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89年11月21—24日,全国青年资源工作者第三届学术会议在南京大学召开,到会代表60多人。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青年协会主持。会议的主题是“农业与发展”。与会代表就我国山区经济的启动对策,西部地区的生态农业、粮食生产,三峡库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水库的优化调度,我国土地的非适宜化趋势、土地制度建设,苏州市的土地生产力及人口承载力等问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崭新概念,国内外尚未见编制先例,需要对其进行开创性探索与实践。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核算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土地资源资产核算的方法与体系的基础上,探索性阐述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土地资源核算的目标、内容与原则,并结合浙江省湖州市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实例探讨了土地资源核算的难点和发展方向。该研究建立的土地资源资产核算体系以核算土地利用活动所导致的土地资源资产变化为主线,反映土地资源资产在核算期间数量、质量和价值量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土地资源资产价值化是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上的难点,土地数量与质量变化会通过改变土地的功能改变土地资源的价值。然而,目前的土地资源资产价值化方法还不能够客观体现土地资源因其区位和质量差异所引起的功能差异。借鉴土地多功能性理论,建立土地功能价值定量化评估方法将是开展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值得尝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崭新概念,国内外尚未见编制先例,需要对其进行开创性探索与实践。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核算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土地资源资产核算的方法与体系的基础上,探索性阐述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土地资源核算的目标、内容与原则,并结合浙江省湖州市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实例探讨了土地资源核算的难点和发展方向。该研究建立的土地资源资产核算体系以核算土地利用活动所导致的土地资源资产变化为主线,反映土地资源资产在核算期间数量、质量和价值量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土地资源资产价值化是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上的难点,土地数量与质量变化会通过改变土地的功能改变土地资源的价值。然而,目前的土地资源资产价值化方法还不能够客观体现土地资源因其区位和质量差异所引起的功能差异。借鉴土地多功能性理论,建立土地功能价值定量化评估方法将是开展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值得尝试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地资源分类原则和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科委及农委对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调查研究十分重视。根据《国家1979—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第一项的任务和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会议的精神,决定编制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承国家农委的委托于1979年8月邀请全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部分同志共同草拟了《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制图规范(暂行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自1978年以来石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科委和农委对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调查研究十分重视。现正在领导编写县级农业区划。这些工作推动了县级大比尺土地资源的调查研究。1980年秋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科学考察队在江西省泰和县进行了以农业自然资源为中心的多学科的综合考察。通过不同学科在野外调查和现场共同讨论,对本县土地资源及其潜力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尤其是相关学科所编的大比尺图和专题研究对于编制本县大比尺土地资源图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受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于1986年9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工作会议,讨论该研究项目的组织方案、技术方案及计划安排等事项。参加会议的有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气象局气科院农气所、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和气象系、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综考委及有关省(区)共10个单位17名代表。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本来发挥它的价值。实现土地资源由资源化到资本化的转变,就是要促进土地资源配置优化,高效利用化以及土地使用效益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就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石玉林,福建长乐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环境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是我国著名的土地资源专家,为我国土地资源与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的恶化大多表现在由于土地资源被破坏,由于人口压力,引起对土地需求的剧增,从而造成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破坏了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打破了土地生态系统长期存在的良性循环的格局,这已是毋庸置疑的客观现实。搞好城市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谢庭生 《资源科学》1984,6(1):58-64
土地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分析和研究湖南土地资源的特点总结过去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经验和教训,探索其合理利用的途径,对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沈镭  叶苹 《资源科学》2005,27(3):175-176
2005年4月7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在山东师范大学召开了“资源科学前沿问题座谈会”。来自全国各重点院校的资源学院院长和教授20余人参加会议,山东师范大学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部分研究生列席会议。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刘纪远研究员和山东师范大学校长赵彦修教授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成升魁研究员主持。  相似文献   

12.
《资源科学》2006,28(1):F0003-F0003
石玉林,著名的土地资源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土地资源室副主任、主任、综考会副主任、常务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等职。现任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石玉林院士长期从事土地资源与区域资源综合开发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编制”、“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中国宜农荒地资源研究”等国家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13.
孙鸿烈 《资源科学》1997,19(5):83-84
评介《土地资源学概论》孙鸿烈(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陈百明研究员撰写的专著《土地资源学概论》于1996年11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作者在汲取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的...  相似文献   

14.
魏欣 《科技风》2011,(16):179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土地全方位的开发,土地资源已成为紧缺的自然资源。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但有些地方出现了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5.
朱冰 《资源科学》2012,34(10):1997-2006
主要建立在土地资源上的物权理论扩大适用于多样态的自然资源时, 资源的公共属性与私人排他支配的制度特征, 两者间的矛盾就变得紧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路径要求顺应资源兼有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双重特性, 拓展传统私法利益内涵, 将自然资源纳入物权法“物”之概念的范畴。通过对风能资源实践活动的考察, 资源公益符合法益的正当性要求, 在具备了效用、稀缺, 建立了自然资源市场体系后, 物权立法能够实现“物”之概念对资源独特性的制度回应。自然资源物权立法理论探讨的起点即不是有体物还是无体物的争论, 也不是以物之名还是以财产之名的质疑。借鉴英美法系从权利角度(某种法律关系)理解和把握财产的立法技术, 各类有形的或无形的、单体的或集合的自然资源均有成为物权客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臧威霆 《资源科学》1981,3(2):22-30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水平高低,与土地合理利用程度有很大关系。摸清四川省土地利用现状,揭示土地利用规律,探讨土地利用方向和途径,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划分农业区,因地制宜布局农林牧生产提供重要依据。这是当前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沈镭  叶苹  刘晓洁 《资源科学》2006,28(1):198-198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于2005年11月14日-15日在泉城济南召开,来自全国84个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2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刘纪远研究员、常务副理事长成升魁研究员和副理事长李善同研究员、何贤杰研究员、王浩研究员、张福锁教授以及秘书长沈镭研究员到会。大会的主题是“发展资源科技,建设节约型社会”,围绕该主题设立了4个专题,即:“节约型社会的资源科学理论与技术”、“资源持续利用、开发保护与节约型社会”、“土地资源节约利用与技术”、“湿地资源的保护、生态修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本届年会还首次设立了“资源学院院长论坛”。  相似文献   

18.
袁野 《科技风》2013,(15):197-198
农业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关键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早在七十余年前,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董时进就已开始探讨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他从分析农业土地资源之特性入手,进一步阐述了民国时期我国在利用农业土地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保护农业土地资源的措施与对策。这一思想对今天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俄罗斯土地资源保护立法原则1.1,与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一致俄罗斯土地资源保护立法原则与《俄罗斯联邦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俄罗斯土地资源保护立法原则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演化过程。现行的立法原则主要体现在2001年修订颁布《俄罗斯联邦土地法典》中。在法典第1章总则第1条土地立法的基本原则中开宗明义指出:“本法典及根据本法典颁布的其他土地立法文件,以下列原则为基础。”条款中共规定了11项,其中,有7项直接体现了土地资源保护原则。1.2,与土地法典保护基本目的一致1.2.1,保护自然资源权利的原则2001年《俄罗斯联邦土地法典…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全新概念。因此,探索各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框架与方法、界定并核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对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的经济学本质出发,结合自然资源资产负债产生的前提、途径以及界定依据,阐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从可再生资源数量变化、不可再生资源数量变化和自然资源质量变化三个方面对因自然资源“过度”消耗而产生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进行界定;最后,以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从资源可持续利用阈值和国家政策红线两个方面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思路,以期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界定及其核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