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都有多个民族,也都有生活于斯的华人.越南的潮籍华人人数远少于粤籍华人,但仍排在第二位;柬埔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华人都是潮籍的,老挝大约有两万华人,基本上是潮籍的.本文探讨的是流行在三国华人中的汉语潮州话的训读现象,在长期脱离国内母体方言,与所在国的主流语言、非主流语言及汉语的其他方言长期接触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独特的特点,产生了比母体方言广东潮州话更多的训读现象就是其一.全文包含三国潮州话的音系,三国潮州话的训读现象及训读现象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从壮侗语族的bbdd看汉语方言海南话的bbdd和化州话的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语言学家安德烈·G·奥德里古尔(Andre G·Haudricourt)在《历史和地理怎样可以解释某些语音上的发展》①一文中说:“有些音位在地理上是有局限性的,例如前带喉塞音的浊塞音只见于亚洲东南部:海南、广西、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我在《海南岛海口市方言中的吸气音》②、《海南方言中的喉塞音》③两文中曾论及汉语闽南方言海南次方言中的bb和dd.在《化州话的d》④一文中又曾说明,汉语粤方言高州次方言化州话的声母系统中有舌尖齿龈不送气浊塞音d,化州话的d与广州话的t相对应,与中  相似文献   

3.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在普通话和现代汉语各种方言中,普遍存在着变调现象。 贵阳话和毕节话都属于北方方言。两方言和普通话一样,也分为四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其调值和普通话略有差别,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4.
全浊声母的演变及语音特征是汉语方言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主要探讨酸汤话中全浊声母的今读情况。酸汤话是湘黔交界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和会同县苗族同胞说的语言;是一种区别于西南官话和湘方言的汉语方言,是一种特殊的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5.
闽南方言的文白异读具有相当特色。以粤东闽语潮州话和福建泉州话作为粤闽两地闽南方言代表,从两地文读层之间的差异入手,以语言接触为基础,探讨粤东闽语文读层特点及引起其衰微的原因;并从语音和音韵的历史比较中推断粤东闽语中古文读层形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华人,祖籍来自中国各地,他们一向沿用各地方言。1979年,李光耀总理在首届推广华语运动开幕礼上说,“我们所讲的方言可以分成12种以上”。这就是:福建话、闽南话、福州话、厦门话、福清话,广州话、潮州话、客家话、海南话、广西话、上海话,再是华语普通话。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新加坡华人从入学开始,就要同时掌握三种语言。“儿童在家讲方言,在学校里所学的却是英语和华语。”因此,“负担太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加坡政府提倡华人学华语、讲华语、用华语,开展推广华语普通话运动。  相似文献   

7.
闽南人移居菲律宾的历史悠久,并构成了菲律宾华人社会的主体,因此闽南话也成了菲律宾华人社会的通用语言。闽南话在菲律宾的多元语言文化环境中,具有适应性与传承性两个明显的特征。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与他加禄语的互相借用,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词与新义的产生,体现了海外汉语方言离开祖籍地之后的创新与发展。传承性主要表现在方言特征词、古语词与方言老词语的较好保留,体现了海外汉语方言对祖籍地方言文化的继承与保留。  相似文献   

8.
泰国华人的母语往往是原有籍贯的方言,在百余年与主流社会的接触过程中,语言中出现了双语、多语以及母语转移的现象,弱势的籍贯方言在竞争中逐步被泰语所取代。虽然语音及词汇略有变化,但其句法特点与祖居地汉语方言的句法特点无甚差异。本文对泰国华人方言中的定语结构进行了初步考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华人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偏正短语差异。  相似文献   

