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豫 《湖北档案》2013,(3):37-40
赵寿山(1894--1965),陕西省户县人。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毕业后到冯玉祥部任职。1924年投奔杨虎城部,后升任师长、军长及集团军司令。西安事变时,他担任了十七路军"扣押中央大员"行动的总指挥。抗战时他所率领的三十八军是"中条山的铁柱子"。1947年3月,他进入晋冀鲁豫解放区。7月6日,他发表反蒋通电,公开宣布起义。  相似文献   

2.
1906年,蒋介石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二年他在武术散打、文化考核、军事指挥等多方面取得上等成绩,深得学校上下好评,和同班同学张希骞参加赴外学习考试,两人又考取了陆军官费生,被派往日本深造.  相似文献   

3.
一个日军少佐的假币计划 伪造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所发行的法币的念头,始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第九所主任(九所隶属陆军行政本部,专门负责秘密战争项目的开发)、陆军少佐、主管会计庄本宪藏(见《陆军大本营档案资料长编》经济分辑,1986版). 在日本陆军部行政课的花名册,留有庄本宪藏的个人简历.1933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会计学校;1935年加入日本关东军,同年被派往中国东北"满洲国"从事驻兵生活、地志方位的调研工作.1936年初,庄本申请调入陆军参谋本部综合工作课兵要地志班.他在伪"满洲国"期间,突然对中国的币制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进行详细研究,花费数年时间研究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内陆农业省份、东北和华北以及朝鲜的货币流通状况,尤其是对中国的货币缺陷,他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4.
松井石根是爱知县人,1878年7 月 27日,旧名古屋藩士汉学者松井武国的第六个儿子,陆军士官学校第九期毕业生,与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本庄繁等同学.日俄战争中,作为中尉步兵第六连队中队长参战.当时,他还在陆军大学学习,1906年陆军大学毕业.松井石根前后驻华达13年,是一个所谓的“中国通”,并组织亚细亚协会,自任会长.1935年8月,在陆军内部皇道派与统制派尖锐对立时期,他被编入预备役.  相似文献   

5.
连超 《云南档案》2014,(3):11-11
<正>成立于1909年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作为中国近代一所著名军事院校,在建校之初与天津讲武堂和奉天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后在民国时期与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齐名。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下令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这里走出了两位共和国元帅(其中之一就是叶剑英)、二十几位上将、三个国家军队的总司令和一个国家的国防部长,是名副其实的将帅摇篮。1916年冬,19岁的叶剑英为了谋生去马来西亚投奔他的伯父,在马来西亚求职期间处处遭受白  相似文献   

6.
北京印象     
《军事记者》2010,(12):74-74
谭月东,1978年入伍,现任总装备部某炮兵防空兵装备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系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会员。他1979年开始从事陆军武器装备摄影工作,作品散见于军内外刊物,多次获得全国、全军及总部摄影大赛奖项。  相似文献   

7.
俗称"南黄埔、北保定"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位于河北保定市区东风东路,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  相似文献   

8.
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从小天性好动,入学广西陆军小学后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为他数十年戎马生涯奠定了良好的身体和军事体育技能基础。  相似文献   

9.
何平 《北京档案》2012,(2):54-56
正冯玉祥(1882-1948)祖籍安徽巢县,生于河北青县,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及陆军检阅使长等职。1936年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他多次进行反对蒋介石的活动,积极主张抗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与共产党合作,反蒋抗日。1948年7月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途中在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纪念冯玉祥诞辰100周年时,满怀深情地说:"冯将军是很值得我们纪念的人物。他一生有相当长的时间,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许多好事。"  相似文献   

10.
巧拒蒋介石对秦华的收买 秦华,字伯秋,热河省朝阳县人。1907年升入保定陆军速成学校,1909年毕业后任陆军第20镇77标排长,1911年调任东三省陆军学校任区队长。因得到张作霖的信任,1915年秦华晋升陆军讲武堂中校教官,后被送到北京陆军参谋大学深造,1919年晋升为少将参谋长。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回奉天隐居。  相似文献   

11.
提起张载阳,人们可能不太熟悉,但如果时光倒流到民国,在人间天堂杭州说起这个名字,那可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张载阳(1874-1945),字春曦,号暄初,浙江省新昌县诚爱乡张家店村人.早年毕业于浙江武备学堂,历任浙江常备军步队哨官、旗官、队官,浙江新军第三营管带,八十四标标统,四十二协协统,二十五师五十旅旅长(授陆军少将衔)兼杭州警备司令等职.1922年11月,出任浙江省省长兼陆军第二师师长(授陆军中将衔).他致力于保境安民,洁身取义,力治省政,兴办实业,因此,他的声望很高.晚年,以恪守民族气节,清廉淡泊终世.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陆军预备役师步三团炮兵股长、一三二团人武部副部长高永明,被大家称为能文的‘武将’。一九九一年度,是他从事业余新闻报道十二年来去年收获最多的一年。去年他写的新闻稿件被刊播采用的有一百零五篇,其中中央级新闻单位用稿五篇,省级的五十篇,地区级的五十篇。他的现场短新闻  相似文献   

