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足球运动中的停球技术是有意识地将球停接下来,控制在自己的活动范围以内,以便更好地处理球。足球停球技术有多种,其中包括脚内侧停球、脚背停球、脚底停球、脚外侧停球、大腿停球、胸部停球、腹部停球等,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常见且实用的停球技术是脚内侧停球。足球比赛中,停球技术的掌握情况会影响停球后的动作连贯性和团队的技战术发挥,甚至影响比赛结果。因此,停球技术是队员控球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比赛中攻防与团队配合的重要环节,更是队员必须掌握的足球基本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2.
足球运动中,大腿停球技术是一项较常见的停球手段。它的动作方法是身体正对来球,选好支撑脚的位置,并稳固支撑。接球腿屈膝上抬,以大腿中前部对准来球,触球刹那,接球腿积极引撤下放。接球部位的肌肉相应放松,以加强缓冲效果,使球触腿后落于体前。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初学者来说,掌握这项技术有以下几点困难:  相似文献   

3.
"迎击式"与"迎撤式"两种"大腿停球"技术的基本力学原理,是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的重要技术内容,对于这两种停球技术的力学研究与认识后.将会更有利于完成和完善足球教学和训练.  相似文献   

4.
<正> 五、头顶球和胸停球部分头顶球和胸停球是两项难度较大的技术,但采用程序化训练,还是能较快掌握的。现逐一介绍如下。 (四十一)头停球(见图41) 双脚前后开立,膝微屈,头向后仰,身体重心放在后脚上。将球放在前额较平处,两眼视球,不让球从前额滚下米,最好能停上2、3秒钟。目的是在静止中感觉前额触球的正确位置,体会正确的动作要领。如果对初学者,尤其少年儿童一开始就用手抛球练头顶球,由于害怕球砸,容易闭眼、缩脖子,其结果是对不准来球,反而容易砸鼻子。这是训练中常见的错误动作。  相似文献   

5.
足球教学的第一课从什么教起?很多教师都是从踢球和停球开始的。但笔者认为将熟悉球性做为足球教学的第一课,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更快地认识足球、熟悉球性,掌握足球技术创造有利的条件。熟悉球性包括耍球和颠球。耍球主要是指用脚底、脚弓、脚背内外侧和脚背正面等部位,运用推、拉、拨、扣、挑等动作技术,始终将球控制在自己的脚下。颠球,主要是指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十二部位)颠球,以及和其他动作组合起来的颠球动作。  相似文献   

6.
踢球入门     
本期先介绍常用接球技术中的:脚内侧接球。 脚内侧接球,是用脚内侧部位去接球的一种技术。由于脚触球面积大、准确性强,动作简单,较易掌握,所以在比赛中经常使用这种技术去接各种地滚球、平球、反弹球和空中球。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教学中,脚背正面停空中球技术是停球技术中比较难掌握的一种技术。学生在初学这项停球技术时,有几个难点问题如下:一、触球部位的问题脚背正面停空中球的部位是脚背正面的中部,不能太靠近踝关节处,否则,将不能较好地缓冲来球力量,球将反弹出去。初学者要根据来球力量和方向来掌握好触球部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二、抬腿高度的问题脚背正面停空中球时,抬腿的高度要适宜,如果抬腿过高,容易造成腿部位僵硬和踝关节过于紧张而不能充分放松踝关节,球就好像落在了一堵墙上一样,不能有效地缓冲来球力量而使球反弹出去。三、停球时,小腿下撤的…  相似文献   

8.
“鞭打”动作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技术动作,为了掌握完成某一动作,常需要两臂(手)或两腿(足)具有尽可能大的运动速度,以达到增加动作的速度和力量,提高动作技术的质量,这些动作类似抽鞭子时的鞭打动作。如网球、排球、羽毛球等的扣球,投掷标枪和手榴弹,下肢的踢球,游泳中的打水动作等。目前对人体“鞭打”动作的力学原理大多用抽鞭子原理来阐述,抽鞭子时,先让臂带动  相似文献   

9.
接球运球技术是控球的基础,在学生的课后锻炼和比赛中,其作用是二互为相关,不可分割的。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是,运球中直线或一个方向运球较多,变化较少,面对面的正面停球原地动作较多.而足球的实际情况是运球在速度和方向上变化较多,且均有对手逼抢对抗,停球则  相似文献   

