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着眼于高中教育发展趋势与艺术教育实际,明确以学生审美发展为本的审美素养培养目标;建构审美课程体系;采用适切的教学方式,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实施多维的教学评价,推进审美教学变革。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中的艺术审美教育是以音乐构成的音乐作品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情操和审美教育的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当前农村音乐教育中更应该有明确认识,农村音乐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新形势下老师角色的转换;二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三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四是如何做好一名导演。  相似文献   

3.
<正>早在1996~2000年、2002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就对审美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2003年4月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4.
明确大学美育目标是有效实施大学美育的前提。研究和明确大学美育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工作审美素质,使之成为具有高度审美素养的专门人才,成为“工作的艺术家”。走出大学美育的误区,提高美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从明确诗词体现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培养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借用现代时尚元素理解古典诗词等方面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6.
刘冬霞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218+220-218,220
该论文从音乐教育的哲学观点入手,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从三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课题研究。从音乐教育内容的审美因素入手,丰富学生审美体验;从教学理念方法的审美原则入手,增强学生审美体验;从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入手,提高学生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构建有效的诗歌审美教育策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开展诗歌审美教育:熟悉时代背景,进行反复朗读;提出基本问题,营造诗歌意境;分析用字用词,培养形象思维;总体感知诗歌,明确诗歌类型;深入探析诗歌,感悟哲理寓意。采用这些策略可以有效达成审美教育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散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散文阅读教学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但一直以来,农村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审美困境,学生的审美能力不突出,学生的审美诉求不明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认知。基于此,在农村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和优化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审美教学中必须明确学生作为文学审美实践主体地位。在审美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如审美情智的培养,审美感知的启发,审美体验的获得。这些教学手段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推进教学的实践效果,促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享受和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使之品味语言,领悟内涵,探索作品的深层含义;要求调动学生的想象,培养审美情趣;在文学鉴赏过程中汲取民族的精髓,净化心灵,感悟真善美。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研读文学作品,引领学生明确研读方向,沟通交流,互通有无,重视个性化、多元化解读。  相似文献   

11.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从明确诗词体现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培养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借用现代时尚元素理解古典诗词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新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审美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广大地理教师也逐渐认识到,地理审美素质是学生地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地理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审美情趣.但是,目前在中小学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足够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然地理审美,特别是不太注重超越山水审美的传统,更为自觉地从地理科学的角度进行审美教育.本文试图结合中小学地理教育教学实际,就自然地理审美角度和内容,以例说的形式谈点浅见,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3.
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审美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高中语文的课程内容和知识框架体系,让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明确审美标准,并通过寻找美的载体及赏析高中语文课文的独特之美,使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渗透对学生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罗秀菊 《教师》2023,(34):63-65
美术鉴赏可以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提升审美能力。为高效开展课内外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文章作者以经验总结为主要研究方法,指出教师在基于美术鉴赏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既要结合课本明确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又要挣脱课本的束缚,提供让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平台,并对照教学案例提出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美术作品传授美术鉴赏方法,结合课外作品丰富学生美术鉴赏经验,通过关联美术作品与生活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审美元素的意识,借助跨学科活动开阔学生审美视野,通过引导学生构建美术鉴赏共同体提升其课外美术作品鉴赏深度等策略,从而增强美育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挖掘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必须明确数学学科本身中蕴含的美育因素;其次,要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鉴赏数学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审美化教学旨在将学科中的审美因素以美的形式展现出来,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内在逻辑美与外在形式美相互统一、科学性与审美性相互统一的学科教学美育渗透模式.明确审美化教学定义有助于加强教师对审美化教学的认识,增强教学的艺术性;研究审美化教学特征有助于改善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审美化教学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从艺术设计现状出发,指出手绘的重要意义,并着重就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手绘能力提出教学建议:一是要明确手绘表现与电脑制作的关系,重视手绘对于设计师的辅助作用;二是要明确手绘效果图与一般绘画的区别,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艺术修养;三是要明确手绘表现与思维的关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设计水准。  相似文献   

18.
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的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在这里教师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语教材中具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审美内容,在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说得天独厚。那么进行哪些“目标明确的工作”,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呢?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审美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一、批文入情,培养审美情操语文教材是美的文本,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如自然美、  相似文献   

20.
栾梅 《小学生》2013,(9):103-103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倡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欣赏。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具体、最直接的审美教育价值,音乐欣赏课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扩大他们的音乐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