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我的前半生》版权归属案 1964年,群众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前半生》,该书由曾为中国末代皇帝的溥仪先生提供素材并最后审改,群众出版社编辑李文达执笔,按二人共同拟订的提纲,历时4年才创作完成。当时,考虑到政治因素,经上级批准并征得李文达的同意,该书出版时署名为“溥仪”。20多年后,溥仪的遗孀李淑贤以溥仪继承人的身份主张只有溥仪对该书享有版权,并要求依法继承该书版权中的财产权;而执笔人李文达要求确认其合作作者的身份,并依法享有版权。该案的焦点在于:《我的前半生》是不是合作作品。  相似文献   

2.
溥仪配眼镜     
凡是见过末代皇帝溥仪照片的人都知道溥仪是戴眼镜的.视力不佳就配一副眼镜来矫正,这是一件在今天对我们来讲极为普通的事情.那溥仪当年配眼镜的情况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1959年12月4日,抚顺战犯管理所召开第一批特赦大会,当最高人民法院的代表宣布第一个特赦犯人是"爱新觉罗·溥仪"时,溥仪激动地走上台,颤抖着手接过特赦令,失声哭了. 几天后,溥仪回到北京,暂住在他的五妹家.12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园厅接见了第一批特赦人员.周恩来在与溥仪谈话时说:"你小时候当皇帝,后来张勋复辟,这都不是你的责任.以后到东北,那你就有责任了."溥仪听后,连连点头,他认为,周总理对他过去的评价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被苏军逮捕,于1950年移交中国,以叛国和协助侵略者发动战争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改造近十年,1959年被特赦.由于长时间的与社会隔绝,不通世故、不习劳作的溥仪闹出了一连串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相似文献   

5.
长晚 《兰台内外》2010,(6):52-53
1924年,冯玉祥搬师北京,将溥仪逐出紫禁城并修改《清室优待条件》,使溥仪彻底沦为平民百姓。面对社会各界“杀了溥仪”的呼声,反对帝制的急先锋冯玉祥因何保全了溥仪的性命?省社科院研究员、溥仪研究专家王庆祥详解——  相似文献   

6.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在鹿钟麟的大炮威胁下,11月5日,溥仪告别了这个满清王朝占据260多年的宫廷.从此,他永远地结束了在清宫的皇帝生活,从高高的云端坠落到了凡尘人间,从贵为天子的万岁爷变成一介"平民". 寓居天津 1925年2月24日,在郑孝胥和日本人的策划下,溥仪经北京东交民巷日本使馆,化装成商人,由北京前门车站乘火车匆匆逃往天津,落脚于旧日租界张彪之宅——张园.这天正是旧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溥仪选择这一天,是期盼将来重新回到北京,恢复大清祖宗遗业.1929年张彪去世后,张家派人向溥仪收取租金.无奈,同年7月2日,溥仪被迫迁居乾园(今鞍山道70号).  相似文献   

7.
经国务院批准,今年八月中旬,国家出版局在石家庄召开了印刷科研工作会议。史育才同志代表国家出版局党组在会上讲了话。史育才同志说:从事出版印刷工作的同志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出版工作要搞得好,印刷技术非进行彻底的改造不可。但是,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这个愿望是难以实现的。今天,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的发展时期,全国人民决心为尽快实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晚清末代皇帝溥仪连同他的王朝已被历史尘封在故纸堆中.而他鲜为人知的"私塾"轶闻,却让我们见识了少年溥仪的可爱天性.他宛如邻家一位很"淘"的孩子,顽皮中透着率真,嬉闹中常惹事端.  相似文献   

9.
程方毅 《历史档案》2023,(3):112-121
在中山大学新入藏的美国梅尔家族捐赠的档案与实物资料中,有1922-1930年间庄士敦致伊萨贝尔·盈格兰的128封信件。伊萨贝尔作为婉容的英文教习,与同为溥仪教习的庄士敦成为同事,因此二人有诸多交往。这批信件档案涉及包括庄士敦与溥仪的关系波动、养性斋的赐予、庄士敦对颐和园的管理、庄士敦邀请泰戈尔访问紫禁城、紫禁城内的西式生活等问题,为学界了解庄士敦和溥仪小朝廷提供了更为丰富与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佟银霞 《兰台世界》2016,(1):106-108
1934年溥仪称帝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特色和影响的事件。日本导演溥仪称帝与其"满蒙政策"密切相关,一是利用溥仪为实现日人心目中所设想的"满蒙帝国"奠定政治军事基础。二是出于占领东北后国际国内局势考虑,为其"满蒙"大陆侵略政策做舆论准备。三是利用溥仪建立一个所谓"满蒙"缓冲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