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可江 《新闻前哨》2013,(12):41-41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传媒的格局和传播形态,以微博为代表的"微评论",推动着纸质媒体改变表达方式。从2012年开始,《三峡日报》在一版开设"三峡微评"专栏,对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作出迅速反应,观点鲜明、说理透彻、语言简洁、情理交融,起到了微言大义,引领舆论的特殊功效,可谓小中见大。"三峡微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微信就像一张连接听众的传播网,为广播传播互动打开了一扇窗。尤其对广播评论来说,微信的进入,一改以往"本台评论、本台短评、编后话"等比较单一的式样,随之而来的是丰富多彩的"草根评论、官方微言、网络时评、微辩论、微广播、微声音"等新形态。微信不仅改变了广播评论的生产流程,也带来了广播评论传统文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张泰来  穆静 《青年记者》2022,(19):68-69
评论可视化指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视觉符号进行评论“融媒”表达。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各主流媒体不断丰富评论的可视化表达方式,让评论更加直观可感,更有效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本文以主流媒体可视化评论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评论可视化的“全媒体”表达方式、“全方位”可视化特点,以及可视化对评论生产过程和表达倾向性带来的影响、如何避免可视化带来的“陷阱”等。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传播技术发展迅猛,在给广播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催逼广播媒体不断与新媒体融合,演绎出丰富多彩的新型节目形态。然而我们发现,在形形色色的节目创新中,许多电台的广播评论非但没能进步,反而有被弱化和边缘化的倾向。一些电台以增进平等意识为由,干脆取消了评论节目,他们主观地认为评论就是自上而下的训示;一些电台虽勉强开办评论节目,但操作中要么以述代评,要么办成了报刊杂文的有声版,具有广播特点的优秀评论如风毛麟角。这使得广播媒体的旗帜正在失去应有的色彩。而许多年轻的广播人对评论的界定、特征、采写的要求所知甚少,难以驾驭,更让人对广播评论的前景忧心忡忡。其实,新时期各种媒体、各类节目都面临淡化“宣教味”的问题,评论难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拿出观点独特、思维领先、形式新颖的评论,更显难能可贵。举凡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媒体,除了快捷的信息发布,日积月累的思想传播,评论更是其积累公信力的秘诀。针对上述情况,《中国广播》杂志从200r7年第2期开始,利用一年时间,开设《君昌话评论》专栏,邀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部主任、高级编辑张君昌先生就广播评论节目的采制规范作出讲解。张先生曾长期主持广播节目评奖工作,他将以历年获奖评论为蓝本,点评优秀作品的采制规范和精妙之处。这既是一次对全国广播评论创优历程的回顾,又将是一次在新形势下对广播知识的普及。我们想以此带动广播评论创作的再度升温。  相似文献   

5.
广播评论是广播媒体用以阐述本台对于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将新闻性与政论性结合于一体的新闻体裁。在对台广播宣传中,对台广播评论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目形态,因其针对性强、思辨色彩浓、感染力和影响力效果明显而备受重视,担负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决定着媒体的高度、品质、声誉和影响力。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的旗帜和灵魂。广播新闻评论,则是广播新闻的精髓,体现的是电台的立场和话语权。有评论才有互动,有互动才有共鸣。而广播快评这种对新闻即时评点的节目形态,在网络  相似文献   

