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小学生时代》2012,(10):15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点评书系(第一辑)现代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北京师范大学王泉根教授哪个少年不渴望远方?因为梦想总在路上。这是一本关于少年的"梦想"和"成长"的书。少年总是在路上奔跑,追逐着梦想。和父亲出门远行,少年看到了远处的山,看到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父亲出远门,少年爱上了父亲厚重的歌声,远远胜过吹笛人的清脆笛声;和父亲出远门,少年接过了父亲的长鞭,沉甸甸的鞭子便是父亲沉甸甸的爱,从此,少年渐渐长大了……这是"中国成长小说之父"老臣关于男子汉形象的深刻解读。是男子汉,就出远门吧!  相似文献   

2.
民间童话,因其瑰丽的想象、主题的积极深受儿童及成人读者的喜爱。民间童话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但不管哪个民族的民间童话,在叙事方式上都有共性。这种跨越种族和国度的共性彰显了民间童话特有的叙事规则、故事语法。本文试从语言风格、故事结构、形象塑造、主题思想四个方面,分析民间童话的共性,即其特有的叙事方法。  相似文献   

3.
变声,是人从少年向成人发育成长过程中表现在发声器官上的生理现象。所谓变声期,一般指发声器官发育、变化、成长的时期。 在少年变声期里,教师要特别重视其生理及心理特点,科学地处理教学问题,使变声的少年顺利度过变声期。  相似文献   

4.
池田大作童话形象构成完整、规范,无异于一部童话形象大全。童话逻辑运用巧妙,融合了幻想与现实的关系,艺术地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剪裁匠心独运,不仅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而且表达了追求终极和谐的东方美学观。尤其是他的童话所特有的程式化的叙事模式:叙事时间和故事发生的时间的一致性、叙事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性、叙事风格的简单明快、优关纯净,表现出“童话大师”般的深厚功力。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少年朋友,你们喜欢童话吗?童话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表现手法编织了一个个寓意深刻、脍炙人口的故事。"儿童之于童话,犹如鱼之于水"。童话是我们青少年成长的精神摇篮,它能打开少年朋友的思维之窗,为我们插上幻想的翅膀。同  相似文献   

6.
"成长叙事"是当代文艺的重要内容.<恰同学少年>的成长叙事特点是红色偶像、青春成长.这是对传统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革命成长模武和90年代以来大众文艺的市场成长模式的突破.它在叙述人物成长过程、表现人物与社会环境的融合共生关系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少年儿童小说、童话、儿童散文、儿童诗是儿童文学的四大主要文体。少年儿童小说关注儿童的成长,“启蒙”和“成长”是其永恒的主题。童话以幻想为主要审美手段,并满足某种愿望。儿童散文注重表现少年儿重真挚的情感,充满了生活情趣。儿童诗适合儿童倾听、吟诵和阅读。  相似文献   

8.
王杰 《文教资料》2008,(6):16-18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一个奇特的现象.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英雄成长的故事.英雄在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这一形象在子一代成长的过程中缺席,子一代就对"父亲"进行着审视.寻找和探究金庸小说中的审父现象的原因,对金庸的武侠小说的理解有一个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童话并非是由儿童创作的,它最初不但是一种成人的叙述,并且是以成人自己为受众的叙述;童话来源于民间,其故事元素存在于神话、传说、寓言等体裁之中,但伴随着对"童话"内涵的误解、启蒙运动前后知识分子不经意的叙事"策略",它逐渐成为独立的文类.而这一文类的独立,标示着人类对"童年"的发现,影响深远,至今依然洋溢着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黑色童话是当代新兴的一种文学现象。本文采用"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通过传统童话与黑色童话叙事结构方面的对比,将黑色童话的叙事结构抽象、建模;并从其历史渊源、现实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揭示黑色童话的深层隐喻结构,解释黑色童话折射出的人类思维的共同模式,探索现代人的心灵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1.
孙召玲 《作文》2024,(6):15-16
<正>朱德华新作《黄河少年》的主人公阿克是一个活泼、聪慧、勇毅,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少年。父亲生意失败、颓丧酗酒,阿克听说黄河的力量震撼人心,走黄河归来的人充满活力,毅力惊人,所以,他试图通过走黄河,帮助父亲重寻希望、活力和毅力。这一过程有一条清晰的人物成长线(也是叙事线),阿克主动走黄河——拒绝“诱惑”——承受疾病的苦痛——获得知识和成长。  相似文献   

