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数千年来,它秉承了中国人健康之大任。但近百年来,由于近代科学进入中国并迅速成为社会发展动力的主角,从此,与近代科学貌不相容的中医便开始了其从未有过的风风雨雨历程,关于中医与科学之间的争论也一直没有了断。这组文章是几位学者从几个方面来谈他们对中医与科学这一问题的看法,其中不乏许多新鲜别意的见解,我们希望能够与读者共同分享他们的这些观点和思想。——编者科学、中医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说起中国近代科学,成绩显著之学科当推地质学和生物学,而生物学当时主要集中于动物学,植物学和生理学这三大领域,秉志、胡先骕、林可胜分别就是这三大领域的杰出领袖。他们在中国科学草创的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不仅学有专长、硕果迭出,而且更重要的是,作为学术带头人,他们参与并主持了许多重要科学事件与活动,在中国近代生物学开创初  相似文献   

3.
中医要发展 必须过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个世纪以来,制约中医发展的根源可以概括为三大难关.第一是近代科学主义.它主张用西医的观念与方法解释、改造中医,将中医推上了一条"不可能被西化的西化"歧途.第二是近代哲学贫困.它使中医学与自身的方法论相分离,导致中医没有厘清自己的科学定位,未能向这个时代正确地回答"中医我是谁"、"我是怎么来的".第三是非典型性文化专制.它是一种"操好心、办坏事"的文化专制现象,将近代科学主义和近代哲学贫困的错误,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上牢牢地固定了下来.摆脱制约中医发展的三大难关,必须以中医的科学定位为突被口.并在此基础上,牢固地确立起中医的科学发展观.中医的科学定位厘清之日,就是中医复兴和人类医学革命来临之时;也是果断终止"西化"中医歧途,全面改革中医科研与教育,彻底改善中医医疗与管理之时.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作为一个有改造中国远大抱负的教育家,他对近代中国的关注并不局限于教育领域。他对近代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也极为重视。创造二十世纪科学的中国,这是陶行知科技进步思想的最终目标。为此,他认为要实现近代中国科技进步,必须从整合传统文化、注重科学伦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三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学是世界医学界的一朵奇葩,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中最为系统、最为精辟的医学体系。中医药学与东方文化融为一体,为人民的健康、民族的繁衍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近200年来以近代科学观、方法论评价中医科学性,以西医规范中医,在对中医药的认识上产生许多误区,有人认为中医药学是朴素的萌芽状态的前科学;有人认为中医学是封建医学、经验医学、工匠型科学;甚至有人叫嚣中医药学是“当代中国最大的伪科学”……。  相似文献   

6.
1872年8月11日,上海的远洋轮船上出现了一批特殊的乘客。他们年纪在9岁到15岁之间,来脱稚气的眼神里闪现着一份好奇和兴奋。他们是清王朝年龄最小的秀才,等待他们的是一个他们从未接触过的国度——美国。这就是清王朝派遣的首批官费留学生,中国近代传奇式的“幼童留美教育计划”。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期刊《科学世界》的查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首份《科学世界》的宗旨主要是传播科学新知、绍介实业技能、宣扬科学思想、提供科学教育方法与教科内容,兼具科学性、思想性与进步性的特点。它与此前的《亚泉杂志》、《普通学报》一脉相承,具有承继关系。首份《科学世界》的续刊,基本上沿袭了原来刊物的风格,但与之同名的另外几种近代刊物,则相互独立,相互间也无承继关系。中国近代这几种《科学世界》中,除中华自然科学社编行的《科学世界》外,其他几种由于出版的时间较短,故它们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的效果并不尽人意,但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推进近代科学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功用,是不应该被后世所遗忘的。  相似文献   

8.
最后我想就“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论辩谈一点个人看法。我过去之所以不愿意介入这一争论,是因为看到论辩双方往往在辩题界定不清的情况下各讲一套,时而还有些伤感情的话冒出来。  第一种说“无”者说的是“无近代科学”,这当然是千真万确的;实际上“李约瑟问题”就是要追究这一事实的原因。我只想补充一点,仅就时间的限定而言,不独中国古代“无近代科学”,古希腊也无,中世纪阿拉伯也无。说者或云“希腊虽无但其文化中蕴含着近代科学的要素”,此话有道理;但李约瑟的下述论断也应得到赞同,“绝不可认为中国对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出…  相似文献   

9.
幼童留美是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尝试,这一计划虽因历史原因而夭折,但在近代中国科技现代化最初进程中,回国后的留美幼童仍然在海军、电讯、矿冶和铁路等多项科技事业的起步发展中贡献卓著,在自然科学领域,也留下了他们创业的足迹.文章以留美幼童构成的中国第一代矿冶工程师群体为例,考察了他们对中国早期地质学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同时介绍了由留美幼童完成的中国首套地质矿产图与古生物图,这也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科技史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系统性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近代化学有百年的历史,而体制化的历史不过50年。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始于欧美留学生在海外创建化学社团,中国最重要的化学社团——中国化学会是由清一色的近代留学生创办的,这是中国近代化学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的局面,建立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体系。中国近代化学留学生创建了中国近代化学研究体制,它意味着近代中国社会对化学家共同体及其活动和价值的正式承认。在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进程中,中国近代留学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就,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刊物,包括《自然》、《科学》、《美国化学会会志》等上面发表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论文。化学学科院士是中国近代以来化学家社会角色的最高体现,而中国近代留学生是20世纪中国化学学科院士群体的中坚,为中国化学体制化的各个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