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新闻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于十一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在莫斯科举行。七百多名新闻工作者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他们代表着苏联全国七千六百八十六种报纸、三千八百二十四种杂志的约六万名新闻工作者。赫鲁晓夫和苏联其他党政领导人出席了大会。出席大会的还有许多外国新闻工作者代表。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苏斯洛夫代表苏共中央向大会致了贺词。贺词说,在苏联,报纸已成了人民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苏联的新闻工作则是党的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苏联新闻工作者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共产主义建设事业中,在教育新人的工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文有仁,宋立芳有悠久历史的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在苏联解体之后,为适应俄罗斯的政局变化,在教学内容和组织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我们前不久访俄时莫斯科大学新闻系主任雅·尼·扎苏尔斯基对我们说的。苏联十月革命以后十分重视新闻教育。早在...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苏联新闻工作者能有效地参与实现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的纲领,扩大民主化和公开性进程,编辑部必须按新的方式工作,根本改进干部的培养和进修过程。新闻系和新闻专业的教学集体贯彻苏共二十七大、苏共中央1987年一月和六月全会决议,进行积极的,专注于高等与中等教育改革的工作。由于关注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民主德国在内,在培养编辑部干部方面积累的经验有益,所以,我们在出差期间,详尽地了解了卡尔·马克思莱比锡大学新闻部的专家选拔、培养和进修制度。我们到了《莱比锡人民报》编辑部的地方办事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闻界,特别是新闻教育界对苏联的新闻教育并不陌生。五、六十年代,我国曾有一批同志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列宁格勒大学新闻系学习,其中一部分同志现在是活跃在我国新闻校系的教学、科研骨干。二十多年过去了,苏联新闻教育的现状怎样?较之五、六十年代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从1985年10月起,我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进修了一年,其间除到列宁格勒大学新闻系出差外,还参加了几次学术会议,现介绍一些我所知道的情况,供我国新闻教育界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十一月十八日,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罗伯特·特雷尔副教授,以及美国朋友理查德·撒尔先生皆夫人珍妮特·利文·撒尔到我校新闻系访问,由新闻系负责同志余致浚、何梓华和部分教师接待。宾主举行了座谈会,交流了关于新闻教育方面的情况。座谈后,美国客人参观了我校图书馆。图书馆外文组张树侯同志陪同参观并向客人们介绍了馆藏外文图书报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全苏“知识”协会理事会大众信息与宣传委员会主席维·戈尔丹斯基和莫斯科大学新闻系主任维·扎苏尔斯基等三位新闻界权威人士就科技新闻队伍的状况问题进行了交谈。他们认为,苏联目前从事科技新闻的记者正处于青黄不接的艰难时期。近年来,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在三年级开始专业定向时,大多数人选择了工业经济、农业、体育或是道德、美学等方面的专题,而普遍不愿  相似文献   

7.
友好往来     
今年4月29日,匈牙利新闻工作者协会总书记凯罗莱·麦基耶里来我校新闻系进行友好访问。新闻系主任何梓华副教授等接待了远道而来的匈牙利同行,宾主进行了亲切交谈。麦基耶里介绍了匈牙利新闻学校的情况;何梓华也介绍了我国高等院校及人民大学新闻系的历史和现状。4月30日,以奇塔兰简·阿鲁阿为首的印度职业新闻工作者联合会一行三人,访问了我校新闻系。新闻系系主任何梓华等和印度客人们会见、座谈。  相似文献   

8.
苏共二十四大和二十五大以及苏共中央《关于改进新闻工作者的培养和进修工作的措施》的决议,规定了新闻系、新闻专业和新闻教研室的主要任务,即以共产主义党性、忠于苏维埃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未来的报刊、广播、电视和出版社的工作者。苏共中央《关于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六十周年》的决议是一个新的文件。它证明群众性宣传报道工具在动员群众进行经济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增长。文件  相似文献   

9.
《新闻学概论》即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根据莫斯科大学新闻系E·普罗霍罗夫教授等人的讲稿写成,是苏联近几年出版的较权威的新闻理论著作。译者赵水福、郑保卫、许恒声。  相似文献   

10.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于5月18日至20日举办“迎接21世纪中国新闻业务学术研讨会”。应邀参加的代表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杭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兰州大学新闻系、四川联合大学新闻系、厦门大学新闻系、郑州大学新闻系、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和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光明日报新闻研究所、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四川信息汇报、江苏沿海经济信息报、郑州国际经贸报,以及上海新闻界等。  相似文献   

11.
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是苏联新闻教育和新闻学术研究的中心。现就我的见闻,向我国新闻界、特别是新闻教育界的同志们作一点介绍。一、八十年代以来莫大新闻系概况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目前共开设九个教研室和三个实验室。据1986年初统计,该系共有助教以上的教学和科研人员187名,其中教授、副教授、科学博士及高级科研人员共94名,占教学、科研人员总数的50%,可见教学和科研队伍是很强大的。该系目前开设了全日制部,学制五年;夜校部及函授部,学制六年。此外,还有预科、青年新闻  相似文献   