10.
王致远 《新体育》2023,(22):85-87
足球是小学体育训练主要项目之一,其对于运动员运动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尤其在足球脚内侧踢球技术中,光是提高运动员运动体能远远不够,还需针对踢球技术进行针对性训练。在足球运动中,脚内侧踢球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对该技术的动作掌握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到其运动水平。结合足球脚内侧踢球技术要点来看,其蕴含复杂的力学原理和规律,一定程度上阻碍运动员对足球技能的掌握。为此,本文基于小学足球视角,分析脚内侧踢球技术特点,并提出增强运动员对足球脚内侧踢球技术掌握的方法,望本文研究能够为小学足球技术训练效果的达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停球技术是足球运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我们可以把影响停球技术的诸多因素看成一个集合体,科学地确定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对停球技术作出定量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足球教室     
(二)接球技术训练脚内侧接地滚球、反弹球、空中球技术学习中易犯的错误与纠正方法。首先明确其动作要领。脚内侧接地滚球动作要领:支撑脚正对来球,膝关节微屈稳固支撑身体重心,保证身体重心的平衡稳定。接球腿屈膝外转并前迎,接球脚以脚内侧部位触球,在球与脚接触的瞬间前,开始向后回撤缓冲来球力量,在后撤过程中将球接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和下一个动作需要的位置上。脚内侧接反弹球动作要领:支撑脚在球的落点的侧前方(根据接球的方向不同,可以调整支撑脚的位置),膝关节屈曲稳定支撑身体重心,保证身体重心的平衡。上体稍向接球方向倾斜并稍前倾。接球脚提起,踝关节适当紧张(脚尖适当勾起),用脚内侧部位对准球的反弹路线。当球落地反弹刚离地面时,用接球脚的脚内侧触压球的外侧中上部,将球接在支撑脚的附近位置以便连接下一个动作。  相似文献   

13.
一、目的和对象: 这个调查工作是我们与体操教研组一起联合研究的“对现代国际体操规则中,男子跳马Ⅱ、Ⅲ、Ⅳ、Ⅴ类动作踏跳技术分析”总题目中的一个部分。调查的目的有二个: 1.了解男子体操运动员足的运动幅度,为将来进一步研究运动员足的运动幅度积累资料。 2.了解男子体操运动员足的运动幅度与年龄的关系。二、研究方法: 1.进行步骤:采用X硒静电摄影设备和X光机配合进行。运动员取坐位姿势,足的内侧紧贴在硒板暗盒塑料盖板上,X光机  相似文献   

14.
<正>脚内侧踢球技术是毽球锻炼活动和比赛中运用频率最高的技术动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技术动作,学生对脚内侧动作的掌握与否对进一步学习自信心的确立、毽球运动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及后继其他技术动作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对待脚内侧踢球的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该项技术,从而为系统学习毽球技战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脚内侧踢球的技术教学过程中,只要能抓住技术要领、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率就会比较高。在此,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谈谈毽球脚内侧踢球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利用模糊数学对足球停球教学训练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可以把影响足球停球技术的诸多因素看成一个集合体,科学地确定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停球技术做出定量化的分析,对停球技术教学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女足在对方罚球区30m区域接停球失误原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运会西安赛区女足预选赛的统计分析,了解到女足队员在攻入对方罚球区附近30m区域内的接停球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接停球过大和接停球不到位,次要原因是接停球的方法和方向不当,同时了解到女足的失误多是在原地和非对抗状态下的,因而反映出女足队员的接停球基本技术水平较低,要想尽快提高女足的运动技术水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就必须在女足的接停球基本技术方面下功夫,扎扎实实打好技术功底,才有可能使我国的女足走向奥运.  相似文献   

17.
在快速、激烈、对抗、应变为特点的现代足球比赛中,攻与守的争夺已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从而促进了足球运动的发展。就足球运动技术而言,由五十年代的简单技术发展到全面型技术,由过去的停球、观望、再踢球的缓慢技术动作,发展到现代的接、传一气呵成的快速技术动作。由于现代足球运动竞争力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第12届亚运会男子足球决赛阶段中国足球队比赛的统计分析,了解到男足队员在攻入对方罚球区附近30m区域内进攻失误中传球失误是造成进攻失败的主要原因,接停球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接停球过大和第二动作缓慢.今后应加强这些薄弱环节的针对性训练,以促进男足水平的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9.
敏捷的脚法     
为了增强双脚的球感、协调性和有球动作的速度,敏捷的脚法是很重要的。上一节“快速的脚下动作”所介绍的练习方法,也都可以用来培养快速敏捷的脚下功夫。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是完全相同的,前者侧重于步法的快速敏捷,而后者是着重于对球的控制。练习1 在身体下方,用右脚掌前部把球转动到左脚内侧。快速地轻拨几次球,接着用左脚掌前部把球转动到右脚内侧。练习2 用左脚掌把球拖带回来,再用另一只脚内侧停球。很快地向另一边拨几下球,再用右脚掌把球拖带回来。练习3 用右脚掌前部轻轻拉球几次,接着急转身,随即换用左脚放在球上并…  相似文献   

20.
尹彦  曲峰 《体育科技》2011,32(2):24-29
应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对乒乓球运动中三种步法的足底压力进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乒乓球典型步法动作过程中双脚的足底压力主要承载区域集中在足前区,足中区受力不明显。击球发力脚足后区足底压力峰值交叉步步法最大,并步步法次之,跨步步法最小。前足中区为足前区较为稳定的主要受力区域,前足外侧区和前足内侧区所受足底压力峰值的大小与步法的动作形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