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禺的《日出》是蜚声剧坛的名著,用电视艺术手法对这部名著作了较好的改编,延伸和充实,但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剧情、主题思想,仍然是忠实于原著的,而五更丰富了原著的戏剧性,增强了观赏性。不足之处是写陈白露又增添了干妈这个人物,削弱了原著人物的思想性格,写李石清增添了不必要的情节,但总的来看,仍是忠实原著的成功之作,为改编名著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
曹禺的<日出>是蜚声剧坛的名著,用电视艺术手法对这部名著作了较好的改编,延伸和充实,但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剧情、主题思想,仍然是忠实于原著的,而五更丰富了原著的戏剧性,增强了观赏性.不足之处是写陈白露又增添了干妈这个人物,削弱了原著人物的思想性格,写李石清增添了不必要的情节,但总的来看,仍是忠实原著的成功之作,为改编名著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3.
忠实原著是名著改编中的主流倾向。在改编名著时,应准确把握原著精神并对原著进行艺术形式方面的创造性转换。曹禺和吴天对巴金小说《家》进行话剧改编的成败,具有借鉴意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改编史上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4.
董鑫 《华章》2011,(12)
本文首先探讨了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与原著的异同比较,以<德伯家的苔丝>被改编成<苔丝>为例.进而以小见大,推广到多数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与原著的比较:(1)电影偏重情节的起伏;书写重视思想的深度;(2)电影可能带给人当时的震撼;名著可以给人长远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目的:影视借助原著的艺术影响力而赢得社会关注,谋取正当利益;而名著在翻拍过程中重新获得大众青睐,引导读者获得更深层次的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原著和改编本之间艺术形式上的转换是名著改编关键的问题之一.改编本究竟采取哪种艺术形式,一方面由改编者主观选择所决定,另一方面受到社会语境的潜在影响和制约.此外,原著自身的特性,对改编中艺术形式的转换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驯悍记》自1913年以来就被我国戏曲改编,最近一次改编是2013年11月武汉汉剧院推出的同名汉剧。对比汉剧《驯悍记》与同名原著在人物行当设置、唱词与唱腔、文化植入等方面的异同,可以发现汉剧改编在保留原著"悍味"的同时,巧妙地追求与原著的美学对等。汉剧《驯悍记》改编的成功,说明只有在莎剧框架内彰显剧种风格,与原著各显特色,才能达到戏曲移植改编莎翁名著的目的,解决容量不对等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以肢体语言来表达人类情感的舞蹈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形式.群众舞蹈来自广大人民群众,是从日常生活中创作、提炼而表现社会现实的艺术精华.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和社会文化要求的不断提高,群众舞蹈创编只有在对现代社会新时期特性的把握、突破传统舞蹈内容和范围以及舞台表现手段变化等方面大胆探索,才能不断创作出优秀作品,适应与满足现代社会文化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的“十七年”时期,是中国现当代名著改编的丰收期。由于受政治影响明显,这时期的名著改编在改编时间、原著选择、风格内容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据《中新网》报道,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近日在谈及电视剧名著重拍和经典改编问题时表示,反对调侃、歪曲名著经典。在谈及名著改编等问题时,朱虹指山,电视剧创作中的名著重拍和经典改编,是传承和光大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打造影视精品力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的“十七年”时期,是中国现当代名著改编的丰收期。由于受政治影响明显,这时期的名著改编在改编时间、原著选择、风格内容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的改编,离不开对原著的阐释。改编者的阐释是文学作品改编的核心问题。原著的经典程度和改编者的艺术素养,从根本上决定了改编者阐释空间的大小、原著被改编的频繁程度和改编本艺术成就的高下。  相似文献   

12.
周晶 《文教资料》2008,(15):72-73
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民族声乐艺术以其千姿百态的形式,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  相似文献   

13.
《让子弹飞》: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电影改编的典型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让子弹飞》的改编是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电影改编的典型案例,消费文化的各种要素深刻地影响了它的改编策略:充分发掘文学原著中故事元素,用电影的方式重写文学原著中的故事,保持流行艺术中"大团圆"的结构模式,对原著中的人物角色重新设置,突出丑角人物与理想人物,发挥电影的视觉文化功能,创制视觉奇观,变原著的评书体语言为戏谑化的对白。  相似文献   

14.
李瑞环同志曾在呼和浩特举行的内蒙古乌兰牧骑艺术节闭幕式上指出:繁荣文艺必须解放思想。文艺的根本任务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因此,我们在提倡创作健康有益、群众喜闻乐见作品的同时,也不反对政治思想上无害,艺术上较好,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只要不违及国家宪法和法律,就不要横加干涉。很显然这个精神是与当前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是一脉相通的。与邓小平同志南行讲话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小说《洛丽塔》是一部以艺术技巧见长的名著,其主题的复杂含混给电影改编带来难度,而同名的两部电影改编却挑战了这种难度。1962年的库布里克版以黑色幽默和家庭讽刺喜剧的方式展现了小说中人物可笑荒谬的处境,1997年莱恩版则将同名小说演绎成好莱坞式情爱悲剧故事。两片均在唯美的气息和感伤的情绪上与原著相通。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评判,这是两次成功的电影改编。  相似文献   

16.
列宁说:“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的意志,并提高他们。它必须在群众中间唤起艺术家,并使他们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古典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统编教材在五年级下册编选了古典名著单元。教学这一单元,教师要认真解读文本,并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采取逆向设计的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课堂上,重点从妙解难懂词句、品味经典场面、感悟人物形象、理清人物关系、汲取文化精髓、领会结构安排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让学生沉入名著中,体会小说的思想及艺术魅力,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18.
小引中外名著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的最高成就。读中外名著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建立国民正常的文化心态。一个人如果能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就接触人类文化的精华,直接与思想和语言大师对话,打好“底子”,必定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9.
小说的电影改编不等于用影像去复述原文本.电影《少年派》导演李安通过改编原著小说,用内敛、含蓄的电影语言,将东方人特有的细腻情感和文化智慧融入到影片当中,证明了自己作为“当代第一华人导演”的超凡实力.文章通过比较小说原著与电影,揭示了电影导演对小说所做的寓言式改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名著阅读熔铸了人类文明的精华.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名著阅读的过程,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形式。理应成为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