不经意透露的信息和收集到的一些资料,整理出梁衡鲜为人知的轶闻若干,奉献读者。  相似文献   

4.
梁衡,一九四六年出生于山西霍州,是我国著名散文作家、新闻理论家,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中国记者协会常务理事、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本文选自新出版的梁衡谈心录《倾听梁衡:在新闻、文学与政治之间》,是梁衡记者生涯中的几个片断,特此刊发,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5.
皇甫谧编撰《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编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它全称《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县朝那镇)人。他一生做学问,从事医学研究,没有做官。他家贫穷,“带经而耕”,为人“沉静寡欲”,“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他从小跟着叔母,幼不好学,二十岁时还游荡无度,但对叔母却很孝顺,叔母任氏耐心教育他:你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无法使我安心,昔孟母三迁择邻,曾子杀猪教子,是不是我邻居不好,教育你不得法,使你愚蠢不求上进呢!要你学习是为了你好啊!边说边流泪。这使皇甫谧十分感动,从此发奋读书,“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有人劝他去做官,求富贵,他说:“贫者士之常,贱者道之实,处常得实,没齿不忧,孰与富贵扰神耗精者乎!”他有一位亲戚梁柳做了城阳太守,别人劝他好好款待梁柳,他说,梁柳是布衣时,来我家,我迎送不出门,吃的不过是一般蔬菜,现在他做了官,就格外款待,这不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吗?我不能这样干。魏元帝景元初年举他为孝廉,他不去,晋武帝下诏要他去做官,他上疏自称草莽臣,说“迷于道趣”,又身体不好,坚持不去。后来又诏他为太子中庶子,仍没有去,又诏他为议郎,召补为著作郎,他都辞谢了。直到太康三年去世,始终没有做过官。去世时六十八岁。皇甫谧除了编撰《针灸甲乙经》,一生中著述甚多,《晋书》记载:“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  相似文献   

6.
4月21日,我采写的《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来自中日友好医院防治非典一线的报告》,在《人民日报》头版新开辟的《奋战在抗“非典”第一线》专栏刊登。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副总编辑梁衡分别给予表扬和肯定。其中,梁衡的批示是:“《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是我报在抗非典报道中继《护士日记》后的又一篇好文章。现病源未清,难免人心不稳。目前读者最企盼四方面消息,一是科学方面,捕捉病源有何新进展;二是党和政府在应对组织方面有什么新举措:三是抗‘非典’第一线情况如何;四是防病抗病有关知识。本文紧扣第三个问题,及时报道了中日友好医院…  相似文献   

7.
董岩 《传媒》2003,(1):23-24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为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著有《新闻三部曲》、《传媒新论》、《继承与超越》,散文集《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人杰鬼雄》等。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午后,主持人采访了梁衡先生。作为著名的副刊作家,他的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发表于报纸副刊。在这次采访梁衡没有谈及创作,专门谈的是关于副刊的理论问题,特别是他有很多以前没有议论过的问题:1.研究副刊不能只关注文艺副刊,还应有娱乐、知识、学术一共四类;2.副刊的本质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应该把副刊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研究;3.办好副刊要做到四有:有准确的定位、有出色的稿件、有一批好作者,还要有个性;4.要研究报纸副刊的双重性:文化性和信息性;5.要区分副刊与新闻在传播功能和手段上的不同等。本刊拟分四次陆续刊出采访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姜婷婷 《今传媒》2016,(11):132-133
1978年到1987年,梁衡任《光明日报》山西记者站记者.当时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教育事业亮点不多,并不是《光明日报》的主要供稿基地,但是梁衡在山西的这九年间却硕果累累,他发出的稿件往往能占据头条等重要地位,还获得不少奖项,成为令人耳熟能详的新时期中国新闻名篇范文,使得新闻这种"易碎品"也能有一定的"持久度".这得益于他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主动记录历史,为无名者立名和以文学入新闻.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1月21日晚,雷军在北大团中央主办的"活力中国说——一刻大型公益演讲"肩动仪式上发表了演讲。部分MBA、EMBA校友有幸与小米科技创始人冒军先生展开了一场短暂而精彩的交流。以下为演讲实录。每—个屌丝都渴望像马云一样逆袭我在乌镇参加了全球互联网峰会,在这个会议上有马云,也有苹果公司的高级副总裁。主持人抛出了一个问题,说:"雷军,你说你有一个目标,要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做成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全球第一"。我忙着点头,我的确说过。但是他没有问我,他去问苹果公司的高管,说:你怎么看?这  相似文献   

