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培养合格的职业教育师资是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政府、职业教育界从培养机构的确定,培养对象的条件,培养的措施和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制和机制上的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解决师资质量和数量不足的困扰。文章通过对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研究,以期对当今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提供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着明确的分野。它们的起源不同,实施机构不同,职能和培养目标也不同。这些根本性的区别决定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地位的高下之分,也决定了两者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同倾向,即普通教育偏重学术性知识的传授,而职业教育侧重实用性技能的训练。但若从最广的意义上来说,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应该由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两部分组成,否则便难以安身立命,承担起各项社会责任。也就是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根本性的教育目的上是一致的,即培养“社会化的人”。为此一些国家已经提出了普及职业技术教育的设想和措施。但从现状来看,狭义的职业  相似文献   

3.
构建一支数量合适、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无论对于一个具体的职业学校还是对于整个职业技术教育战线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职业教育从普通教育中派生,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也从普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中演变而来,但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因此对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制度建设提出了特殊要求.编制制度、教师资格制度、职称评审制度、师资培养制度、"双师型"教师制度和兼职教师制度建设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并已成为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4.
南非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职业教育和培训现状  南非职业教育和培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普通学校中的核心课程中注入职业教育的因素,增设职业或职前教育科目,使课程多样化;一种是专业化职业学校。这类学校按教育的内容又可分为三种:以技术教育为主的学校,如技术学校;以农业教育为主的学校,如农业学校;以商业教育为主的学校,如商业学校。  普通教育职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学校课程多样化,这是南非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普通学校课程的多样化旨在以学术教育为主的基础上,在普通教育中开设一些职前教育科目,注入一些职业教育因素,增强学生…  相似文献   

5.
论英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是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英国政府也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轨的弊端.英国采取了不少措施,仍未能消除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对立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两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立.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是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湖北省枝城市职业中专凭借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良机,高举素质教育大旗,走科研兴校之路,从职业教育特点出发,培养“合格加特长”的毕业生,并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新路子,在职业教育教学各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一、把握一个关键,培养合格师资。  相似文献   

7.
发展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职业技术教育,满足市场人才需求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对策:在普通教育职业化上下工夫;建立三级分流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办学模式多样化;多种渠道办学;抓好与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配套的师资培养与培训。  相似文献   

8.
ⅰ) 在普及普通教育的同时也关注了普及职业教育,并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趋接近,互相渗透。ⅱ) 重视终身教育,使师范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否定了过去那种视师范教育为一次终结型的教育的短见。ⅲ) 重视师范教育的改革,加强对师资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以促进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  相似文献   

9.
广西工学院是教育部门确定的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承担着为广西和全国输送优一秀职业教育师资人才的重任。12年来,我们始终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学理念,孜孜以求,奉献教育,为职业学校和社会培养培训了11000多名职业教育师资和专业技能人才,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机构建设:2000年5月,学院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06年12月,成立职业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王向红 《教书育人》2001,(24):12-13
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随着中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迅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数量短缺、质量不高成为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师资质量不合格,成为制约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个合格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不仅应具备普通教育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技能技巧,而且还要具备普通教育教师所不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现状则是:有的是“半路”改行,仓促上阵:有的是学历偏低,专业理论知识浅薄;有的是缺乏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职业院校人工智能教育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对人工智能职教师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通过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人工智能师资人才就成为解决职教师资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针对人工智能专业职教师资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人工智能职教师范生培养总体思路和框架,围绕交叉共融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与内容优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主线环节,通过改进教育方式和育人模式以期培养出具备良好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素养、掌握较强教育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更好地助力未来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灵魂,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金钥匙,是专业建设和特色办学的图腾,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应该是对某个教师个体而言,该教师不仅可以教授理论课程,同时还可以胜任实践课程教学,理论、操作、教授三种能力(知识)同时具备。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诸多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机制,包括准入机制、发展机制和退出机制,以机制创新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是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保证。在教师资格证国考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将国考内容与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既能保证师范生的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又能保证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摆在每一个教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教师资格国考对高职教师教育专业产生的影响,阐述了教师资格国考内容与高职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融合的必要性,并以数学教育专业为例提出了教师资格国考内容与高职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对我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呈现了一个迅猛发展的局面,伴随这种激增的发展现状,各高职院校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师资队伍建设则是关系成败、关系兴衰的大问题。我省高职师资队伍在结构性方面存在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科学规划,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发展现状,依次从提高对师资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拓宽兼职教师的来源渠道并增加兼职教师的比例以及健全与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体系、实施名师带动战略等方面,提出了对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赋予了职教“双师型”教师新内涵,开辟了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径,职教“双师型”教师即将面临新一轮发展变革。通过追溯职教“双师型”教师发展历程,分析信息化背景下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从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化评价手段创新、信息化人才匹配等角度提出高水平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PD) of vocational teachers, with a focus on recurrent participation. Vocational teachers need to be competent as teachers and in relation to their vocational teaching subject. Reformation of Swedish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working-life connection imposes demands on teachers to have up-to-date knowledge about the vocations related to their vocational subjects. To support the reform, vocational teachers have been offered to participate in a new national CPD initiative targeting their vocational competence. The study concerns participation in this initiative. Drawing on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vocational teachers’ CPD implies boundary-crossing between school and working-life. Theory concerning adults’ participation in education is considered relevant to understand conditions for such boundary-crossing, and learning, among vocational teachers. The article specifically investigates patterns in vocational teachers’ recurrent participation, which is expected to clarify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urther participation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recurrent participation, when adjusting for the influence of other factors, is the type of municipality that the teacher comes from, with low populated municipalities having the lowest likelihood of participation. Furthermore, recurrent participation is more likely by participating teachers from adult education or from privately owned schools, and by male teachers.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幼儿园的园长和家长对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满意度较高,大部分园长和家长赞成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活动,他们希望学前教育毕业而又具有英语特长的教师担任幼儿园的英语教育工作。为此,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应注重培养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幼儿园英语教师的需求开展有效在职培训,以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改革的主要趋势一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培养机构改革,设置教职研究生院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二是改革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课程,进一步凸显"实践主义"取向;三是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的在职研修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师资的终身化发展。从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改革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In most initial teacher preparation (ITP) programmes, learning in teaching placements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or providing workplace learning experiences to develop the skills of being a teacher. This paper is based on a bigger qualitative study which explored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a group of in-service student vocational teachers prior to and during their one-year ITP programme in Brunei. The study examined these student teachers’ dispositions to learning as revealed through their experiences on different placements during their training. The findings of this paper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udent vocational teachers’ roles and positions relative to their teaching placements. Theoretically, the findings also extend Bourdieu’s thinking, where existing cultural capital in the form of subject knowledge which is valued in one context does not necessarily help the learning of individuals in becoming a vocational teacher in another context. In addition, the paper argues for a need to reconceptualise in-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more specifically, the workplace learning aspect. Lastly, it concludes with recommendations to support these student teachers in their placements through creating more expan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