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楠 《新体育》2005,(3):26-27
先说个故事吧。不久前,王楠接到了一封球迷来信。打开信封,里面是篇题为《十年》的文章,厚厚的,很压手。用了半天时间,王楠仔仔细细地看完了那篇长文。跟着其中描述的一幕幕场景,她又一次回顾了自己曾经走过的那条鲜花与荆棘并存的路。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候恍然大悟——原来当年是这样。王楠感到这位球迷甚至比自己还要了解自己。她不能不被深深地感动。甚至连他的笔迹也那样熟悉,像极了多年前的一位“楠迷”——而那时,在国家队,王楠还是一只并不起眼的“丑小鸭”。此后不久,王楠参加了由“楠忘王楠”网站组织的网上对话。长信的作者突然出…  相似文献   

2.
自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乔红渐渐远离了我们的视线,一别就是7年,直到2003年初,在王楠跌入事业最低谷时,乔红出现了,她来到王楠身边,用自已那双曾夺得l1枚世界冠军的手,牢牢扶住了王楠,陪她一步步从釜山的阴影中走出,一直走到巴黎世乒赛的赛场上,在那里,王楠夺得3块金牌,成为乒坛“全满贯”,比赛结束后,王楠真诚地说“感谢乔红”。  相似文献   

3.
最近的王楠“三佳临门”——3月19日当选“全国十佳运动员”,3月22日获中国电视体育奖“最佳女运动员”、“最受欢迎女运动员”两项大奖,4月9日,她又在2001年中国乒乓球“双十佳”评选活动中。位居“十佳运动员”之首。在颁奖典礼现场,王楠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娓娓道来她最近的得奖,即将开始的“鲁能杯”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以及她今后的一些打算……  相似文献   

4.
除了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女单冠军,几乎所有能拿到的金牌,张怡宁都拿过了。她对世乒赛单打金牌的渴望因此不言而喻。事实上,她也完全具备了这样的实力。在国家乒乓球队,很多教练和队员在赛前都看好张怡宁。遗憾的是,她又一次站在了冠军的旁边。就像以往和王楠的大多数比赛一样,尽管单论技术,张怡宁已经具备了与王楠抗衡的实力,但这一次她还是功亏一篑。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回张怡宁没有哭。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她大大方方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平静得让人看不出她刚刚遭受了怎样的挫败。许多人说:“张怡宁成熟了。”还得学王楠张怡宁和王楠的比赛真…  相似文献   

5.
定格记忆     
Astion  恰然宁静 《乒乓世界》2004,(11):i004-i004
欢呼声在瞬间爆发!当久违的笑容挂在她的脸上.我早已泪流满面……“2003年5月24日,巴黎,世乒赛女单决赛,我以为,这里会是你梦想实现的地方。然而,却只是一场梦而已……王楠对着镜头在哭,激动和幸福的泪水,她延续了属于自己的“王楠时代”,为她开心,因为她的不屈不挠和永不放弃,真的发自内心地为她喝彩,更为你心痛,镜头中的你依然冷漠,可我知道,你一定比任何人都难过,生活在别人的光环下,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悲哀、无奈……可生活就是这样,付出了也不一定有回报?  相似文献   

6.
夏娃 《乒乓世界》2004,(1):25-25
2003年12月17日至19日在香港举行的女子世界杯,是国际乒联2003年度的最后一次世界大赛。王楠、牛剑锋和张怡宁毫无悬念地包揽民比赛的前三名,为中国队在2003年的世界比赛中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牛剑锋继续保持了广州总决赛的良好状态,获得了亚军。王楠则走出了前一段时间的低迷,用世界杯冠军回击了外界对她的种种猜测和怀疑,重振“大姐大”雄风。  相似文献   

7.
1994年11月,在瑞典公开赛上,中国女队毫不例外地夺得了团体冠军。在这个冠军队伍中,有一个人们不太熟悉的名字,她就是16岁的王楠。 其实,王楠在1993年全运会上就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她先后战胜了刘伟、乔红等优秀选手,获得单打第6名,当时的王楠只有15岁。由于这次比赛的出色发挥,她不仅  相似文献   

8.
叶楠  宗河 《新体育》2003,(5):3-3
乔红从没大“红”过,尽管很多关键时刻,都是她出场救火;王楠从没这么“难”过,幸好最困惑的日子里,有师姐悉心点拨。当年,乔红悄悄地离去,不留丝毫牵扯;如今,乔红静静地归来,只因真情难舍。重情重义,甘于平淡的她总显出不平凡的本色。 友谊价更高 没有人想到乔红会重返国家队,成为王楠的教练;就像当初没人料到她会说“不做教练。和乒乓球打了20多年交道,够了” 一样。熟悉她的朋友说,乔红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如果只为自己,她肯定不愿再卷进激烈的竞技风波。她常说“知足常乐”,她喜欢过一种平淡的生活。 退…  相似文献   

9.
夏娃 《乒乓世界》2002,(10):12-13
王楠 继1998年曼谷亚运会包揽4块金牌之后,王楠有可能成为釜山亚运会斩获最多的乒乓球运动员。王楠领军的中国女团面临三大对手:中国香港、韩国、朝鲜,而挑战女单王位的候选人更多。但对王楠个人来说,她夺金的难度则更多地来自于双打:如果彼此信任和默契的程度能达到上届亚运会的水平,两位“世界第一”的组合肯定天下无敌;与郭焱配合女双,“大姐大”如果把新人的能量调动起来,也将是金牌的有力竞争者。  相似文献   

