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去年11月4日晚,经过激烈的争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总统选举结果揭晓,里根以压倒优势击败卡特,当选为美国第四十九届总统。苏联对美国总统选举的这一结果出乎意料。以里根大胜、卡特惨败为转折,宣传腔调完全变了。今年年初以来,特别是里根入主白宫当政以后,宣传调门再次发生变化,采用的是一套实用主义手法。  相似文献   

2.
白宫首席发言人的工作,是件绝妙无比的工作,任凭什么诱惑也不能让我放弃这段经历。——白宫前发言人拉里·斯皮克斯 1981年3月30日。里根入主白宫刚满10个星期。午饭后,白宫副发言人拉里·斯皮克斯请示他的顶头上司吉姆·布雷迪:“是你随总统去呢?还是要我去?”原来,里根总统定于当天下午在劳联——产联建筑业工会全国会议上发表演讲,地点是华盛顿希尔顿饭店。“还是我去吧,”布雷迪告诉斯皮克斯。就在这一天,一位名叫辛克利的青年在希尔顿饭店开枪行刺,里根负伤入院,但不久便痊愈,而他的  相似文献   

3.
张弘 《新闻记者》2001,(6):36-37
“他长得和布什还真像 !”“听这慢条斯理的口吻 ,是个政治家吧 !”当53岁的欧文·沃曼步入“2001年APEC会议上海新闻媒体培训班”时 ,其举手投足间的优雅风度引得众人纷纷猜测。不错 ,他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报》 (USATODAY )的华盛顿资深编辑 ,从里根时代即开始从事白宫报道 ,人称“白宫记者” !报喜也报忧“里根喜讲故事 ,克林顿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布什父子 ,我比较欣赏 !”从1983年开始和白宫打交道的欧文头一次向他年轻的中国同行讲起了记者眼中的美国总统———“演员出身的里根讲演才能出众 ,可是…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的儿子小罗纳德,作为美国一家杂志《花花公于》的特派记者,采访美苏首脑会谈一事,在美国新闻界曾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按着惯例,不持有白宫记者证的记者,不能作为记者代表团成员,接近美苏首脑会谈现场。小罗纳德虽然没有白宫记者证,却在会谈期间,垄断了惟一可以出入里根总统住处的记者资格,并和其他记者一样,  相似文献   

5.
入主白宫的南西,翻云覆雨,极尽奢华,引来各方抨击,而她与情人的午餐幽会更是人人心照不宣。辛那屈总由后门进来,南西立即失踪,不接电话,甚至总统打来也不例外……因为南西控制了白宫的一切,白宫幕僚私底下将南西称为“女总统”。她决定里根的日程表、规定他的工作量、过滤他的访客,甚至干涉内阁成员的去留……  相似文献   

6.
华府最有权力的女人”这一头衔,在里根当政时期,自然非第一夫人南希·里根莫属。布什入主白宫,第一夫人芭芭拉甘做贤妻良母,不大肯抛头露面,更无心揽权。这一头衔就被戴在国务卿贝克的左右手塔特怀勒头上。由于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特殊地位,身为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的塔特怀勒全球闻名,是各国新闻媒介常常提到的人物。她对美国外交事务的参与程度很深,除了阐述美国政府的外交立场外,她还由于贝克对她的高度信任和倚重,参与一些决策事务,前不久随同贝克到中国进行艰苦谈判的人中就有她。身为女人,又居要职,难免没有闲言碎语。早在几年前,《华府月刊杂志》就曾一度绘声绘影地说,贝克持续地依“靠”在白宫那位为他工作的塔特怀勒  相似文献   

7.
我上面提到了出身农民的陈永贵,这是在中国。美国也一样。卡特就是农民出身,当然他不是从南部的花生地里直接入主白宫的。在美国近代的几位总统中,从我这个外国人的眼光来看,我对卡特最有好感。因为我曾采访过他两次。一次在白宫,一次在中国的钓鱼台。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总统历来都重视通过新闻界左右舆论,因而都十分注意与新闻界建立友好的关系。里根当然也不例外。他刚登上总统的宝座才一个多星期,就举行了电视转播的记者招待会,接着又频繁地与新闻记者个别会晤,既接见了一些美国著名的记者、编辑和专栏作家,也和年轻的校报撰稿人进行了交谈。但是,随着时间的消逝,里根总统与新闻界的关系闹得越来越紧张了。在他执政的短短二年多期间,不仅采取了种种措施限制新闻自由,而且不时对美国新闻界进行指责和攻击。一年多来,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报刊颇多这方面的报道和评论,现择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名刊要览     
《中国新闻周刊》2010,(5):10-10
奥巴马现在该干什么 入主白宫的这一年,奥巴马努力稳定遭金融危机重创的经济,在海外,积极反恐的同时恢复了外交的应有作用。但他的主张在很多方面都遭到了多方的质疑和反对。为什么奥巴马这位最出色的雄辩家不能将自己的意见清楚地向美国民众解释和传达呢?他应该做些什么来扭转形势呢?  相似文献   

10.
每当苏联外交部新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时,你就会看见一位衣冠楚楚的中年人夹着一个文件包,大步走进新闻中心,把文件包往讲台上一放,将印有白宫印记的一面朝下(据说此文件包是美国总统里根的前首席新闻发言人斯皮克斯所赠),然后用手理一下稀疏的棕色头发,接着宣布新闻发布会开始。此人就是苏联外交部新闻局局长根纳季·格拉西莫夫。西方驻莫斯科的新闻记者把他比作美国的白宫首席新闻发言人。格拉西莫夫自己也说:“由于克里姆林宫没有新闻发言人,因此我替代了这种角色。”他还说,他已获得正式授权,“可以相机行事”,以便让外国新闻界更全面地了解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事实也确实如此。随着苏联国内经济改革的进行,苏联也需要在对外关系方面打开局面。为了让外界更多地了解苏联对内、对外政策的情况,改变苏联  相似文献   