12.
张旗,一个误入童话王国的男孩,从9岁开始发表童话作品10岁便在全国性的征文比赛中频频获奖;17岁成为湖北省最年少的作协会员,并免试进入华中理工大学新闻学院学习。在这位少年作家的成长背后,是一个孩子对童话创作的执著,还有他父母的抉择———不求儿子成龙,但要成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3.
林格伦的童话"长袜子皮皮"系列往往被视为对传统儿童观的超越,而"小飞人卡尔松"系列的意义往往被忽略,一般认为"小飞人卡尔松"不过是顽童"皮皮"的翻版,这是一种误读."卡尔松"形象标志着林格伦童话的第二次突破和飞跃,不仅使孩子还原成孩子,还帮助成人获得释放之路,让儿童与成人在童心交流中彼此接纳,和谐相融.寻找理想的儿童和成人以及他们之间合理的相处模式是林格伦童话言说的重要方面.同时,在林格伦童话中交织着"儿童反儿童化"以及"成人反成人化"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4.
在家庭教育中,怎样确立父亲的形象,树立为父人格,表现父爱情境,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因为父亲的形象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良好的父亲人格和深刻的父爱有助于子女人格的健康发展。父亲的形象确立父亲影响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形象、人格和父爱。父亲的形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父亲通常以完全不同于母亲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例如,他们和自己的孩子像朋友般地嬉戏,一起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质性研究叙事分析方法,聚焦小孩爱唱《孤勇者》这一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基于儿童教育视野展开对新闻样本和访谈的叙事分析。本研究发现,小孩爱唱《孤勇者》呈现大众媒体的跨媒介叠加现象和正向情感的建构特点,在实证访谈与个体调查中呈现现象热度分布不均、教师评价高低各异的具体叙事表现,折射出网络时代中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教育伦理问题。应客观看待不同叙事差异塑造的儿童和教师形象,并从中分析普适性与规律性的教育启示,发现成人价值伦理以及社会文化冲突中反映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塞林格和苏童作为书写“成长小说”的大家,他们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少年形象。塞林格开风气之先并对苏童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后来者.苏童在少年成长背景、人物个性打造上和塞林格有很多相似之处。塞林格“成长小说”的少年视角叙事和语言风格也影响了苏童的写作.苏童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的独特认知在这些方面又有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因此,苏童对塞林格既有借鉴也有超越。  相似文献   

17.
商业动画电影对童话文学作品的改编涉及到从文学介质到影视介质的跨越以及从儿童叙事方式向成人话语模式的转换。同时,既要考虑到商业动画电影的商业属性从而考虑受众接受的问题,又要顾及原作精神实质的保持。本文以《小王子》为例,从形象场景、空间叙事、矛盾冲突、叙述视角、隐喻处理与当下语境介入等方面对当前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商业动画电影对童话文学的改编策略进行初步探讨,为中国商业动画电影对深厚传统文化资源的改编与再创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曹文轩的《根鸟》等几部长篇少年小说,可以看成是我国当代成长小说的典型文本。小说以少年的精神的动态成长为核心,以成长的视角为主视角,并精心设置了成长的引路人的角色,对少年的成长作了形象的阐释。曹文轩通过小说也对成长作出了独特的美的关怀。他的长篇小说可以被看作为中国当代出现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9.
在童话世界里,成人形象以其特殊的角色含义,架设儿童与成人童年生命形态互通的桥梁,通过童话成人形象身份演变的历史梳理,可以透视童话的艺术发展脉络和现代价值取向。现代童话所塑造的许多富有童年守望意识的成人形象,传达出作家对当代儿童的现实关怀以及对美好童年的真诚捍卫。  相似文献   

20.
少年武侠小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少年小说样式,具有武侠小说和少年小说的特点。葛冰的少年武侠小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拟从成人武侠小说的创作特点出发,以葛冰的作品为样本,分析少年武侠小说的思想特质与叙事技巧。首先,少年武侠小说对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进行了有选择的传递和解构,因而具有了丰富少年读生命内涵的寓意,成为适合少儿阅读的成长寓言,成为适合少儿阅读的成长寓言。其次,少年武侠小说中的成功描写符合少年儿童的现代审美要求,想象奇特,远离暴力,崇尚力与美的结合。再次,少年武侠小说有着独特的叙事技巧。其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给读留下更大的主动思考的空间。故事结构采用现代短篇悬念小说的结构,情节跌宕起伏,更具趣味性与可读性。人物贴近现实生活,新切可感。语言幽默风趣,颇具游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