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校企共育人才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以沈阳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为例,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酒店管理专业"新洛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创建的“新洛桑”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初级管理人员,包括部门主管、大堂经理和领班等;将酒店从业者的职业技能结构划分为职业岗位技能、专项管理技能和综合管理技能三种类型,然后据此设置素质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大课程模块;在校外酒店建立项目班,将课堂搬进酒店,教学直接面向企业一线。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酒店管理职业岗位能力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发核心课程,加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教材体系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从而真正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在课程建设、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这三大要素中。  相似文献   

4.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引进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旅游酒店业中、高级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新洛桑"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工学结合课程设置思想,构建以职业岗位发展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形成由酒店服务实务、酒店督导实务、酒店经理实务和企业实践构成的层次化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认识实习、酒店服务技能、企业实践、酒店管理技能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形成"SC-SMP"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关键元素。在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和特点,努力实现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然而根据实践探究能够发现,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普遍存在培养目标、教学组织、知识结构等层面的问题,导致酒店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对此本文结合数字化的内涵,探究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策略和思路,以期优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及方法,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科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人才培养应倾向于服务应用型,偏重理论教育的酒店礼仪课程急需改革。该课程的教学应基于对接行业和专业启蒙的课程定位;明确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设计突出应用的教学内容;创新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建立强化实践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7.
领班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使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传统的学科型教育和纯技能型教育,通过准确的定位规划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构建领班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新模式,应进行领班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实施"一生一案"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菜单式课程和学分替代制度,开发"1+N"课程包,建设具备领班素养的教师队伍,创新高职酒店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8.
“2+1”模式下高职酒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均在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2+1"模式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酒店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是进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保障,是专业教育性质的要求。鉴于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提出相关具体的建设方案及对策,来完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坚持"双师型"与"双高型"并重,强化培训机制,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9.
我国酒店业的多元化发展,经济型酒店的迅速崛起,需要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差异化培养。目前,经济型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是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一个盲点。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构架新的教学体系,科学地确立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已成为酒店市场的新需求,同时也是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教育面对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状况,对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途径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酒店管理专业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强调专业教学应构建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以推进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本文立足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多样化教学方法、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和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深化酒店管理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目标,是培养符合行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人才。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教师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在教学理念与方式等方面加强创新,加速酒店管理专业理论教学改革进程,以尽快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王莹 《考试周刊》2012,(50):167-169
法国瓦岱勒国际酒店与旅游管理商学院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和旅游教育理念的探索方面卓有成效,积累了很多有特色的教学经验,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面成果颇丰,"洛桑模式"已成为全世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典范。本文通过分析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情况,提出对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设在专业定位、实践教学、学生管理、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五方面的启示,以期对我国当前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专业特色是一个系统概念,包括专业定位、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核心内容.高职教育要以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就业为专业定位,以国际化、高素质、高效率、实用型作为教学观念应坚持的“四原则“.以此为指导,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可划分为酒店管理、餐饮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规划与管理、导游服务5个方向,其人才培养可借鉴“珐琅“的传统工艺流程,即制胎、掐丝、点蓝、可烧蓝、磨光、镀金等“五工序“进行.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专业课程性质与岗位设置的需求将专业的课程整合成模块进行教学已经广泛地应用高职教育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行模块化教学,有利于明晰专业培养目标,确保学校教育适应酒店行业的岗位需求,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水平和教学效果.模块化教学已经成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学的起步较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学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而言,国内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学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教学质量在满足我国酒店业经营管理的要求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学要立足于教育学生在牢固掌握酒店经营管理先进理念的同时,将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熟练地运用到酒店经营管理的工作实际的教学目的.坚持进行创新教育,坚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化的、精细化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以不断提高我国酒店经营管理整体水平为己任,全面促进我国酒店经营管理的科学发展.本文从国内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学现状出发,紧紧围绕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在本科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国内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方法及措施,对如何探索酒店管理教学新模式进行了粗浅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酒店管理专业是高等学校应用型专业,专业首要特点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酒店英语是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酒店英语教学中如何情景分类,通过在酒店主要部门模拟情景创设探讨情景教学法在酒店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最后提出酒店英语情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通过研究更好地把情景教学法运用到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中,满足酒店业对高端外语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现代学徒制强调人才培养要谨遵"学生双重身份,双导师教学和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原则,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教学场所与生产场所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专业发展、全面发展及终身发展的人才。这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非常吻合,针对此,文中就广东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郭琳娜 《林区教学》2012,(10):108-109
当前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主流人才培养模式为联合企业订单培养,其目的是适应市场、企业的实际需要,输送人才。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课程的开设,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和途径。而目前我国大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无法真正实现实训教学的终极目标。鉴于此,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酒店专业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分析现状,提出关键问题,并阐述几点关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使用的建议,以期培养出即受企业欢迎,又适应社会长远发展的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的酒店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的结果。本文分析细化酒店管理专业"三课堂一体化"人才模式的实践教学环节及内容。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要理论,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三课堂三阶段"实践教学体系并阐述了实施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