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陵西河畔的十里防洪坝,平均水深有4米左右,宁静的水面,弯弯的护堤,月牙似的绕着近半个县城划了一道银弧,给房陵山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给我们这些钓迷们创造了一个天然的好钓场。自去年入冬以来,我采用糊钩钓法,在防洪坝里主钓野鲫,打破了我自己冬钓荤饵、冬钓活饵的传统用饵模式;获钓鱼的个头比过去大,钓获鱼的数量比过去多。有时同在一个钓位上,蚯蚓、蛆饵不见收效的情况下,改用糊钩钓法,抬竿立即见鱼。为了丰富广大钓友冬季垂钓用饵,现将我的糊钩钓法向钓友们作个介绍。  相似文献   

2.
钓底也称底钓,是淡水手竿垂钓中钓友们普遍采用的有效钓法。是以饵、钩、坠的下沉力与漂的浮力调整至钩饵落水底,坠悬于水中攻钓鲫、鲤等底层鱼种。影响钓获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钓饵是否适应垂钓水域中鱼的口味。2001年仲夏,偶遇一老者同水域钓底。投钩两小时漂无动态,而老者却频频提竿,鲫、鲤、草、鳊等接连人护。我诚恳上前讨教,老者赠饵并赐配方,用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衣善新 《钓鱼》2007,(10X):30-31
最近几期杂志上,有几个钓友对我过去的几篇文章有不同看法,分歧的核心问题是悬坠钓组的饵钩位移盲区的有无,以及这个盲区内鱼吃饵的动作能否引起漂尖反应。因为琐事耽搁,我没有对这些钓友的看法及时回应,望钓友们谅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使用手竿在水流湍急的松花江中垂钓,钓友们都采用无漂落底坠钓法。松花江中的野生鱼吃饵凶猛,咬钩吞饵后急速游走,鱼就把竿头拽得闷了下去,所以我地钓友把这种垂钓方法叫"钓闷头"。"钓闷头"既解决了在急流水域手竿垂钓  相似文献   

5.
钓友们垂钓时经常使用蘸饵,蘸粉饵、蘸糖稀的都有。针对所钓对象鱼,有时需使用较小或钩条较细的鱼钩。由于钩小(细)附着力差,上饵时往往需要将钩湿水蘸饵重复几次方能完成。垂钓关键时,非常误事。怎样才能一次完成蘸饵?我给钓友支一招。找一根自行车气门心,剪下几个2~3毫米宽的皮圈备好。垂钓蘸  相似文献   

6.
有几次经历引起了我对钩尖锋利与否的高度注意。我玩抛竿还是近几年的事。因此,老年钓协的一些有抛竿资历的钓友都是我的老师。有一次,与市老年钓协的几位钓友同去水上娱乐城钓鱼。老师们一个个都钓起了几尾鲤鱼,学生的抛竿却纹丝不动。钓协主席对我特别关照,起初把他的饵料主动送给我,然后干脆帮我上饵,连抛几竿,把钩饵准确地抛在了他上鱼的最佳地点。可是,他们仍然频频上鱼,而我的鱼竿依然毫无动静,大家都说:“真是怪事!”我只能说说趣话:“鱼欺负我,晓得是我的竿就不咬我的钩!”事后,找到原因:我买的是最廉价的爆炸钩,用过几次,用钩尖已…  相似文献   

7.
怎样拉饵     
近几年,随着垂钓活动的风靡与发展,使用拉饵钓法在广大钓友中越来越盛行。拉饵已经不是竞技塘中钓鲫的专利了。在一些水库、野塘等自然水域,经常也见到有人使用拉饵大放光芒。有部分较传统的钓友感到使用拉饵挺困难,其实你只要在钓组配备和调饵的状态上稍微注意一下,你也一样能为拉饵高手。在钓组上,钩子型号不宜过大,钩条一定要细,以便于鱼的吸入,最好使用短柄钩。长柄钩有一个缺点,拉饵时经常会在钩柄顶端和钩门底部出现两个饵团,会影响信号。短柄钩会使两个饵团合成一体,效果相对要好。子线号数不宜超过0.6号,也不宜过长,并尽量选择柔软…  相似文献   

8.
王中兴 《垂钓》2004,(4):25-25
广大钓友都喜欢到江河、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垂钓,但由于很多自然水域水厂“鱼稀,且小杂鱼众多,要想取得好的钓绩确实不易。近几年来,我通过对抛竿炸弹钩钓、手竿台钓、手竿传统钓等钓法进行比较,从中悟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竿炸弹钩钓法。该钓法融合了炸弹钩饵团大、诱鱼快、  相似文献   

9.
侯增福 《钓鱼》2009,(10):48-48
在水库坐船垂钓有很多优点,想到哪就到哪,方便灵活,不仅钓获多,而且鱼的个体大,是广大钓友十分向往并津津乐道之事。但是水库船钓也有许多不便,其中钓友们最为困惑的就是在有风的天气里,风吹船动,人动船摇,无论你采取什么方法,船都不会一点不动,而船一动,饵窝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找不到了。刚才还一个劲上鱼,船一动,钩饵一离开窝点,色便钓不着了。  相似文献   

10.
锡纸钓鲅鱼     
《中国钓鱼》第四期刊出顾岳刚和毛喜良钓友的《蓬莱海边钓鲅鱼》一文,所及钓鲅技法甚佳。这里想补充两点,与二位钓友磋商、探讨。 其一,鱼类有较强的嗅觉,钓淡水鱼就是利用这一特点诱鱼咬饵上钩的。但对于以食用荤食活饵的海水鱼来讲,“活”是第一位的。饵只要是“活”的鱼没有闻到气味也会很快冲过去抢食。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还不知什么味就吞到肚子里去了。根据这一特点,我和我的钓友们在钓鲅季节,除了顾、毛二位钓友提及的用小白鳞鱼做饵外,大多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剪成小鱼状或干脆剪成一个小纸条,用线或胶绑粘在钩上。…  相似文献   

