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符合人的需要"即是事物的价值特性,"态度"和"体验"皆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的认识方式或反映方式.而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是将情感辐射到教育活动的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在接受教育影响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情感因素,无时无地不伴随着情感的参与,情感发展与认知发展并存,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相融.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与内在意识之间发生联系的切身体验。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可以说情感是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间合作的纽带,是教学的催化剂。那么,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如何有效地运用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电化教育的情感效应王富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规律的反映,随之也就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进行反映,因而也就产生了对各种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效应。这种情感效应是人在认识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什么是情感呢?情感是...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人与人之间的特殊的交往活动,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互动过程,客观存在着情感信息的交流和体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科学对待学生的情绪追求,注重积极情感体验的积累,促进情感素质的养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与内在意识之间发生联系的切身体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生动的情境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诱发学生情感,因此,情境创设是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间合作的纽带,是教学过程的催化剂.它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体验情感,感悟、探究课文内容.下面笔者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情感,放飞个性阅读的一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6.
思想力“原点”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情感有引动、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与内化。可以说,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育成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与内在意识之间发生联系的切身体验.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可以说情感是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间合作的纽带,是教学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新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之一。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与内在意识之间发生联系的切身体验。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们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因此,情感是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间合作的纽带,是教学过程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李红梅 《考试周刊》2011,(73):75-75
人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反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的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加上当前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缺乏生活经验,而生活经验又是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与情感     
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与内在意识之间发生联系的主观感受或切身体验。这种内心的感受或体验的心理过程就是情感过程。情感对教学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所谓情绪情感就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在进行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观体验,决定于该事物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条件下就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使人高兴欢乐,有些事物使人忧愁悲伤,有些事物使人赞叹喜爱,有些事物使人惊恐厌恶,这些以特殊方式表现出来的主观感受或体验都是情感。它作为一种心理现象,通过它的表现形式给人的行为活动染上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反映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好恶倾向。情感具有两极性 ,既表现为提高人的活动能力的积极情感 ,又表现为降低人的活动能力的消极情感。教育实践证明 :从积极的情感入手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是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1 催化作用师生之间不是单纯的施教与受教的关系 ,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情感依存关系。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善教乐学的基础。因此 ,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就要时刻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催化学生的情感 ,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理解。只有师生之间产生感情的交流、共鸣 ,学生才肯向教师倾…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和体验,肯定、平静、轻松、愉快、积极的情感能增强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使人持续地进行智力活动,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李华 《考试周刊》2010,(12):54-54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与内在意识之间发生联系的切身体验。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们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情感对教学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而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师生间的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可以说情感是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间合作的纽带,是教学过程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每一个人自身都具备的一种情绪,人对于客观方面的事物与自身需求的符合情况,并且根据自身需求的满足情况做出有效的判断,所产生的态度就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时时刻刻陪伴于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中。学生一直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身存在着多元化的非理性和理性,同时,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有心理上的需求。因此,老师在这个方面需要采用情感体验来展开教学工作,以情打动学生,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本文对情感体验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情感体验的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刘彤情感,是人们对周围事物、对自身以及对自身活动的态度和体验,情感教育即施教者以这种态度和体验对被施教者进行教育,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心里上得到满足,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较快地把教育要求...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思想情感教育的学科,现行的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都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都激荡着强烈的情感活动,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而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感受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积极、健康的情感具有激发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8.
所谓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亦即需要的主体与他有意义的客体的关系在他的头脑中的反映。而情感活动则是产生情感体验的主体与对他有意义的客体二者广义上的种种关系。情感体验的产生,离不开认识;而适中程度的情感活动,将学生的情绪引发至兴奋状态,则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提高教育效果,笔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中逐步深化的。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的需要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不仅是人的意志行为的动力,而且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调节、激发的功能,它在人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的情感反映是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效果的直接反馈,是对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的综合评价。成人高校的辅导员如果能以诚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必能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谈情感教育     
潘玲 《教育艺术》2004,(12):41-4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对情感起调节控制作用。例如,美好的事物使人羡慕;丑恶的现象令人厌恶,等等。在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外部世界中,凡与人们的需要和愿望发生联系的事物都可以引起情感体验。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