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戚晓宇 《考试周刊》2009,(18):143-144
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能力:改变传统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对已有的历史结论进行重新审视,使历史变得鲜活。其次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不但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此外,教师还需传授学生思维方法,交给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历史”科目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基础科目,同其他科目一样,其目的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本文试图就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任重道远,这要求历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水平。1.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长期以来,一些教师中流行着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历史研究是学者们的工作,教育研究则是教育科研单位的专职,而初中历史教师只是文化的消极传播者和普及者。然而…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即通过历史教学引导中学生根据已有的历史知识对某些历史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与评价,或者对史学界尚有争议的结论进行论证,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独立见解的能力。具体地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效。一、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中学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任重道远。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一般应具备以下素质:1.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中学历史教师要从成为复合型教师…  相似文献   

4.
蒋婵娟 《考试周刊》2011,(20):181-181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师在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等方面,任重而道远。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中学历史教师就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改变传统所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激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和看法,营造出民主平等的活跃气氛。  相似文献   

5.
中学历史新课改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论述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途径有精炼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突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分析归类,提高辩证分析能力;掌握认知过程,培养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6.
张乾涛 《文教资料》2011,(18):153-155
时代的发展要求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本文拟从创新意识是历史学科本身的要求本文作者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仁者见仁.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学生创新机会,激励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高中历史新课标对每一个高中历史教师的基本要求。然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广大历史教师来说,目前仍然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有关专家学者的论述已有不少。笔者认为,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应对创造性思维规律进行研究,在教学中遵循思维规律。  相似文献   

8.
刘丽 《考试周刊》2009,(4):169-17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人才重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的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效激发发散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的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要体现出创造性。教师要经常转换思维角度,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要有意创设历史情境,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是历史发散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智英海 《考试周刊》2014,(19):129-129
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创新,激发思维,创新思维环境,勤于实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朱侠 《考试周刊》2010,(34):67-68
目前教育教学的新课改已在全国全面推开,这就要求教师吃透课改的精神实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知道什么是创新思维,知道创新思维有何特点,知道中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从指导观察,激发兴趣;创造情境,引导想象;培养合作,搞好探究;布置任务,鼓励求异;构造开放,诱发灵感等几方面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创新说到底是教学思维的创新,教学思维创新要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入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本文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思考。一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二是要创设适合学生特点的课堂环境;三是要求学生使用灵活的学习方法;四是用两种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五是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学是时代的呼唤。目前,以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为目标的创新教学,已主导了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于创新思维有以下几种解释:“创新活动中进行的思维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创新思维就是指直觉、灵感和发散”、“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根据这些解释,我们把创新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界定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内容有独特的创见,能提出不同于教材表述、不同于教师讲述的新观点、新方法的思维。”因此,独特性、发散性是创新思维应具备的典型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独特性、发散性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启发式教学,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中一个热点。中学历史教学在现代教育的变革中应重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通过思维的发散训练,大胆质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科中的聚合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发散思维的方向正好相反,呈现复合性、集中性、时政性的特征。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科间知识的渗透和时政热点问题来提高学生的聚合创新思维能力。与发散思维的培养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一上课就是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的听教师讲述教材。按着教师的思维思考.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激发学生兴趣,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联想、多综合.进行长期的思维训练与激励机制等方面介绍培养学生历史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创新思维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界目前关注的热点,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大方面加强对学生创新与思维的培养:一方面是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高素质并不断改变传统观念培养自己创新思维精神与能力;另一个方面,从把握好历史基础知识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意识以及挖掘第二课堂,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习在学生的人格塑造和素质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提高自身素质,具备复合知识结构;明确历史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思维;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过程,加强学科综合教学。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任务的具体要求则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中,由于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它过程都是从分析、综合过程中派生出来的,而思维过程又是从对问题的分析开始的,分析又是综合的基础。因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最关键之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本文试对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的基本要求 分析是人们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  相似文献   

19.
蒋春鸿 《考试周刊》2009,(18):146-147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时应充实学生知识、营造民主教学的气氛,以设问的科学陛、客观性、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具备创新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围绕这一热点话题。中学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许多学、教师已作出了诸多有益的探讨。那么。具体到中学历史学科,如何把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呢?笔在长期的高三科历史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一问题曾进行过各种形式的教改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下面以“近代前期中国各主要政治派别的表现”这一专题为例,谈一谈历史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