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剑,最高贵,最神奇,最潇洒,最有诗意;剑是优雅的,是属于贵族的;百刃之君是为剑。故以剑为器者带有一丝神秘,令人敬意倍生,并冠名之“剑客”。本期的封面人物就是一位剑客,有太多的美言佳句可以用在他身上:英雄、帅气、儒雅、具有非凡偶像气质……王海滨,中国男子花剑的标志性人物,昔日的激情剑手,如今的男花主帅。  相似文献   

2.
姜寒冬 《电子竞技》2010,(10):90-94
倚天剑,三国时期魏国统帅曹操所佩名剑,传为取宋玉《大言赋》中的名句“拔长剑兮倚长天”而命名。倚天剑锋利无比,后成为宝剑之代称。一代诗仙李白,亦对之仰慕不已,《临江王节士歌》中就有“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句子。而说到中国DotA界,也有这么一柄闻名天下的“绝世好剑”,他就是820。  相似文献   

3.
冠军之剑     
一九八三年隆冬,上海体育学院试验车间的试机上,平放三根蓝得发亮的剑条。随着机台的有节奏冲击,剑条承受着“疲劳冲击试验”的考验。结果,西德剑经3100次冲击断裂;法国发蓝剑5717次冲击后断裂。而中国优质剑在七小时内连续冲击1200次依然完好。一时间,国外众多著名体育器材公司争相订货。也许有人会说:我国自古就有高超的锻冶技术,区区剑条,何足挂齿?且慢!朋友,你也许不知道,就在事前一年,我国击剑用剑都要靠大批进口剑条维持,而比赛中,多次因剑质量差而失分。更何况造剑者不是锻冶专家,而是两位剑坛名宿呢!请看本期《报告文学》——“冠军之剑”。  相似文献   

4.
综阅近年多种武术杂志,发现个别作者在先后介绍某拳套路时,一再强调系有“剑仙”之称的已故武术家李景林所传。似有不提“剑仙”不足以突出他所介绍拳术套路之“正宗”与价值。众所周知:曾先后担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1928—1930)、山东省国术馆馆长(1930—1931)之职的李景林能文善武,于中华武术之推广,身体力行,素以太极拳、太极剑、武当剑法、武当对剑闻名于世,有儒将之称。  相似文献   

5.
赵树山 《武当》2003,(1):36-36
武当剑术名震武林,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张三丰武当传拳剑,宋唯一踏雪无痕,李景林剑传南北……然而,誉之愈重,疑之愈多。笔者将这些疑问书出,就教于贤者明达,以解多年之谜团。一、按常理,“武当拳”是武当派拳术的统称,而不是某套拳的专指。那么,“武当剑”也该是武当派  相似文献   

6.
王志远 《武当》2005,(11):27-28
剑术之解《说文解字》曰:“术,邑中道也。”段玉裁注曰:“引申为技艺”。道路是通达目的地的,技艺则是方法,技术手段之谓。由此可见,所谓剑术就是手执剑器搏杀格斗的方法或技艺,故概言之,剑术者,剑法也,剑道也。其三要素为剑器、剑法及完成剑  相似文献   

7.
自由门神雷恩、伊基塔:麦德林国民竞技队、哥伦比亚队、1966年8月27日生。身高1.78米,体重75公斤。性情豪放,从来不愿老老实实呆在球门内,经常冒险冲出禁区堵截,视守门为一场赌博。他本应在“九官”内固守,把定自家的大门,然而他却总是不甘寂寞,总是“玩忽职守”,总是想方设法制造险情来刺激观众。他就是哥伦比亚国家队的“疯子”守门员,人称“自由门神”的雷恩·伊基塔。伊基塔1966年8月27日生于哥伦比亚的麦德林城。他从小丧父,母亲在艰难中将他养大。少年的他是在毫无羁绊的放浪的环境中长大的,他性格豪放,激动时常常剑走偏锋,他有着极强的表演欲。于是在年少踢足球时,他就爱踢中锋的位置而并不喜欢守门  相似文献   