9.
蔡国妹 《闽江学院学报》2007,28(4):39-41,74
处于闽东和闽南交界地界的莆仙话是闽东话对闽南话长期影响和渗透的产物,但往往体现出其自身独立发展演变的特征。入声舒化现象是莆仙方言最具有研究价值的特征之一,即部分白读的入声已舒声化,阳入白读混入阳平,阴入白读混入阳去。这种分化以文白读和古韵摄为条件。其产生于一百多年前,产生原理是喉塞韵尾-弱化消失,音节延长,单独成调,在语言系统的经济性原则的作用下,并入调值和调类相近的舒声类。这种入声调的演变过程在闽语的其他方言点及南部吴语和徽语中也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0.
河州话中的复数标记"们"构词能力强,使用范围广泛,除可用在指人名词、人称代词后表示复数外,还可以用在指物名词后表示复数,这是其它汉语方言中很少见的语法现象。元代文献材料中有大量与河州话复数标记"们"相似的用例。河州地区的历史、民族状况推断,河州话复数标记"们"的特殊用法主要是汉语西北方言与阿尔泰语系语言(主要是蒙古语族)长期接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海南各种汉语方言是在不同历史时期逐渐形成的,每种方言都有各自的演变史。(一)海南话的演变现在使用海南话的居民,除小部分系由黎族汉化而成的外,其祖先大都来自福建的漳州、泉州、莆田及广东的潮州。漳、泉、莆、潮一带通行的是闽方言闽南次方言。海南话已不全同于这几个地方的方言,这除了因为各地移民混杂居住造成语音混合外,还由于海南话本身的形成受到当地民族语言的影响,产生了独特的内部构造。当然,其演变过程是缓慢而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2.
0.1 香港是一个多语区(multilingu-alism),香港使用的汉语是大陆使用的汉语的一种特殊变体。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地域的、文化的等多种原因,香港话明显地混杂着三组对立的语言成分——粤方言和其他方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汉语和外语(主要是英语),因而形成语言多元化的特征。香港的这种混杂的语言现象是大陆任何一地都不存在的。0.2 本文仅以香港当代小说为语料,考察分析香港话在词汇、语法方面不同于普通话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3.
"实同形异"是汉语方言词之间的主要差异。主要以广东三大方言(客家话、潮汕话、粤方言)的代表点(梅县、潮州、广州)词语为例,分析了"实同形异"的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15.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16.
《湘南学院学报》2020,(1):76-81
利用能够反映"态度的ABC模型"中三个语言态度成分的11个语言特征,考察泰国北部华人对泰语、汉语方言和汉语普通话的态度。总体来看,泰北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最为积极,对汉语方言的态度最为消极。泰北华人的语言态度受教育媒介语的影响最大:接受单语教育的泰北华人对汉语方言的态度较为消极,汉语普通话不作为教育媒介语的泰北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较为消极,可见接触、学习和使用汉语普通话有利于泰国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标话的形成     
标话、上坊话和下坊话三种语言应在1000多前就在怀集共存了。原始标话与汉语方言长期交流融合,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各地的标话。这种语言吸收了很多汉语的成分,但少数民族语言的底子没有变。  相似文献   

18.
喀什汉语方言的形成是在清朝后期,属于中原官话南疆片。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受到多民族语言、多汉语方言的影响,在广泛的语言接触中不断产生融合,展示出别具特色的方言文化。  相似文献   

19.
王东  罗明月 《天中学刊》2010,25(3):103-107
河南罗山方言中的副词"搞搞儿"和"搞下儿"比较具有方言特色,可以根据其表达的意义分为两类:一是表示动作经常发生;二是表示动作不经常发生.这两个副词的用法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不少差异.二义相反而兼统同一句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中称为"反训".前人研究"反训"多从古籍中搜寻例证,很少关注方言中的活证据.对罗山方言中的"搞搞儿"和"搞下儿"这两个副词的研究,不仅能为中原官话的研究提供资料,同时也为汉语"反训"现象提供方言中的活证据.  相似文献   

20.
李元 《昆明大学学报》2011,3(3):F0002-F0002
老挝位于亚洲中南半岛的东部,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境内山峦起伏,森林密布。动物中以大象为多,故老挝有“万象之都”的美称。老挝北邻中国,南接柬埔寨、东界越南,西北达缅甸,西南毗连泰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