10.
杜京 《传媒》1999,(3):15-18,26
梁衡在他著名的《新闻三部曲》评论集中谈到,作者与笔下所写人物的关系,就如同月亮和太阳的关系。他说:“把自己当作月亮吧。要发光,先用双手托起一个太阳。”作为一张报纸、一本刊物又何尝不是这样?《中华儿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5,(5)
梁衡说应注意大众期刊负效应的诱导性、隐蔽性本刊讯“对于精神产品的负效应所具有的诱导性和隐蔽性,特别需要引起注意”。这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最近在山东长岛现代期刊理论研讨会上发出的告诫。现代期刊理论研讨会是由《中国报刊月报》、《女友》等14家杂志社...  相似文献   

12.
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乔申颖报道,九卷本《梁衡文集》出版不到四个月时间,已经印刷了三次,累计发行约6万套。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静宜说,像梁衡同志这样的中年新闻工作者出全集的他还是第一人。《梁衡文集》累计发行约6万套@叶子~~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赫胥黎,他著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在世界上发生了重大影响,他论证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得出了“人类是猿类由同一祖先分支而来”的结论,他与达尔文齐名。 1883年5月5日他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论《科学与艺术》,此时他近60岁。在这篇简短的演讲中说:“我就不能理解,任何一个具有人类知识的人怎么  相似文献   

14.
大川 《今传媒》2006,(10):34
看到一条好新闻,如沐春日阳光,夏日清风。今年8月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头版有一条新闻,题为《2006年上海书展开幕式别开生面领导不讲话嘉宾作演讲》。读后,让人顿觉清新,为之一喜。亲临书展开幕式的,有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多名领导,却没有一位作“重要讲话”,而是请与会的作家王蒙、全国劳模包超帆和“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之一的洪战辉三位嘉宾,每人作5分钟的主题演讲,演讲内容就是本届书展的主题“我爱读书,我爱生活”。演讲结束,市委一位领导才宣布:“2006年上海书展开幕”。三位嘉宾演讲得如何,笔者不做评论,只需看看…  相似文献   

15.
孙建国,是南通江海电容器厂的宣传干事。他从1984年11月份退伍回乡以后,积极为《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等新闻单位写稿。当人们看到他写的稿件在报纸上刊登以后,惊奇地问他:“小孙,你写稿有什么诀窍!” 27岁的小孙笑了笑说:“我是在自己的‘精养鱼塘’里打捞。”小孙所说的“精养鱼塘”,就是他写稿的基地:江海电容  相似文献   

16.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史料》2004,(2):33-33
丰子恺以漫画散文著称,他的《子恺漫画》出版于1925年,《缘缘堂随笔》出版于1931年。但也有翻译集多种,最早出版的是翻译日本文艺评论家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商务印书馆1925年出版)。其时,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作为“未名丛刊”的一种)已由新潮社于1924年出版。鲁迅说:“我翻译的时候,听得丰子恺先生亦有译本,现则闻已付印,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现在我所译的也已经付印,中国就有两种全译本了。”  相似文献   

18.
郭庆光 《现代传播》2004,(3):111-112
作为一位讲授传播学的教师,我常对那些有志于从事新闻记者职业的学生说:为了能够做一名合格的受人尊敬的记者,我们有必要看看名记者们的成长经历,学习他们的采访和写作经验,以至人生的成败得失。和梁衡那些或精雕细琢、或妙手偶得的美文相比,《倾听梁衡:在新闻、文学与政治之间》显得有些庞杂和随意,但读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中各取所需,却正是本书的妙处所在。一些读者看到的也许是他的文学成就,一些读者看到的也许是他的仕途经历,另一些读者所看到的也许是一位记者成功的经验和一份报业管理者的有所作为。但无疑,每位读者都能看…  相似文献   

19.
八十八岁的红学家俞平伯今天乘飞机赴香港作《红楼梦》研究演讲。在首都机场,记者为他送行。他说,早晨五点钟就起来了,六十五年前去香港,香港还象个村落,如今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了。记者看到他衣着单薄,问他冷不冷,他说他不怕冷。谈到这次乘飞机,老人的童心再现,说“一九三五年我乘飞机,由上海来北京,还瞒着母亲,自那以后没乘过飞机。”因飞机晚点,到民航宾馆小憩.他高兴地说:“真有趣,想不到跑到这里过了半天。”  相似文献   

20.
范列 《传媒》2004,(1):54-56
梁衡是中国新闻界和文学界颇具影响的人物.作为一名地市报记者,我曾与梁先生有多次工作上的接触,聆听过他的教诲.2003年11月上旬,当梁衡先生到浙江衢州主持生态与经济"双赢"论坛时,记者采访了梁衡先生.于是,有了以下关于新闻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