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代玉器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本无用玉传统,建国后却大量使用玉器。从造型、文饰、功能上分析辽代玉器,可基本概括出其主要汇蓄有中原汉文化、“西方”外来文化、佛教文化、契丹民族文化等因素。分析辽代玉器的文化因素,对研究辽代物质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传统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田荆和 《现代教学》2014,(12):43-43
2008年,我校成为上海博物馆文博教育基地,为了能充分利用和挖掘博物馆资源,我校依托上海博物馆这个资源库,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综合各学科知识,开设了"玉缘——中国古代玉饰文化初探"研究型课程,课程分为三个研究模块:博物馆中的玉、学科中的玉、生活中的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以下作一个基本的介绍。一、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1.博物馆中的玉专题一:中国古代玉器概述,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玉器发展历史的概况。  相似文献   

3.
玉器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礼仪制度、等级观念、丧葬习俗等方面关系密切,是任何其他质料的器物所不能比拟的。玉器文化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东汉时期许慎的所写的《说文解字》作为语言文字符号的集注,记载了中国古代的脉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汉字在彰显民族文化特征的同时,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主要研究《说文解字》中记载的一些与"玉"有密切关系的汉字和以"玉"为偏旁、部首的一系列汉字,主要是研究中国的汉字与古代玉石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彼此的影响,本文对汉字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并初步分类,并简要总结了"玉"字从从我国文字中最早的甲骨文演变到后来的楷书字体的整个历程,反映出玉文化随着玉器发展不断演变的脉络,以便探寻中国久远而厚重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玉器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古代玉器作为物质文化被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装饰、医药等领域 ;作为精神文化 ,以玉喻德 ,为历代仁人君子所推崇。古代玉器在中国古老文明发展史中发挥了其他艺术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崇龙习俗和尚玉习俗都是中国古代有较大影响的民间信仰习俗,在史前社会已经形成。龙形玉器作为龙形和玉器融合的产物,最早出现于红山文化时期,并且成为红山文化的特色。它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约有35篇涉及到玉描写。一方面,《诗经》中玉作为玉器玉饰,广泛应用于人们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又以玉比容、以玉比德。研究这些玉描写,我们可从中一探诗经时代独特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4,(2):107-109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玉部"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汉代以前玉的分类和在古代文化制度中体现的功能。本文先对"玉部"字中瑞玉字个数进行判定,确定讨论范围,并对"瑞"字在"玉部"字中的排列问题进行纠正。然后从命名理据角度以及参照《周礼》文献的介绍对《说文》中有瑞玉功能的17个字进行分类阐释。从而更好地了解古代的玉器文化。  相似文献   

9.
崧泽玉器作为一个独立的玉文化,主要有饰玉和葬玉,它上承河姆渡、马家浜文化玉器,下接良渚文化玉器,形成了一个层累的系列。崧泽先民在玉料的选择上注重饰玉的典雅色泽和纯洁质地,注重葬玉的神秘表象;在玉器造型的设计中深受现实生活中的朴素原型和冶玉技艺之道的影响,考虑所造玉器的使用功能和佩带部位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崧泽玉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生命意识、柔美风格和整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曹迎春 《文教资料》2007,(27):70-71
战国中山国制玉业从无到有并取得很大成就,最主要的原因是受中原玉文化和玉工艺的影响。此外,有利的客观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玉器制造业也起了促进作用。中山国玉器在器类形制、制作工艺、装饰纹样上与中原诸国无大差异,但也有独具特色之处。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是中国史前玉礼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兴隆洼文化早期阶段玉器作为实用工具介入人们的生活,为玉器从石器向礼器的转变孕育了基础;至兴隆洼文化的查海遗址晚期则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玉礼制度化的萌芽;红山文化时期玉礼器丰富且具有一定功用和类别区分,尽管随葬用玉数量仍缺少严谨规制,用玉组合亦未形成定制,但其玉礼器的使用大体上形成了礼制的雏形;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的玉器数量虽不如红山文化丰富,但出现了玉钺和玉斧等兵仪类玉礼器,在玉礼器的随葬数量与使用对象的身份、性别方面也具有更为严格的规定,反映出玉礼向制度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从2014年在徐州老年大学开讲《玉器收藏与鉴赏》课程算起,至今已有两年的历程。老年大学为老龄人所想,适应形势开设玉器班。通过系统的课程安排,满足了老年学友们热爱玉文化及辨玉、识玉的知识需要,为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玉器知识的专业平台。受聘于老年大学讲授玉器和玉文化知识,对我来说,开辟了一扇新的文化知识交流的窗口。开课以来,在传授玉器知识的同时,也结识了一大批爱玉的老年朋友。讲玉的过程虽然  相似文献   

13.
依据丰富的考古资料论证了东北是玉文化的发祥地,分析了红山文化出土玉器深邃的文化内涵.指出红山文化大量玉器的出土说明红山文化时代,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已经完成;红山玉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印证了玉兵时代的说法;红山文化和龙文化的发端紧密相关;红山文化玉器的多样化说明原始宗教崇拜的发端亦在东北;红山玉文化开中国礼制文化的先河.本文还研究了岫玉与玉文化的紧密联系,充分肯定岫玉对玉文化的贡献,岫玉对中华文明曙光的到来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玉石所具备的质坚、润泽、美观等特点,玉石被雕琢成为各种器物。在我国古代,结合不同玉器的形制特征,玉器被广泛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和装饰,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紧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尚玉传统,追根溯源,与史前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密切相关,红山文化的玉器,与兴隆洼文化玉器一样,都是当时社会政教礼仪生活的产物,史前西辽河地区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玉器群与中华礼制文明的内在关系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正>玉器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器物之一。我国的玉器制作源远流长,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遗址中,普遍有玉器出土。其中,良渚文化玉器数量最多、品种最繁、制作最精,为全国同时代制玉业之冠。近年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余杭县反山、瑶山两  相似文献   

17.
由于玉石所具备的质坚、润泽、美观等特点,玉石被雕琢成为各种器物。在我国古代,结合不同玉器的形制特征,玉器被广泛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和装饰,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紧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玉文化礼制在古代文学作品或古代史学作品中多有反映,如果我们缺乏传统玉器文化的一些常识,要读懂这些作品会有一些困难。《鸿门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对其戏剧性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刻画、简洁而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师生们都耳熟能详。其中,有三处涉及到玉文化礼制,是故事情节中一项重要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是不能被忽略的。玉文化礼制一:…  相似文献   

18.
笔以岫玉史前开发的历史做了认真的研究,指出岫玉的开发使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史前岫玉器的发现主要集中在红山化遗址和辽东半岛,岫玉器在红山化时期,已达到了玉与石、玉器与石器的彻底分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玉器,赋予了玉以道德、价值观念;岫玉器是我国玉化的一朵奇葩。针对岫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还指出应早日制定出岫玉的准确界定标准。  相似文献   

19.
玉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反映在语言文字上,用“玉”字的词语相当多。综观“玉”字的用法,有以下四类:一、用其本义,表示玉或玉制的器物。例如:玉石、玉器、碧玉、美玉、玉簪、玉镯等。  相似文献   

20.
<正>《说文》:"玉,石之美者。"玉坚硬温润,晶莹亮泽,先民们很早就把它当做美的象征。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玉器,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玉器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