13.
我的伯父张熙嘏先生祖籍陕西乾县,生前曾任县政协委员,多届县、省人大代表, 1970年谢世。   伯父生前曾对我讲述过自己不少的亲身经历,特别是他在 1937年秋赴延安采访一事,让我至今难忘。下面是伯父对当年赴延安采访的回忆:   那年我在西北文化日报社任记者,受社长宋绮云先生,和赵寿山以及十七师的委托,我们一行七人赴延安陕甘宁边区采访。   到达延安的第二天,陕甘宁边区招待站就安排了一个会议,在会上我们七人有幸见到了毛泽东、朱德以及徐特立、董必武、林伯渠等中央高级领导人。毛泽东主席会上讲了话,对我们的来访表…  相似文献   

14.
2月9日上午,陆军农村题材剧作30年成果展在松江揭幕。展览取名为“田野上的歌:上海农民30年心灵档案”。从1979年首部大戏《追求》面世至今,陆军30年来一直坚持农村题材的戏剧创作,迄今被搬上舞台的大戏就有28部之多,还有20多部直接反映农民真实生活的短剧。他也因此被誉为“用戏剧形式记录农民心灵档案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臭名昭著的东条英机是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的甲级战犯,出身于东京一个军人世家,毕业于陆军大学,1929年跻身于陆军少壮派,成了专事侵略我国东北研究“一夕会”的重要成员,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随后出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因维持东北地区“治安”有功,提升为陆军中将,关东军参谋长。芦沟桥事变起,东条率领察哈尔兵团,以所谓“闪电效率”接连侵占了承德、张家口、大同等城市,所到之处,无恶不作。1940年7月,东条英机成为近卫内阁陆军大臣兼对满洲事务局总裁。为驱使日军在“大东亚战争”中死心塌地充当炮灰,由他亲手炮制一个叫《战阵训》的…  相似文献   

16.
2005年9月1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郭兴文君在《西安晚报》上推介了一封王怀璋先生收藏的赵寿山将军战地信札。此札是否为将军手札。尽管郭君说得极为肯定,笔者仍心存疑问。因为其字体与笔迹,与王宇明《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赵寿山将军》所刊将军1947年2月的两首诗稿不同,也与西安市档案馆馆藏的将军1937年8月关于同意列名整修革命公园发起人致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的一封函不同。这份书札为行书,而另外两件一为行草,一为行楷。三件搭眼一看就不像是一人所写。当然,真迹与否是另一回事情,此札笃定为将车之札,则毋庸议。不过,它既是将军故物,又在这样一个时机隆重推出,有些事情还需要认真说说。  相似文献   

17.
出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次长 蒋作宾,字雨岩,1884年出生,湖北应城人。自幼接受儒家教育,1902年到武昌接受新思想。他出生和成长的年代正是甲午战败、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1905年,他弃笔从戎,东渡日本攻读军事,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反清革命。1908年学成归国,任保定军官速成学校军事教官,并提出和执行打入清军的反清计划。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一定非常熟悉民国大军阀——吴佩孚,他生于1874年,死于1939年,堪称一位极富盛名的军事领袖。论家谱,他属于山东蓬莱人,1904年1月,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测绘学堂。吴佩孚一生充满传奇。在他的军旅生涯中,既有"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的煌煌战绩;也有土崩鱼烂,四面楚歌,兵败入川,  相似文献   

19.
杨虎城,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陆军上将.一八九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陕西蒲城县. 一九0八年,杨父怀福被清政府绞杀于西安,使杨更加仇视清廷,他便联络贫苦农民,抗御暴政.一九一一年,他投身于辛亥革命运动,一九一七年,参加陕西民主革命早期仅有的一支武装力量--靖国军,后又参加国民军.一九二四年参加国民党,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相似文献   

20.
陆军大学,简称陆大,是旧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它从1906年在直隶保定府创办,1948年底离开南京共43年,迁校6次. 一、初创时期(清末1906年-1912年) 陆大是清末为编练新军的需要创办的.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开始淘汰绿营,改革军制,训练新军.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武备学堂,以德国人为教习;张之洞先后在南京、湖北设立陆军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1902年,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先后创建了北洋行营特务学堂、武备速成学堂,北洋陆军讲武堂、陆军师范学堂和宪兵、军医、马医、军械、经理各军事专业学堂,以加速培养新军干部及各项专业人才.清政府命兵部会同练兵处参照外国学制拟定新的军事学制,在全国实施.各省大部设立陆军小学学制三年.在北京、西安、武昌、南京各设一所陆军中学学制二年.由练兵处(陆军部)设直辖陆军兵官学堂,学制二年,毕业后分配任初级军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