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从人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首先通过对照国际上重要人权立法文献,论证了中国的重要法律文献中有关宗教信仰的条文符合国际公认的人权要求。其次介绍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的现状,认为中国确实保障了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实现了对此项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从人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首先通过对照国际上重要人权立法文献,论证了中国的重要法律文献中有关宗教信仰的条文符合国际公认的人权要求。其次介绍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的现状,认为中国确实保障了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实现了对此项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人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充分享有人权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中共争取中国革命道路的胜利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也是争取、保障、实现人权和进一步发展人权的历史,这些历史也是社会实践的迫切要求。在抗战时期,从民族矛盾激化、国统区人权状况日益恶化、人民权利意识不断觉醒和中国共产党的人权实践四个方面,可以看出中共人权立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特殊时期的价值取向对今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权进程新的里程碑。宪法中保障人权的主体和权利内容非常广泛。人权入宪使人权更加神圣不可侵犯;将对我国的立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有利于加强国内与国际人权的双重保障。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尊重和保护农民人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法治是农民人权的根本保障。加强农民人权保障,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法治的推动。应当通过完善农民人权代表和表达机制、农民人权立法保障机制、农民人权司法保障机制、农民人权行政保障机制来强化农民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栽入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权进程新的里程碑。宪法中保障人权的主体和权利内容非常广泛。人权入宪使人权更加神圣不可侵犯;将对我国的立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有利于加强国内与国际人权的双重保障。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对保障基本人权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框架,但存在着立法滞后、结构二元、内容缺失等方面的问题,确立立法原则,选择立法体例、完善救济途径是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论人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权保障必须以宪法为依托,因为人权保障不仅是宪法的重要内容,更是宪法的逻辑源点和价值目标,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是宪法价值的集中体现。人权保障的宪法意义就在于适度控制国家权力以保障人权,这是宪法权威的最好体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宪法诉讼制度不仅是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实要求,更是广大人民实现权利自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酷刑严重侵犯人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严重犯罪之一。现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还存在着轻重程度不同的酷刑行为和现象,随着人权保障的国际化,反酷刑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罪犯的人权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完善反酷刑的法律规制,需要在考察酷刑犯罪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反酷刑条约和国内立法作全局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徐腾 《西北师大学报》2007,44(1):130-132
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研究在侦查工作与司法公正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现状的分析,发现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应从侦察程序、立法制度和司法实践等方面完善人权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个人信息权进行公法保护是保护个人隐私、保障基本人权的需要,是政府实行公共管理和信息公开的需要。法律体系缺失、法律内容不明确、行政领域的立法比较滞后,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要从制定,出台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宪法》中明确个人信息权入手切实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各国对社会权的保护路径主要包括:通过宪法条款实施司法救济;通过立法实施保护;通过发挥人权保护机构的作用而保护。我国宪法明确确认了社会权,但在现实政治运作中,公民社会权的保障主要通过宪法条款立法具体化的途径。我国公民社会权保障既不能把司法审查作为唯一路径,也必须克服过度依赖立法产生的消极后果。同时,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行政救济制度、建立专门的人权保障机构以及有效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是促进我国社会权保障制度发展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环境人权作为环境法的基础权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相较于大多数国家而言,我国环境人权立法过于原则,不具有实体权利性质,表现出了明显的缺陷和滞后性,司法保障严重缺失,致使公民基本人权得不到切实保障。因此,将环境人权入宪,尽快完善环境人权法律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环境救济机制,以期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其他的刑事措施体现出的强制性不同,取保候审制度的特点在于其人权保障性。目前,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在于其适用范围、适用方式、事后救济程序以及决定权的规制方面不够具体、明确,尚未将其人权保障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客观评价国内取保候审制度实践成果,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贯彻无罪推定和人权保障理念,合理控制国家机关权力,扩大适用范围、丰富适用方式、增添事后救济手段,是当事人取保候审权利实现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新旧刑法,从刑事立法角度论述了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重在对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有力保障上。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权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因我国法制还在建立和健全的过程中,人权的法制保障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从公平立法、人性化执法、公正司法入手,切实完善各项人权的法律保障机制,不断推进中国人权保障的法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刑事司法中强化人权保障,可以切实贯彻刑法立法所确立的人权保障精神,促进刑法立法不断完善其保障人权的举措。为了在刑事司法活动中贯彻人权保障原则,在宏观上应当树立人权保障理念,遵循和谐统一司法、公正严肃司法的原则,协调好“严打”政策与人权保障的关系,借鉴两极化刑事政策的合理内核;在具体刑事司法活动中,应当严格依法进行司法解释,慎重适用死刑,将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合理行使法官自由裁量权,正确运用量刑情节;在刑罚执行中应当贯彻人道主义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社区矫正,文明地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人权公约所确立的普遍人权的多数内容在我国的法律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内容,但我国的人权立法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等因素与国际人权公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的人权立法可从以下方面丰富完善:1.从人权种类上丰富;2从人权内涵上丰富;3.从国际人权的国内法适用上丰富;4从国际人权的国内法救济上丰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典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罪刑法定原则,刑事立法的现实与这一原则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与差距,直接影响了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必须在适用刑法典的过程中运用立法解释和刑事司法解释的方式补救,才能消除这种影响,最大限度地体现罪刑法定原则,更加充分实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  相似文献   

20.
新刑法人权保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新旧刑法,从刑事立法角度论述了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重在对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有力保障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