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考察经济资助和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学业发展间的联系,以期更好地理解经济资助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汀托的学生整合分析理论、比恩的学生资助双重效应理论和实证数据发现,高校学生资助与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学业发展问存在关联性和特定的影响机制:学生资助在直接促进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学业成就提升的同时,分别通过调整经济压力、强化学术融入、增加专业兴趣、促进社会融入等不同路径,间接影响农村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此外,不同类型资助方式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影响机制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导师资助制作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329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基于学术和社会融入理论,探讨导师资助、学习融入和学业成就三者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二年级、理工科以及未以银行贷款支付学费的学生有更高的概率获得导师资助;导师资助对学生的认知性学业成就没有显著影响;导师资助对学生的情感性学业成就与学习融入有显著影响;学习融入在导师资助、学生的情感性学业成就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监测项目——研究生组”2010年的问卷调查数据,在构建研究生资助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机制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生资助与学业成就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仍有近40%的研究生表示所获资助不充足,对资助政策不满意,且研究生资助对学生学业成就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间接影响主要通过影响院校满意度和学习科研时间投入实现的.这表明研究生资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业科研积极性,最终提高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4.
沈华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5):82-86,110
各国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改革和成本分担的实施成为解决高校经费短缺的重要举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借助高校资助政策完成大学学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学者开始关注高校资助政策对学生行为选择的影响.首先,学者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资助政策与学生行为选择间的关系.其次,关注高校资助政策对高等教育入学行为和学生学业发展行为这两方面的影响.对学生行为选择研究能有效揭示高校资助体系政策的实施效果,有助于探寻影响大学生行为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业成就的城乡差距是当前我国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基于我国四省市PISA 2015的数据,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呈现了学生学业成就的城乡差距,并对影响学生学业成就城乡差距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学生及学校的数学、阅读和科学素养成就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市学校的师资短缺程度、学校治理水平、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类型及数量均显著优于农村学校.教育投入-过程-结果的分析表明,家庭教育投入和学校教育过程的差异解释了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业成就的城乡差距,解释了80%校间学业成就的城乡差距.城乡学生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差异和城乡学校治理水平差异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城乡差距的重要因素.为缩小当下学生学业成就的城乡差距,建议教育政策制定者由关注农村教育硬件资源投入转为关注农村学校教育过程改进;农村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为教师实质性参与提供多元渠道;农村学校与社区应为家长参与其子女学习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资助对学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次、多类型助学体系的推行提高了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和可负担性,促进了教育起点的公平.然而学者尚未系统地分析学生资助对个人学习行为、学业发展和成就的影响,因此很难确定资助政策是否也促进了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本文使用三省19个高校的学生调查数据,分析了学生资助对个人学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资助学习成绩正相关、与课程不及格负相关、与课外学习时间正相关,但是与学校满意度无显著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学生资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过程和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教育调查追踪调查”项目(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简称CEPS)基线调查数据,探究家庭文化资本在不同家庭间的分布情况以及家庭文化资本对初中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的家庭之间存在着文化资本存量的差异。家庭客体化文化资本对职业地位较高家庭学生学业成就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家庭制度化文化资本对男生的学业成就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家庭文化资本对非农业户口学生学业成就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提高农村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强化文化资本的社会支持,提升学业参与的家长支持,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速扩张,不仅引发高等教育机构类型的多元化,同时导致学生群体的异质性.与以往来自知识精英或政治精英家庭,以都市户籍为主体的传统高校学生群体不同,来自农村、父母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经历的弱势群体子女开始进入高等院校,并且其规模逐步扩增.本研究聚焦第一代农村大学生的升学选择、利用2011年首都高校新生调查数据,分析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在家庭社经背景、入学前学业能力等方面的特征,考察第一代大学生对于其高考成绩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路径以及最终升学院校.  相似文献   

9.
班集体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微观环境。良好的班集体环境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以群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使用计量模型为分析工具,通过对班集体中各个变量的回归分析系统考察了班集体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并证实了高校班集体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视角下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是推动高校受资助学生改善生活条件以及顺利完成学业的有效方式,对学生成长发展和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高校资助工作队伍建设不完善,育人工作理念和工作平台建设存在不足,育人工作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升,这也影响了高校受资助学生的成长发展。所以,高校需要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提升资助信息化水平,更新育人理念,完善育人评价机制,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自我归因的大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业成就动机的水平决定着大学生个体的发展,而归因直接影响看大学生个体的情绪、期望和行为,进而影响大学生个体的学业成就动机.本文在自我归因理论的框架内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大学生在成就情境中的自我归因内容进行剖析,阐明了大学生的自我归因与学业成就动机的逻辑关系,研究了借鉴自我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启示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五城市初中生学业成就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取我国不同地区五个主要省会城市60所学校校长、581名教师和5066名初三学生为样本,以PISA测试的设计与实施流程为参照,调查我国初中生数学成绩和问题解决能力,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五城市学生的平均得分都较为理想,但上海与其他四城市学生成绩有显著差异,呈现出高分多、低分少的情况。此外,影响学生数学成绩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课程因素及其显著性在不同城市间存在差异,教师专业实践对学生学业成就有显著影响,学校发展水平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会产生影响,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其学业成就间也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学业成就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是针对高校学生学业成就方面性别差异进行的调查研究.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当代大学生在学业成就(主要指学习成绩)方面的性别差异,并对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析.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学业成就,尤其是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外因有社会文化影响以及大学教育制度的弊端.作者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以期促进男女大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群体动力学理论,将班级这一群体对大学生学业成就有影响的因素划分为班级凝聚力、班级氛围、班级领导者、班级结构等因素,提出通过提高班级群体动力,从而促进个体发展,提升大学生学业成就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国家奖、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新资助体系的实施,大幅度提高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面和资助强度,为维护教育公平、保证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分析了新资助体系近两年来的实施成效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借鉴国外学生资助模式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200名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学业成就二者之问的关系,研究发现:(1)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存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女生在自我评价方面高于男生,在自我控制方面低于男生;(2)学业成就不同的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学业成就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给予了大量资助,已经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免相结合的资助体系,使绝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了资助.但在资助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优化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学习经历是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调查发现,研究型大学中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学业参与过程、入学初学业能力水平以及整体学习经历满意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经济资本对高等教育过程及结果公平的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优势家庭主要通过经济资源"直接"排斥和文化资源"隐性"排斥,将家庭经济资本优势转化为子女在校的学业表现及学业成就优势,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学业分层。  相似文献   

19.
嵌入班级网络中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形成不同的小群体,这些小群体间的学业成就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者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整体网分析与元分析(Meta分析)相结合,在对大学生班级内小群体的学业成就差异进行多项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元分析技术将29项研究(N=1076)的结果予以综合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每个班级的大学生都在互动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数量的小群体,且每个小群体中的学生数量不同;(2)大学生学业成就存在着“人以群分”现象,即同一班级的大学生在互动中产生的小群体在学业成就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大学生应加强与高学业成就水平的小群体之间的互动以提高学业成就;而高校管理者也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识别班级中的不同小群体,从而采取相应的学业成就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标内容理论认为,影响学生成就的目标有多重。社会目标和任务目标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业成就的提高。社会目标和学业成就的三种关系模式:单向发展模式、互补关系模式、层次关系模式。目标内容理论为社会目标、任务目标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提供了独特的、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