8.
岁月的痕迹     
20年,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了20圈,但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可是不短的时间了,人生能有几个20年?17到37岁,这20年可以说是最激情、最有抱负、最有思想的20年了,而这20年也是最让人改变的20年。巴乔,17岁涉足职业足球,37岁光荣挂靴,20年间他经历了太多、太多,对足球的热爱让年少的他对前景充满渴望,一副天真、帅气的面庞充满着阳光般的笑容;世界大赛的考验让他懂得了挫折的意义,他的眉头开始紧锁、他的目光开始忧郁;频繁的转会、为信仰付出的代价让他明白了世界的残酷,他的目光更加忧郁、他的眉头更加紧锁,他要努力看清这个世界的一切。  相似文献   

9.
LG杯八强战中,周鹤洋和罗洗河与刘昌赫和李昌镐遭遇,他们之间都不是第一次交锋,在此战前罗洗河曾和李昌镐交过手,虽然罗洗河那盘棋输了,但他并不服气,因为那盘棋他曾一度占据很大的优势,他一直憋着要报这一剑之分。  相似文献   

10.
形意拳“7疾”口文/静磨剑形意拳与敌交手时,讲究一个“快”字,故老谱有“遇敌好似火烧身”之说。古传形意,有“七疾”论。“疾”者,快也。形意拳大师刘文华先生是这样认论”七疾”的:“七疾者,眼要疾,手要疾,足要疾,意要疾,出势要急,进退要疾,身法要疾也。...  相似文献   

11.
王志远 《武当》2010,(8):19-20
心乃一身之主宰。贤哲有论:“天地间人为万物之灵。”而心又为人之灵,心能清虚静定,则有真宰,就能将潜意识中的心灵创伤和隐藏在潜意识中的不正不良之心疵清除,此即为“丧我”或“忘我”。“忘我”的程度愈盛,“丧我”的深度越深,则心境愈澄明,观念愈高尚。而剑如君子,是以人格为对象的,所以心正则剑正。心能清虚静定,则身心虚无。虚以任天,心游物外,  相似文献   

12.
王孝明 《精武》2007,(1):29-29
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庄子》一书成于先秦,书中有一段庄子向赵国国君论剑的话,说:“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是说击剑之术的虚实、开合、后发、先至等见解。《吴越春秋》一书成于东汉,书中有一段话.说击剑家越女生于“深林  相似文献   

13.
二、以《周易》太极、气化论为基点,补生气之原,助升降出人《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所说的太极,就是天地未形成前的浑沌状态,气、形、质浑为一体,清浊未分。后来由于太极运动产生阴阳二气,气之轻清上浮为天,气之重浊者下降为地。这一过程可以用太极图来表示。太极图高度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是一个具有高深哲理和分析探索事物规律的模型。宋·朱熹说:“太极者,可以指夫天地万物之根也,合而言之,万物统一太极也;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也”(《周子全书·太极图说上》朱注)。他又说:“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那么,人有太极在哪里呢?”神阙穴肚脐部位便恰是人体太极之所在,对此,历代医家都有论述。如《难经·八难》曰:“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肾间动气如此重要,它究竟在哪里?《难经·六十六难》明确了这一问题,指明在肚脐下:“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肚脐为生气之原论,《类经附翼·大宝论》也有明论:“人之初生,生由脐带,脐接丹田,是为气海,即命门也。所谓命门者,先天之生我者由此而受,后天之生我者由此而栽也。夫生之门即死之户,所以人  相似文献   