7.
蒋国瑾 《今传媒》2016,(11):134-135
录音评论是当前广播媒体中实际应用最多、传播效果最好的评论体裁,虽然形态越来越鲜活,但普遍缺乏应有的理论高度.本文以部分获奖广播录音评论为例,就此类作品如何增强专业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作为广播特色最为明显的评论样式,录音评论的采制要把握好话题选择、论点确立、论据采集、论证过程四个重要环节,以此来提升理论高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广播评论的特点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广播媒体其共性同报纸、电视一样.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必须贯彻”二为”方针。但是,广播媒体及其广播评论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它具有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媒体自身的持殊性。广播传播迅速,覆盖面广;以音响见长,思维转换环节少.便于听众参与.这是广播得以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评论模式的基础和条件。二是广播评论自身的特殊性。与报刊评论一样.广播评论既不属于政治理论性文章的范畴.也不同于学术性讨论文章。从属性上讲.广播评论是与它所依附的载体的性质、地位和运行机制相适应的一种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9.
广播新闻评论作为广播新闻的重头戏,秉承了广播传播的一些特点,在日益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广播新闻评论在充分发挥广播优势的同时,还应该在选材、语言和播送方式上寻求突破,以提高广播新闻评论整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祖国大陆出台了一系列涉台政策,一度紧张的两岸关系出现了重大转折。以此为背景,媒体涉台传播的空间得以拓展,各类评论、分析文章层出不穷,为受众全面、准确地了解台海关系的变化提供了多维度的解读视角。本文通过对涉台传播特殊性和规律性的分析,探讨新形势下涉台广播评论如何实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1.
广播评论是广播媒体按照广播的传播特点,将新闻性和政论性结合于一体的新闻题材。无论是社会中发生的新闻事件,还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无论是当下的社会现象,还是各种社会问题,广播评论都以它鲜明的观点和特有的语言表达着媒体的立场和态度。所以说,广播评论是广播媒体的灵魂与旗帜。然而,长期以来,很多地方广播评论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存在着弱势。以遵义广播电视台为例,每年各新闻奖项的评比中,比起层出不穷的优秀新闻报道,优秀的广播评论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2.
张彬 《中国广播》2010,(2):36-37
评论类节目在大陆对台湾广播中具有独特和重要的作用,广播评论这种节目形式,也是对台宣传中不可取代的手段。目前台湾岛内的各类广播电视评论节目五花八门,形式光怪陆离,影响了相当一批台湾民众。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中,对台湾广播的评论节目要在岛内获得影响,取得效果,一方面要充分研究岛内的媒体环境、台湾听众的接受特点,借鉴岛内媒体在传播手段方面的长处和牦点:一方面更要强调自身的独特性,坚持正确的观点立场,创造出既能准确传达党和国家对台工作方针政策,又为台湾听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归纳起来,对台湾广播评论类节目,要符合精确、深入、活泼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宋怡 《新闻窗》2014,(4):41-42
广播媒体要在全媒体时代增强权威性,提升影响力和引导力,就应该重视和发挥评论在新闻节目中的作用。要让其所播发的评论与其它媒介不相雷同,就必须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征。’笔者认为,城市广播媒体的新闻评论要凸现其个性化特征,取得明显的传播效果,可以从论题更贴近普通民众、评论角度更新颖和独特、评论形态更突出广播特色、评论员队伍更壮大和稳定等,去着手作一番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在对台湾广播当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它伴随着对台广播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传播党的对台方针政策,辨析两岸风云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海峡两岸情势的变化和新闻评论自身的发展与探索,对台广播评论也应顺应时势,深化改革,尤其应凸显民生视角,关注民生,贴近民意,体现对台广播的民本取向,拉近与台湾受众的距离,使对台广播的传播更有效、更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评论是新闻媒体的一面旗帜。评论文章的好坏,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媒体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台广播评论也不例外。由于对象特殊,要求更不一般。近些年来,随着两岸同胞交流接触日益频繁,传播媒体不断增加,信息渠道越来越多,对台湾广播的评论文章从内容到形式,已有很大的变化。根据我们金陵之声电台从事对台广播20多年的工作实践,为了提高收听效果,我们认为当前对台评论应该强化“四性”,即时效性、易受性、贴近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广播评论粗略地分有两大类:一类是由播音员播的评论;一类是由评论员直接出面讲的评论,即评论员谈话。目前,我国各台主要使用前一类,后一类很少使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电台使用后一类多一些。从内容上讲,不论是报纸评论还是广播评论,在思想上、政治上都应该和党中央完全保持一致,都应该符合党的政策,并且要观点鲜明,有针对性。这是对一切新闻评论的共同要求。但是,广播是以声音传播内容的。声音这个优势可以使广播评论具备一些报纸评论所没有的优点:影响大,鼓动性强。电台放送间机器一转,广播评论的内容立刻就传到亿万人民的耳中,立刻就会产生精神的乃至物质的力量。例如1980年和1981年一段时间,有些报刊发表文章,把我们党长期提倡的一些革命口号,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大公无私”等当作错误的东西批判,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思想混乱。正在这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一篇本台评论《发扬革命精神》,深刻地论  相似文献   

17.
这几年,广播评论发展较快,在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方面发挥了旗帜作用。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社会反响强烈的广播评论还是寥若晨星。广播评论亟需在“量”的基础上,着力抓好“质”的提高,以适应新时  相似文献   

18.
党报作为党的耳目喉舌在我国媒体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党报评论更是发挥着解读政策、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及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方式的广泛应用,我国已经进入微传播时代,这对党报评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党报新闻评论有必要从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在媒介观点竞争时代树立党报评论的话语权威性。  相似文献   

19.
在全民“理财热”的大背景下,广播财经评论节目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栏目为例,对广播财经评论类节目的传播理念、实践技巧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敬源 《新闻窗》2011,(2):71-72
从去年9月起,贵州电视台开始在其时政新闻栏目《贵州新闻联播》中推出了一种新的节目形态“本台短评”,把人们通常认为是报纸媒体所“专属”和“擅长”的新闻评论重新引入了电视新闻报道中,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媒体的观点。虽然电视评论的形式早已有之.但是这种纯文字的表达方式.往往被认为是“不符合电视传播特点”的,因此在电视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