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软暴力”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是隐性而持久的,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及精神成长。消除校园教育“软暴力”势在必行。本文试从建立正确的儿童观、提高师德修养、巧妙使用惩戒手段等方面入手,探讨消除校园“软暴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语言暴力在教师和学生中屡见不鲜,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校园语言暴力看起来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校园语言暴力源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因素,要医治校园语言暴力应让师生充分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学会自觉抵制语言暴力;让受害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共同教育学生不要“以暴制暴”,也不能一味忍让;完善心理辅导机构,上好心理辅导课,聘请心理教师帮助化解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及思想观念容易出现失衡,一旦受到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容易诱发“校园暴力”。预防和抑制“校园暴力”,不仅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情感、生命、心理、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身抵御能力,而且要强化家庭、校园、社会等方面的文化环境建设,使“暴力文化”远离校园。  相似文献   

4.
张福 《成人教育》2009,29(6):82-83
该文以高职高专校园暴力的主要形式——“随机型校园暴力”为个案,剖析其“发病过程”,以“仁、义、孝、礼、智”等传统伦理道德因子为坐标维度,对“病症”确诊为“优秀传统道德缺素症,”“治疗”的方法是通过开设选修课、系列讲座等加强对优秀传统思想道德文化的学习、吸收和实践,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增强学生抵御校园暴力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2010,(4):51-51
第一,校园“冷暴力”可能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校园“冷暴力”是对学生心灵的施暴,它最大的特点是对人不对事,将学生全盘否定,这种暴力方式极易使学生产生心理阴影。遭受“冷暴力”的学生容易。一消极自卑,自暴自弃,有的学生还会因心理压力过重,患焦虑症、忧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各种心理疾病,甚至产生暴力倾向。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刘永生 《学周刊C版》2019,(3):189-190
现在教育不断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校园暴力这一不和谐的现象,校园暴力对学校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利于师生的安全,不利于建设和谐校园。校园暴力主要有自我暴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暴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暴力及社会上的人对学生和教师造成的暴力。本文对高中校园暴力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7.
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已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却呈上升趋势。校园语言暴力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治校园语言暴力则需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多方配合,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8.
李桂珍 《湖南教育》2002,(16):20-20
据调查统计,2001年我国“校园暴力”情况为: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94%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近年,各地媒体也纷纷报道有关“校园暴力”的新闻。“校园暴力”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校园安全与否,是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的重要前提。而目前在我们的一些学校,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向同学索要钱财,不从便拳脚相加;有的为同学间的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伤害他人;有的以大欺小、以众欺寡,甚至收取保护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的素质与法制意识得到大大增强,曾经问题比较突出的校园“硬暴力”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但一种更为隐蔽、对学生伤害更为严重的校园“软暴力”现象却越来越多,并且呈现日益攀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校园暴力归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至今,学校一直被视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乐园,而非充斥着暴力和冲突的场所。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触目惊心的校园暴力已悄然侵袭了宁静文明的校园,层出不穷的暴力事件在各类学校屡屡发生。本文拟就学校这个角度对校园暴力作一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所谓的“校园暴力”是近年来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主要是指侵犯师生人身、财产等权利的暴力行为。它大体分为:校外人员对师生的暴力行为、师生间的暴力行为和学生  相似文献   

11.
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共同发起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在全国范围的学生中开展了“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语言伤害”与“同伴暴力”、“运动伤害”位居前三甲,成为学生认为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15.
侍作兵 《江苏教育》2011,(12):39-40
校园“软暴力”是相对于“硬暴力”而言的,它看不见、摸不着,有的也能让你听得着,却很难留下多少痕迹;它是隐性的,却能“烙”在学生心中,这“烙印”一般还不易消去,有时还会“癌变”。那可是对人灵魂的蔑视,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出现在各家媒体,校园暴力不仅对于学生的生活有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着无法挽回的伤害,施暴者的“反社会心理”、受害者内心的恐惧和消极的情绪都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首要内容。经过调查发现,“音乐”对于遭受校园暴力学生的身心影响方面的课题少之又少。针对这一点,本文通过翻阅有限的文献资料和社会调查,用音乐治疗对学生们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深入了解与分析,将音乐教育结合到日常课程中,并在其中探索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及健康成长等方面的帮助和音乐对学生的其他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日益泛滥的校园暴力严重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研究并形成有效的校园暴力治理模式已成为各国教育界的迫切需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外校园暴力研究中几个重点问题(校园暴力概念的界定、校园暴力的诱因、校园暴力的应对)的主要研究成果与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对国内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严重影响着高校的教育和教学,对广大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校园暴力防控显得力不从心。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高校预防校园暴力的功能在削弱,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一个系统的机制来预防校园暴力。学校社会工作以其专业优势,有助于解决当前校园暴力防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自有了“门”概念,校园“门”事件可谓多矣:校园“暴力门”、校园“摸奶门”、校园“脱裤门”、校园“喂奶门”、校园“街头门”等等。每一个“门”事件都极大地撞击着教育者的心灵,触动着教育者的神经: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  相似文献   

20.
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及时做好那些有校园暴力倾向的学生的心理疏导是关键。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的学生产生校园暴力倾向的主要原因,通过真实的个案,阐述了几种对消除学生校园暴力倾向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