12.
4月23日,郑州大学新闻系迎来了自己10周岁的生日.十年来,该系已向社会培养输送3000名合格人才,被称之为河南的“记者摇篮”.郑大新闻系设立于1984年4月23日,是全国成立较早的新闻(院)系,也是河南省唯一的高等新闻教育机构.十年来,郑大新闻系在艰难曲折中开拓进取,在激烈竞争中站稳了脚跟,逐步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和职称结构大体合理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获得了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正着手筹办第二专业——广告学专业.目前,已有两名硕士研究生、380名本科生、1000名脱产大专生、1000名函授大专生以及近千名新闻漫画、新闻摄影、专科起点本科生、广告等专业学生从这里走向社会,其中不少毕业生已成为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4月15日下午,美国《信使报》(The Daily Messenger)主编和出版人乔治·伊温先生和夫人首次来我校对新闻系进行友好访问。新闻系副主任何梓华副教授和新闻系四位教师接待了美国朋友,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座谈。在座谈会上,何梓华同志向伊温先生和夫人介绍了我校新闻系概况,以及我国培养新闻专业人才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苏联采取措施取消领导人特权》(见1988年11月25日新华社新闻稿)和《墨新总统同普通人对话》(见1988年12月7日新华社新闻稿)这两则国际新闻给人启示、促人深思。这两条新闻向国内传递了很有借鉴意义的信息。如《苏联采取措施取消领导人特权》一稿,以具体的新闻事实:塔吉克一家专供领导人及其家属使用的医院已改作残废军人内科医院;150个部门的专用别墅、医院和招待所向社会开放,莫斯科一家专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提供特需食品的商店也因此而关闭……等等,告诉读者改革中如今苏联各级领导人已开始不享受政府给予他们的特权。对比之下,我们国内热衷于以权谋私的那些干部又将如何呢?  相似文献   

15.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今年2月底举行的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上,称赞新闻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能够大胆而尖锐地触及复杂的新问题,批评缺点和失误。半年来,苏联报刊、广播、电视打破过去报喜不报忧的一贯做法,揭露各种不良现象、点名批评包括政府部长在内的某些领导人的缺  相似文献   

16.
罗马尼亚斯特凡·乔治乌学院(高级党校)的新闻系是罗马尼亚全国唯一的最高新闻学府。我到那里访问,向系领导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新闻系要放在党校里呢?他回答说:“新闻工作者就是党的工作者。”高级党校的新建大楼是一座用玻璃砖建成的现代化建筑。这座大楼的整个第六层部属于新闻系。这里的环境、布置,给人以清幽、憩静的感觉,是个学习的好地方。我从六楼的电  相似文献   

17.
1989年5月15日至18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正式访华、与中国领导人举行高级会晤。因为这是自1959年以来举行的两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会晤,从而结束两国30年之久的隔阂,实现两国、两党关系正常化的一件大事,所以举世瞩目。1200名中外记者云集北京,对高级会晤进行报道。世界舆论纷纷作出反应,称这次高级会晤是“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长远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着眼于本世纪最伟大革命的会晤”,“打开了两国关系春天的大门”。戈尔巴乔夫访华期间,苏联在北京国际饭店设立了新闻中心,外交部发言人是记者出身,并且很了解记者心理的格拉西莫夫。格拉西莫夫和苏联新闻机构派出的100名新闻工作者先  相似文献   

18.
散木 《兰台内外》2013,(6):14-15
周恩来率团出席葬礼 1953年3月5日晚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郊外昆采沃的别墅中去世,享年74岁。斯大林去世六个小时之后,苏联的广播电台和主要报纸《真理报》公布了该消息。此后,苏联方面宣布全国默哀八天,停止工作,并定于3月9日安葬斯大林。斯大林的遗体先是被安放在克里姆林宫,然后停灵于工会大厦圆柱大厅,接受人们的瞻仰。苏共中央还决定,瞻仰结束后将斯大林的遗体安葬在红场的列宁墓旁边。苏联领导人组成了悼念和安葬斯大林的治丧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友好往来     
1988年12月,苏联莫斯科大学新闻系主任Я·Н·查苏尔斯基教授在下榻的北京饭店会见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何梓华、舆论研究所所长甘惜分教授。双方介绍了各自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表示了建立联系,互派学者、交换资料和加强学术交流的意向。查苏尔斯基教授邀请人大新闻系傅显明副教授1989年返校参加学术讨论会。傅显明是莫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信息     
人大新闻系庆祝建系三十周年“真是桃李满天下。”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5年12月22日召开的庆祝建系三十周年大会上,原新闻系主任、经济日报总编辑安岗激动地说。三十年来,人大新闻系为国家培养了二千三百名新闻干部。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温济泽、中宣部新闻局局长钟沛璋也到会祝贺,并讲了话。与此同时,该系为庆祝建系三十周年,还和北京日报社联合举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