11.
春钓用饵谈     
符荣财 《钓鱼》2011,(5):45-45
饵料开得是否对路直接决定着当天的钓获。而对于如何依据钓场实际情况正确开饵,也是广大钓友一直在探讨琢磨的一个难题。春天到了,钓者怎样合理用饵,就自己最近在春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看法,供钓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从1989年3月底开始尝试用底浮钓法钓鲢鳙,经过不断地摸索,形成了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现介绍给钓友们。 底浮钓,即一竿双饵,都为炸弹钩,一饵沉底,一饵浮于水面下约1米左右。浮饵钩为10枚,底饵钩为6枚,底饵既能起到作坠为浮钓定位的作用,又可起到诱鱼咬钩的作用,故称底浮钓。 一、装饵方法: (1)底饵。取稍小于乒乓球直径的饵团,将钩的脑线包于饵团中心,捏成圆形,然后将6枚钩的脑线拉出,均匀地分布于饵团  相似文献   

13.
近日,本刊释疑解惑栏目,收到安庆宿松钓友刘松的来信反映。去年12月4日,他与钓友同去一处养殖鱼塘中钓鱼。同去的共有5人,其中3人使用悬坠钓法两人使用传统钓法。一天中共钓了4个小时(上午10:00 ̄下午2:00)两个传统钓友钓得非常好,(共钓10千克)悬坠钓友钓的却很少。故此他感到十分困惑,给本栏写信,希望专家释疑:为什么传统钓拖拖就有鱼咬钩。为什么低温时悬坠钓就不灵验?刘钓友求助的问题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过去也有很多钓友言及过此事。虽然这个问题较为复杂,但还是不外乎以下的几个问题:一是钩饵的下降速度,二是钓饵的吸引力,三是钓法钓位…  相似文献   

14.
杨传昕 《钓鱼》2009,(2):49-49
“甩大鞭”的系钩及调漂方法,是获鱼多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在多年的“甩大鞭”垂钓的实践中,总结出如下的系钩及调漂法,钓效很理想,现推荐给钓友们。系钩:钩的大小要根据钓鱼的大小而定。坠下钩的脑线长4厘米左右;坠上钩靠近坠,但不触坠,脑线长4厘米左右。这样在拉动线时,坠下钩拖地,坠上钩靠近地面而不入泥,鱼儿易发现钩饵而吸吞,中鱼率高。  相似文献   

15.
杨元成 《垂钓》2002,2(7):51-51
1999年8月中旬的一天早上,我和钓友高海林在吉林省永吉县胖头沟水库,用4.5米手竿、细线、“伊势尼”2号钩、玉米面饵钓鲫鱼。这天鱼特别爱咬钩,不到两个小时,我就钓了四五斤。  相似文献   

16.
《钓鱼》2007,(20)
最近几期杂志上,有几个钓友对我过去的几篇文章有不同看法,分歧的核心问题是悬坠钓组的饵钩位移盲区的有无,以及这个盲区内鱼吃饵的动作能否引起漂尖反应。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钓饵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今天,笔者对简便易行的蚯蚓饵仍情有独钟。根据钓友以及本人的经验认为,以整条红色鲜活蚯蚓挂钩,不仅好钓鱼,而且还有利于钓难(相对地说)钓之鱼。就后者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1.有利于钓获肥水鱼。尽管肥水中的饵料丰富,鱼类常处于饱食状态,但由于蚯蚓本身特有的腥味和活力,足以诱鱼开胃咬钩。笔者在本城的环城河(肥水)钓鱼,经过了多次试验,以整条鲜活蚯蚓挂钩,无论是鱼咬钩的速度,还是钓获量,常常优于截段蚯蚓饵,人工面饵又在其次。1996年,和我同住外贸大院的钓友姜锦跃同志,也以…  相似文献   

18.
探秘拉拉糊     
李寒停 《钓鱼》2011,(16):16-17
随着竞技比赛的激烈化、鱼饵的多样化,钓鱼新技术在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其中包括用饵方面的一些探索。针对竞技鱼池里的猾鱼越来越难钓的窘境,钓友们不得不在饵料上下功夫。用拉拉糊钓不开口的鱼,就是万不得已的产物。关于拉拉糊的出笼,我们听听龚平是怎么样说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钓鱼》2002年第六期,刊登了我写的《底钓鲻鱼》一文,内容主要是以串钩钓组,沙蚕为饵料和用面食加阿魏等底钓鲻鱼的方法。后来京唐港地区的钓友们又将此底钓法加以改进,改串钩沙蚕底钓为爆炸钩糟食底钓,鱼获量又进一步提高。下面将钓组和饵料的配制介绍如下,以供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20.
手竿包食钓法,又称包子钓法,是悬坠钓与传统钓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在我国北方地区较为流行的一种新钓法。它借鉴了悬坠钓使用商品饵雾化诱鱼的特点,并继承了传统钓长竿长线,长竿短线钓的优势,在传统钓这个庞大的家族中成为钓友们的新宠,以其不俗的钓获,得到广大钓友的青睐。包食钓法在池塘、河沟均可施钓,尤其擅长在湖泊、江河、水库等自然水域,钓取青鱼、草鱼、鲤鱼、鳊鱼、鲂鱼、鲢鳙等个体较大的鱼类。它改变了传统钓先打窝后钓鱼的施钓方式,避免了钓点内鱼越钓越稀的状况,做到边诱边钓,保证了钓点内始终有饵,始终能聚鱼、留鱼。钓饵以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