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张莹莹 《辅导员》2014,(4):76-77
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唱歌的技巧训练。唱歌技巧的训练应贯穿于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之中。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地发声练习。发声练习不要孤立进行,要同唱歌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简单地介绍一些训练童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唱歌的技巧训练。。唱歌技巧的训练应贯穿于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之中。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地发声练习。发声练习不要孤立进行,要同唱歌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简单地介绍一些训练童声的方法一、姿势与呼吸方面  相似文献   

3.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课中重要的内容,原有的模式就是发声练习,教师教唱学生学唱。教学中缺乏变化,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感受音乐  相似文献   

4.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课重要的内容之一,原有的模式就是师生问好,发声练习,教师教唱,学生学唱,在教学中缺乏变化,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单纯的教唱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分散,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唱歌的积极性。我认为:要使学生唱好歌,应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音乐形象,感受音乐情感并能用正确的方法来表现,使他们唱之有声,歌  相似文献   

5.
顾婧玮 《学子》2015,(2):29
音乐教学以交给学生音乐常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为目的,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发声训练、视唱、唱歌、欣赏、乐器练习,都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反复练习,从而逐步熟练,形成音乐技能。现代教学论的研究成果表明,只有运用主体性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在训练学生作课堂发声练习时,要用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歌唱发声状态,以免发声练习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7.
韩冰 《小学生》2010,(11):39-40
世上最美的声音莫过于童声,唱歌是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有效手段。富于表情的歌唱、形象鲜明的歌曲最能感染儿童,唱歌教学历来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同时期有不同目标要求的唱歌教学。传统唱歌教学从解决教学班歌唱发声开始,着重歌曲音准的练习、难点的处理、词配曲、歌曲情绪处理等。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技术的形成为主线,学生只要按老师精心设置的台阶一步一步走就是了。  相似文献   

8.
二部合唱教学是唱歌教学中一项颇具特色的基本内容。二部合唱不仅音响丰富、变化多样,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良好的乐感、听音能力,掌握声音和谐与均衡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培养他们多层次的思维空间以及主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较好途径。下面就二部合唱教学训练方法作如下探讨: 一、训练声乐技巧 在进行二部合唱教学之前,要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做二部合唱的准备练习(即技巧练习),主要是指: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唱歌技巧。包括:正确的唱歌姿势、口形、呼吸、共鸣及发声方法,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等基…  相似文献   

9.
音乐能陶冶孩子的性情。音乐课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我上音乐课,唱歌的时间安排得很少,大量的时间是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歌曲表现能力和发声方法。如节奏训练,从易到难,先是拍手,然后是拍手、拍腿、跺脚一起来。这样练习,学生感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和思维灵活性。我还比较重视训练学生的听音模声能力,通过弹奏不同的乐曲,让他们辨别歌曲的不同风格。训练学生发声,我采用轻声唱法,指导他们反复练习,能把握住歌曲的感情和速度。  相似文献   

10.
正确的歌唱呼吸是科学发声的基础,对唱歌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各方面来阐述歌唱呼吸的练习方法,以达到唱歌时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59):175-176
随着声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声乐教师开始关注和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堂前的发声练习。发声练习对整个声乐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其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歌唱技巧,同时还因为课前发声练习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发声状态下,逐步提升自己的发声生理机能、提高自己的歌唱发声技巧和水平,进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及时指导下,为今后的声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前发声练习是组成声乐教学的重要部分,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是却具有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和功能,是教师在进行高效声乐教学时所必须要重视起来的一个内容。在面对课前发声练习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决不能将其看作是单纯的模拟演唱练习或是一种组织教学的手段。在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前发声练习的价值,本文就将从探究发声练习的重要性出发,进行相应的探究,希望能给同仁带来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的是练习唱歌的方法,以便唱出更美妙的歌声.分为五个部分:一是首先要学会怎样正确运用呼吸,二是发声的练习,三是准确的吐字,四是要掌握歌曲的艺术技巧,五是保护好嗓子.  相似文献   

