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传统翻译研究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阐释学的发展,译者主体性不断得到深入研究。当代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强调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他提出阐释翻译的四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本论文试从斯坦纳翻译的四个步骤探讨译者主体性在张爱玲译《老人与海》的具体体现。阐释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的有机结合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2.
苏良书 《海外英语》2014,(3):123-124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日益扩大,广告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广告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量的广告翻译研究也成为了学者们的焦点,但大多教学者都是单一的从某方面来剖析广告翻译,而宏观理论或者说宏观的指导思想相对欠缺。广告翻译的特殊文本性决定了广告翻译的研究需站在更高角度,从宏观上来分析广告翻译。胡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正好应运而生,为当今的广告翻译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生态翻译学理论强调了翻译研究的宏观性。他认为译者的翻译过程不是简单的对语言或文化等因素的翻译过程,而是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过程。此理论强调了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30):16-17
将翻译的文化操纵学派提出的诗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这一行为为译者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本文利用描述性的研究方式,探讨了翻译诗学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通过社会的主流诗学和个体诗学两个线路对文学翻译进行操纵,从而使读者理解文学作品翻译在不同历史时期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对翻译中的"对等"和"不可译性"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见仁见智。在翻译界内部基本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归化一。一派主张“异化”.美国学者韦努蒂提出了“异化”翻译策略。他反对译者的。隐身”.倡导“异化”的翻译策略即“抵抗式翻译”以使译者“显身”,译作“显性”。他通过对西方翻译史的研究。批判了以往翻译中占主导地位的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倾向。并提出了解构主义的反对译文流畅的翻译策略。韦努蒂的翻译理论突破了西方传统的语言学理论的束缚,从西方批评理论、解构理论、后殖民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翻译,为西方翻译理论建构了新途径。但他的理论也有着本质的缺陷。后殖民主义思维下的理论基础缺失.翻译方法与文化霸权的联系有些牵强。  相似文献   

5.
奈达与斯坦纳分别提出的功能对等和阐释学的理论是对翻译界的重大贡献。他们分别提出的翻译步骤也从不同的角度指导翻译实践。该文从译者主体性入手,分析这两种理论在译者主体性和信息对等方面来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6.
凌青  田绮 《海外英语》2011,(11):222-223
从以文本为中心,作者为权威的现实主义、以译者为翻译主体为主流的现代主义、到解构后的译者群后现代主义,翻译主体实现了从二元到多元的跨越。该文通过对这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对翻译主体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跟随历史中对翻译理论研究视角的不停转变,以最终确立译者的主体地位并对后期的翻译理论发展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姜大鹏 《海外英语》2011,(1):163-164
翻译研究越来越多地关注操纵翻译行为的意识形态因素,译者的意识形态不同必然会影响到其翻译策略。该文以我国四大名著的书名翻译为例来证实这一理论现象。  相似文献   

8.
王海燕 《考试周刊》2010,(42):33-35
翻译是传递信息的跨语言交际,而语言交际的基础是交际双方共有的认知环境。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双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同时扮演了读者和交际者两个角色,翻译的过程就是推理和寻找关联的过程。本文作者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论述翻译中的关联推理.意在提升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过程中运用关联理论的意识.对译者的翻译实践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代表人物Lefevere在他的力作《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一书中提出了制约翻译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主要的因素。根据Lefevere的理论,文章分析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如何受到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的影响和操控,从而使翻译结果不同。不过,翻译毕竟是译者的行为,其中也有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使然。  相似文献   

10.
李珂 《文教资料》2009,(23):45-47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重要翻译理论,这一翻译理论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提出了目的性原则,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通过对目的论知识架构的分析,运用科技、旅游、广告、新闻应用文本的实例来阐释目的论对于应用文本翻译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也开始为世界所认识和接受。中国文化的传播需要作者与译者的共同努力。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理论在译者处理不同文化的语言中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三体》一书中包括大量的文化、历史因素,极具中国特色,这于译者而言无疑是翻译的一大难关。而译者刘宇昆能够突破文化障碍,灵活处理,这在翻译领域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岳宏博 《海外英语》2013,(21):201-202
时尚杂志广告的翻译研究是一个新兴领域。以德国翻译理论家Vermeer提出的翻译理论——目的论为指导,译者可以更有效地分析此类广告的翻译特点、策略和方法。该文借助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对数十例国内发行的时尚杂志内置广告英译汉案例进行分析,发现这三个原则在翻译实践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其协同使用使得翻译策略更加灵活,方法更为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翻译标准就是指翻译实践时译者所遵循的原则。严复作为中国"近代意义上译学开创者"提出了翻译要做到"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已经成为了百年来指导我国翻译界的金科玉律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德国。它的核心是"目的论"。这一理论为整个翻译界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发展思路。将对比两种不同翻译理论的异同之处,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尤金·奈达被誉为"西方翻译理论之父"。他提出的翻译信息论、"动态对等"论和读者反应论等翻译理论,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通过对奈达主要翻译理论的介绍,试评奈达翻译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以求对译者合理应用其理论从事翻译研究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18至19世纪的泰特勒是西方第一位著书论述翻译理论的翻译理论家。他专门探讨了什么是优秀的翻译,以及怎样才是优秀的译者。他对翻译理论,尤其是翻译标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叙述,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泰特勒把译作的思想内容、风格特点和语言表达看做是完整的统一体。他的翻译理论至今对翻译理论研究仍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是描述翻译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翻译规范理论在翻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翻译规范包含三个方面分别为: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本文以吉迪恩·图里的三个翻译规范对多丽丝·莱辛《野草在唱歌》的1950年和1990年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翻译规范下译者的翻译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不同,从而进一步证实图里翻译规范理论对文学译本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翻译是一个涉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语接受者三者关系的三元二轮推理的过程,翻译的成功在于最佳关联性的传递。电影《楚门的世界》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幽默片,向人们阐述了楚门悲惨的人生,而电影台词更是其中的亮点。译者在翻译时,一方面需要认真研究原文所传递的信息;另一方面,充分依据译语接受者的认知语境,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采取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向译语接受者传递原文信息。本文依据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分别从中英表达方式、文化意象及情景语境这三个方面分析电影《楚门的世界》的最佳关联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对翻译过程的研究虽然由来已久,但真正从译者心理转换过程入手来研究翻译过程还处于起步时期。Bell在90年代初结合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系统研究了翻译过程,并且构建了翻译过程模式,他的研究给我们今后科学地研究翻译过程和构建翻译过程模式以很大启示,即要将动态描述和静态研究、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相结合,建立的模式应该能体现它所代表的理论并忠实地描绘翻译这一现象。这样的研究对今后机器翻译、人工智能等领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的理解和表达都依赖于对语境的正确理解。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这一概念从认知的角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译者如何求得最佳关联,正确理解原文本并生成最佳译文是建立在对相关语境的准确把握这一基础之上的。从关联理论的认知角度来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实现最佳语境关联对翻译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受制于其语言的语言学研究,多表现在以翻译的作者为中心或以原著为中心去进行研究,而当下的翻译作品已经把翻译研究的重点转向了译者、读者,因此译者和读者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主体性这三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