11.
尼克松1946年进入美国政界,1952—1960年连任两届副总统1969年入主白宫,出任美国第37任总统,1973年连任,至19:年,因“水门事件”丑闻被迫辞职。从此,他潜心于著述,为美国后各届总统着重在外交方面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2.
名刊要览     
美国《时代》9月10日奥巴马现在明白了什么四年前,奥巴马以美国梦代言人的形象入主白宫。对本次大选,奥巴马认为这是事关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一次选择。他认为,选民需要对经济现状的各影响要素进行冷静的评估,而正是他的努力才使得美国避免陷入一次经济萧条。而他在四年前竞选中全力主张的跨越党派之争的构想,至今仍未有机会实施。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本名叫《议事日程——克林顿白宫内幕》的书,在美国引起舆论界一片观注.该书一一列举了克林顿入主白宫前的豪言壮语,坐上总统宝座后在挫折、气馁、灰心气氛中难以兑现的种种鲜为人知的事实,字里行间一再形容克林顿“只是一个稚嫩的小孩子.”它的作者是老牌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如果是别的记者批评克林顿,那倒还无所谓,但伍德沃德批评他就不一样了.因为这个伍德沃德早在1972年他20岁出头,在美国私人报纸《华盛顿  相似文献   

14.
卷入克林顿性丑闻中的美国新闻界□李文绚编译1998年似乎没有给克林顿带来好运。是年伊始,尽管矢口否认,他却一直陷于与前白宫女实习生莫尼卡·莱温斯基的绯闻之中焦头烂额、疲于应付。克林顿之寝食难安,美国新闻界自然“功不可没”。自1月下旬起,无论小报还是各...  相似文献   

15.
人们都还清楚地记得,里根在竞选总统时,曾向新闻界发表过关于新闻自由的讲话,他说:“新闻自由是我们民主制度的柱石,是全体美国人的自由、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基础。”他在讲话中还说到新闻自由在民主权利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因而,他保证他将和他的幕僚们都来关心新闻自由,并且有意识地来捍卫这种自由权利。里根的话说得何等响亮而动  相似文献   

16.
名刊要览     
英国《新政治家》11月5日如果罗姆尼赢了呢?曾经自称"严重保守派"的罗姆尼自从竞选开始就重新将自己打扮成了"温和的罗姆尼",但如果他真的成功"骗"过美国选民入主白宫,接下来又将发生什么呢?他将发现自己和奥巴马一样被那些不友好势力所包围。而与此同时,共和党人则迫切打算将自己保守的社会议程施加到不同意其做法的另一半美国人头上。  相似文献   

17.
在热点报道中,起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全世界新闻工作者共同遵循的准则。1981年3月30日下午2点25分,美国总统里根遇刺。无疑,这是当时震惊全世界的重大新闻。有“白宫喉舌”之称的美国《华盛顿邮报》,当晚选发的新闻摄影图片就很有讲究。《华盛顿邮报》摄影记者当时在里根遇刺现场,拍下了遇刺的全过程。摄影部主任当晚在总编室坚持要求刊发系列照片。该报发行人玛格丽特老太太是一位办报行家,精通新闻摄影,平常关于白宫首脑人物的照片都要交她审查,里根遇刺的照片她更是百倍留神。她审看完记…  相似文献   

18.
今年二月初,菲律宾总统选举前夕,西方记者云集菲律宾。三十多个国家,临时派往菲律宾的记者、编辑以及与采访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一下膨胀到千余人,足足有一个团的“兵力”。当地报纸把这种现象称为外国记者“入侵”菲律宾。马科斯在里根政府的压力下,决定提前十六个月,于今年2月7日举行总统选举。这个决定在去年11月一宣布,美国新闻界就掀起了一股新闻“淘金热”。一位美国记者俏皮地说,美国新闻界时刻听从里根总统的召唤,他把脖子伸向哪个国家,美国记者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历届的总统中,哈里·杜鲁门是同新闻界的关系比较紧张的一个。从就任初期开始,他对新闻界就充满了敌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敌意越发浓厚。在写给亲人的一封私人信件中,他写道:“在我看来,白宫的每一位主人都被所谓的自由报界折磨过。他们被丑化、被歪曲,甚至遭人诽谤,而他们却不得不接受这一切。”杜鲁门很少掩饰他对记者的职业及对他们本人的蔑视。但到了晚年,情况就好多了。据一则资料记载,在他83岁那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阿尔登·惠特曼从大老远来到密苏里州独立城,准备访问杜鲁门。正当他考虑着怎么把自己的意…  相似文献   

20.
1981年上台的里根,执政将近四年了,明年任期即满,他已表示要竞选下届总统。对于新总统这几年的“政绩”,美国舆论一直在评论,美国漫画家们也画了不少漫画。这些画是从一个侧面,反映美国舆论对里根及其政府的评价。不管怎么说,这种评论比里根对自己的看法要客观得多。经济衰退是里根碰上的老大难问题。打前年起,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就纷纷预测和算卦,先说什么“到1982年春季”美国经济即将“复苏”,不,很快又改口了,说什么到该年“夏天”……可是,熬到今年,美国经济才略有回升。如此看来,要做一名神奇妙算的“预言家”颇为不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