10.
在1998年底的曼谷亚运会上,独得四金的乒乓球女选手王楠称得上是中国代表团里最耀眼的明星,在今年2月王楠终于打破了女乒“大姐大”邓亚萍长达8年的“垄断”,登上了世界排名首位的宝座。第45届南斯拉夫世乒赛前夕,笔者在河北省正定国际乒乓球训练基地采访了这位中国女乒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采访是在王楠去找队医按摩时进行的,王楠趴在床上,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回答我的问题。20岁的她显得很成熟很老练。) 记者:亚运会后你的知名度上升很快,很多媒体认为你已成为中国女乒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对此你持何种态度? 王楠:很多媒体称我已“超越了邓亚萍”,或是说“邓亚萍时代已经过去”,我自己可并不这样认为。我在素质上精神上与邓亚萍仍有差距,我这样说并非谦虚。亚运会不是奥运会,我们这些年轻选手要想达到邓亚萍的高度,还需要奥运会的检验和锤炼。  相似文献   

11.
“你怎么这么可爱?”注视着莫慧兰那双小鹿般清纯、机灵而又美丽的大眼睛,香港无线电视台的记者忍不住在镜头前把她抱起来采访.莫慧兰羞涩地笑了.广岛亚运会上,这个年仅15岁的小姑娘,犹如一个体操小精灵,翻飞在赛场上,不仅以她那技压群芳的表演摘取了5枚金牌,而且以她那雏菊般腼腆的笑,赢得了所有观众的心.(一)“我这是在哪?刚才我干什么来着?”莫慧兰睁着一双迷茫的大眼睛问.  相似文献   

12.
2月23日,长城汽车中国国际乒乓球擂台赛在天津大港落下帷幕,在闭幕晚宴上,头一天获得2001年中国电视体育奖最佳女运动员奖提名奖又刚刚战胜韩国名将金茂校的王楠,显得比往日活跃,不厌其烦地与大家合影留念,聆听金择洙大谈事业和婚姻“double happiness”(双喜)经验。金茂校还不失时机地插上一句:“王楠,休息吧。”言外之意是:你不休息,我们都没戏。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07,(4):6-6
2007年两会的最后一天,温总理在他的记者招待会上不经意间谈到了快乐,他说:"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请问开花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我们还可以悄悄地加上一句——请问结婚后的王楠。王楠的球,一度打得"苦大仇深",让人焦虑,她打起来应该更焦虑。后来,她开始气定神闲了,开始不那么绷着不那么愁眉苦脸了,当然我们不能夸大婚姻的作用,但她的变化确实是从结婚开始的。有人关心王楠的婚姻生活,有人关心王楠的奥运会前景,无论你怎么关  相似文献   

14.
夏娃 《乒乓世界》2002,(4):15-15
2月23日,长城汽车中国国际乒乓球擂台赛在天津大港落下帷幕,在闭幕晚宴上,头一天获得2001年中国电视体育奖最佳女运动员奖提名奖又刚刚战胜韩国名将金茂校的王楠,显得比往日活跃,不厌其烦地与大家合影留念,聆听金择洙大谈事业和婚姻“double happiness”(双喜)经验。金茂校还不失时机地插上一句:“王楠,休息吧。”言外之意是:你不休息,我们都没戏。  相似文献   

15.
今天的心情特别好,因为能见王楠;今天的雪景特别美,正好要给王楠拍照。王楠,是那个奥运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吗?不错,就是她!  相似文献   

16.
我的愿望     
望孔令辉和王楠成为一对儿!因为他和她站一块儿看着特舒坦。而且,王楠喜欢那种人品好又稳重的男生,小辉正好符合条件;孔令辉喜欢活泼可爱有个性的女孩儿,王楠就活脱一个模子。虽然,王楠不是短发的女生,但她有一次在网上回答网  相似文献   

17.
1999年互月爿日国际乒联公布的99-1号世界优秀选手电脑排名,对中国乒乓界有着特殊的意义,八年来高踞榜首的“乒坛皇后”邓亚萍,在没有正式退出乒坛之前,“世界第一”的位置已被20岁的王楠取代。在这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脑排名表公布之际,记者分头电话采访了新老“世界第一”。邓亚萍:首先恭喜王楠,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最近一年多,我一直非常关注年轻选手的表现,亚运会期间的乒乓球转播我都看了,总决赛的情况也通过报纸电视及时了解了,特别希望她们能够赶上并超过我。近半年来,王楠的球一直很不错,成绩很稳定,世界杯蝉联冠…  相似文献   

18.
老蔡重“操刀”只为助王楠7月2日,湛江, “华农杯”中国乒乓球队奥运热身赛,王楠在女单首轮比赛中以4比3险胜削球手丁颖;7月3日女单半决赛,王楠在2比1领先的大好形势下被对手李晓霞翻盘;7月4日,同样被挡在决赛门外的牛剑锋以4比2击败王楠。在热身赛单打比赛中颗粒未获,就连王楠自己都清楚,该“挨骂”了。  相似文献   

19.
陈洁 《乒乓世界》2001,(5):12-12
李晓东给王楠发多球的频率明显比别人快。 王楠的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绷带,不停地在球台前奔跑。尽管球速很快,球的角度也很大,王楠的正手弧圈很少拉丢。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每拉10个球,王楠的命中率在70—80%之间。一旦失误多了,她就会停下来,细细地体会动作。 “这样的训练强度很累,但已经习惯了。我们主力队员的训练量相对更大一点,上午有两个人帮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陈洁 《乒乓世界》2003,(10):28-28
说起林菱,人们一定不会忘记2001年大阪世乒赛她获得女单亚军后动情流泪的一幕。她守住了单打下半区的阵线,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悍的对手,最后与队友王楠回师,尽管没有获得冠军,但在林菱心里,那一届世乒赛那么的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