13.
要想掌握科学的唱歌方法,发声训练这一过程是再普通不过的了,它是自然的嗓音通过锻炼加工直至适应艺术创造的良好途径.发声训练犹如体育运动,若想使歌唱发声系统各器官的肌肉有力并协调一致,提高歌唱的能力,就必须有一个长期的、有规律、有目的、科学的练习和学习原则.  相似文献   

14.
爱唱爱跳,本足中学生的人性,然而在许多音乐课卜,学生唱歌的热情却并不见高涨,这无疑’j我们唱歌教学方法的陈旧中调有着巨接的关系。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做广一些初步的探索,取得厂较为明显的效果。一、用听赏法导人新课。就是在听新歌之前先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听赏、如: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7‘已是地拍子的?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的7开始就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情境中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二、发声练习与学唱田曲有机结合。发声练习对唱好歌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其与要学唱的歌曲有机地结…  相似文献   

15.
赵洁 《孩子天地》2017,(6):220-221
当前,在我们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以教唱歌曲为主,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欣赏教学进行的极少,课外的教学活动也较少,学校没有多少乐器,学生会乐器的也极少,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老一套:组织教学——发声练习——导入新课——节奏练习——模仿唱歌练习——总结。针对这种枯燥的教学现状,我认为教学新课标,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改进是十分重要的。怎样才能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16.
邢金 《考试周刊》2012,(42):184-184
发声练习作为每节音乐课的前奏,显得越发重要。正确的发声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调整歌唱状态,培养正确的歌唱技巧。如何设计发声练习,符合小学的儿童教学特点,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小乌鸦爱妈妈》是人教版第四册第9单元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是一首湖北黄冈地区的民歌,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这首儿歌以拟人化的手法勾勒了一幅深情厚谊的图画。设计理念在新课改过程中,几乎每个教师都对发声练习和分解式训练的必要性产生了质疑,所以在近一两年的课堂中,很少看到发声练习,音乐教学又走入了另一种极端的模式。其实,唱歌教学中的气息练习、发声练习是完全有必要的,关键是如何突破旧模式。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以小乌鸦为故事主人公,以小乌鸦学本领及反哺的故事为线索,将气息练习、发声练习、感受歌曲、学唱歌曲、拓展歌…  相似文献   

18.
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课的基本内容之一。《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从这一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出,要学生达到此要求而不进行有规律的、较为规范的发声练习,是不可能实现的。一般来说,没有接受过规范、系统的发声训练的学生,唱歌时会出现的现象有:音色不统一,音域难以拓展;不能应用均匀、连贯的气息进行歌唱等。初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如果不对学生进行系统而规范的发声练习,学生们发出的音色、力度会更加不统一。这一阶段的学生,唱歌时有的会大声地喊唱,有的喜欢压着嗓子轻声哼唱。到了稍高的音区少数学生会运用假声唱上去,但是缺乏一定的力度与共鸣,而有的就用低八度演唱。再加上没有气息的支持,学生们经常乱换气,发出来的声音苍白、干涩。这不仅破坏了歌曲意境,而且对嗓子造成了伤害,变得声音沙哑,影响学习和生活,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培养美感的艺术手段之一,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源泉。要达到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的目的,唱歌教学应做到“轻、情、美”。 所谓“轻”,是指声音小。发声练习声音要轻,唱歌声音也要轻,较小的音量易于控制,易于用头声、高位置唱歌,也利于表现情感。用小音量唱熟歌曲以后,再有节制地放声歌唱,但不是喊叫,这样可以使学生分清唱与喊的界线,打好音色初步统一的基础,克服用原声喊歌的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20.
稿源采珠     
浙江林慧谈俗话说:"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句话生动强调了实践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音乐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没有更多的练习和操作,学习音乐只能算是纸上谈兵。比如唱歌,了解了发声、咬字、吐字的方法不去练习是绝对唱不好歌的;又如认识了乐谱但不结合实践体验就不能感受到各种音符在音乐表现中的微妙作用。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课堂的学习与练习过程中,应该将音乐向课堂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