14.
张力 《精武》2006,(11):39-39
《霍元甲》是李连杰全程参与创作的电影,他试图通过这部影片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武术生涯。李连杰曾提到其中的“武学三境界”(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手中有剑,心中无剑;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不仅是对武术境界的描述,也是对人物性格、段落主题乃至影片主旨的定性。一、手中有剑心中有剑剑在手中,便成伤人之举;剑在心中,则有害人之势。这一阶段霍元甲对武术和人生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强其筋骨”和“胜者为王”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5.
李康 《武当》2003,(11):46-47
近来拜阅署名“青城老谋子”的《真有青城剑仙派?》(以下简称“《真》文”)一文后,心中产生以下三种想法。一是《真》文不是一篇真正学术交流的文章,而是在争“青城”之名;二是剑仙功夫作为一门东方绝学,不应该、不可能、没必要普传,只宜保持一缕不绝的授受状态可也;三是应从学术研究的层面和角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国历史上,剑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传,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剑有“百兵之君”、“诸器之帅”等美名.从形式和外表上看,剑在“十八般兵器”中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但从内容和其所包含的文化来看则完全不同,其文化内涵丰富,特指寓意深刻,是其他兵器无法比拟的.正因为此,才引起了我们对剑的研究兴趣.从历朝历代到今天,剑的诸多文化象征和内涵也正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和探讨的.剑的文化受到了全世界众多专家和学者的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17.
造剑,绝不是打铁,而是要炼出剑的不坏之身,浩然正气的民族精神。目前我国的台湾省仅有一位照古法铸剑的师傅,他叫陈天阳,造剑已有30年。 55岁的陈天阳,从二十多岁起就跟着少林南顿派的高僧“方弘”学造刀剑、学武功、学医理以及佛法,成为制作铸造古剑的嫡传门人。 陈天阳认为造剑,既要了解不同剑的种类,还要知道各种不同门派的剑法。所以,他跟不同门派的  相似文献   

18.
他,一个大男孩,一个不喜欢把笑容挂在脸上看上去有着几分狂傲,骨子里写满奋进的大男孩。他是李铁。他很酷,那酷不是单纯的写在脸上,而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沉静的积淀;他很潇洒,那潇洒是来自绿茵赛场上的轻舞,让人不自觉的就憨憨沉醉于此;他很执着,那执着是不言弃的替代,是勤奋与不逃避的追求;他亲切,亲切得犹如邻家的大哥哥;温存,时时还伴着一种鼓励……这样的大男孩,这样的李铁怎能不让他走过来。 没事偷着乐 李铁一天到晚话很少,每天他都行动多于言语,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李铁和电脑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当时尚电脑那会儿,李铁并不对此“感冒”,因为李铁的性格决定他不是那种喜欢  相似文献   

19.
剑之由来最古,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据《史记·黄帝本纪》载:“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又据《管子》云:“昔葛天庐之山发而出金,同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黄帝与蚩尤都是距今四千六百余年之人物,故可由此推知,剑之出世极为远古,历史悠久,后人称剑为“短兵之祖”,确可当之无愧。剑以其携带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速,  相似文献   

20.
俞大猷 《精武》2007,(7):4-6
自古武林有“棍为百兵之祖”的说法。宋、明时代,棍术臻于大成,《中国武术史》(习云太编)记载:“在几十家棍法中,较有名气的首推俞(大猷)公棍。”何良臣说:“棍法之妙,亦尽于大猷。”戚继光也很钦佩俞大猷的《剑经》,他说这是“短兵用法,千古奇秘”。其实,《剑经》写的是棍法,而不是剑法。习云太所著《中国武术史》记载:“与俞公棍齐名的少林棍,也曾受过俞大猷指点……俞大猷在行军中访过少林寺,见寺僧棍法已‘尽失古人真意’,十分叹息,就把他编的‘临阵实用’棍法传授给寺僧。后来在平倭战斗中,被征募的40名少林僧兵‘轮棍进攻,敌遇者即仆’。”(见《吴淞甲巳倭变志》)本刊此一期刊发的《图说子母三十六棍》及《子母三十六棍对习之法》二文,即明代俞大猷所著,而注释者,则是近代著名武学家向恺然先生,读者阅习,自是顺风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