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色列政党政治经历了由工党主导,到利库德和工党两大政党竞争对抗,再到大党势衰、小党势增体制的转变,宗教政党在这种演变中其角色地位不是简单地由弱变强,也不是通常所说的"四两拨千斤"所能概括的。其角色地位的变化是复杂的,经历了由弱变强,由虚变实,由最初的防御到最后的攻势地位的变化。以色列政党政治演变及宗教政党角色地位的变化与以色列移民社会的发展、变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政党是当今世界各国政治舞台的主角,是现代政治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和重要活动主体,任何一种现代政治制度的运作都必须以政党为依托。探索政党执政规律是政治学研究重要课题,研究当代政党政治运行机制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从制度、体制、机制概念入手,简析政治运行机制将核心概念政党政治运行机制引出。依据近年来学者们对政党政治运行机制研究的视角、内容做线性梳理和扼要评析,以期把握研究发展趋势并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 对于华盛顿,人们论及最多的是他领导独立战争的功绩和总统任期内的政策,但他的政党政治观却被忽视而很少去探究。研究美国早期思想,如果仅仅限于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其论题又只是民主思想和分权学说,而把华盛顿及其政党政治观搁置一边,那么本来丰富多采的美国早期政治思想就会显得单调贫乏。这不仅是因为华盛顿作为美国“国父”的地位,更重要的在于他的政党政治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时人们对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党政治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是一个不断发展、充实和完善的过程。因此,研究华盛顿的政党政治观,对于全面评价华盛顿,对于多角度研究美国政治思想史,对于科学认识资产  相似文献   

4.
政党政治是现代国家政治的一个重要现象。这种政党政治在俄罗斯表现为多党政治。它经历了萌芽、逐步发展的进程 ,其特点依然是杂、乱而不成熟 ,走向成熟还需一个漫长的时间历程。  相似文献   

5.
政党政治也称政党制度,就是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政党政治是属于与君主专制政治相对立的民主政治,其核心是掌握国家政权和进行政治管理时,必须由政党参与.政党则是一定阶级的一部分政治上最积极的活动分子,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实现本阶级或本阶级的某个阶层、某个政治集团的政治主张而围绕着夺取或巩固政权所结成的政治团体.因此,任何一个阶级的政党都集中了一大批代表本阶级利益的职业政治家.正如列宁所说:“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能取得统治地位.”所以,政党政治也可以说是政党代表阶级,政治家代表政党来行使政权、管理国家,实行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形式.  相似文献   

6.
一、内涵之区别 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在科学内涵、外延范围、活动层次、核心内容、功能实现等方面都有重大差异。前者是属概念,后者是种概念。所以,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同日而语。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把政党政治看作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由政党掌权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政治。其性质定位属于民主政治,是民主政治既有发展但又发展不够充分的产物,因而是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政党政治是政治类型的划分,而不是政党类型的划分。与政党制度相比而言,政党政治是政党制度的上位概念,它侧重于政党履行政治职能的本质内容的揭示。  相似文献   

7.
一、政党政治的含义及民初政党政治的实质 政党政治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议会或总统竞选,由占多数议会席位的政党联盟负责组织政府,或者由获得多数总统选票的政党联盟负责组织政府的政党控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总称。 民初的政党政治是民国初年以宋教仁为首的一些迷恋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同盟会会员,幻想在袁世凯当权条件下,通过“政党竞争”发展实业等措施采扩大和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进而组织责任内阁,把中国政治纳人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轨道。宋教仁认为:“以前是旧的破坏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时期。以前对敌人是拿出铁血精神,同他们奋  相似文献   

8.
90年代“民初政党政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民初政党政治特色的成因”、“民初政党政治中的主角”、“民初政党政治的评价”三个主要问题的研究展开述评,认为:民初政党政治所表现出的多党林立、分合无常等特色,除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历史原因外,还有中国人对政党功能认识上的误差;充当民初政党政治主角的不只是革命民主派的政党,还有立宪派的政党和买办官僚军阀的政党,这样才是完整意义的“民初政党”;民初政党政治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使中国民众初步了解了何为政党和政党政治等问题;民初政党政治失败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政党政治与宪政的相伴相生是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最突出特点,二者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这种密切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宪政的发展为政党政治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而且宪政的发展为政党政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不仅体现在宪政的精神就是政党政治活动的宗旨,而且还体现在宪政的原则为执政党提供了行为准则.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宪政就是政党政治之维.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政党政治论新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党政治发源于西方。在中国,经由孙中山的介绍以及理论上的阐释和发挥,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政党政治论。然而对于孙中山的这一理论,人们往往不愿去作积极的审视,或者将其与孙中山后来所强调的“以党治国”对立起来,借以证明孙中山晚年对于政党政治论的放弃。本文基于具体事实的分析,论证了政党政治论是孙中山所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和他的民权主义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肯定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的不可忽视的进步意义,同时指出其局限性所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表明,政党在现代民主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国际环境因素,影响了韩国政党政治的演变。而韩国政党政治的演变又反作用于南北统一问题:政党政治的反复影响南北统一进程;政党政治的民主趋势又有利于南北尽早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政党政治活动的第一个高潮,其外在形式很有些接近于西方式的竞争性政党政治模式,然而民初政党政治最终却以悲剧性的失败结束。民初政党政治产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都与当时的特定环境密切相关,它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牺牲品。因此从社会生态环境学的角度入手,对民初政党政治的发生及失败进行分析,力求以全新的视角剖析这一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独特现象,更好地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分别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步入现代化进程,各国经济市场化、社会多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广度、深度自然参差不齐。政党政治只能具体地存在于由此而彼此相异的情境中,只能与特定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形态发生"互构"关系。世界政党政治基本上可归入后工业社会、转型和新型工业社会、发展中社会的政党政治这么三大范畴。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政党政治。超越或落后于特定发展阶段、与特定政治生态不匹配的政党政治也一定不是"最不坏"的政党政治。  相似文献   

14.
政党政治和政党外交是当今国际政治领域中的普遍现象,政党政治的普及为政党外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国际活动空间。政党外交是政党政治在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一个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总体外交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政党外交。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15.
西方政党政治制度是比较成熟的现代民主制度之一,但如何对其认定和评价并不是很清晰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评价标准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公民选择是西方政党政治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稳定是其保障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是其目标条件,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才是真正意义的西方政党政治。西方政党政治是建立在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基础之上的,不宜简单地照搬照抄。  相似文献   

16.
加世纪以来,俄罗斯的政党政治经历了多次嬗变,其中的人为因素大于历史的和制度的因素,并且给俄罗斯的政治发展历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预计俄罗斯在较长时间内将保持一党(统一俄罗斯党)独大的多党制格局,但其未来政党政治的发展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纵观西方各国政党政治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当代西方政党政治已经发生了诸多异变,而这些异变又是与民主政治的本质背道而驰的.它从根本上不断蚕食民主的基础,直接导致了西方政党政治的危机和式微.  相似文献   

18.
纵观西方各国政党政治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当代西方政党政治已经发生了诸多异变,而这些异变又是与民主政治的本质背道而驰的。它从根本上不断蚕食民主的基础,直接导致了西方政党政治的危机和式微。  相似文献   

19.
执政形态:政党政治研究的一个新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形态”是政党政治研究中的一个新范畴,它涵盖执政理念、执政机制、执政方式、执政生态、执政合法性、执政规律、执政历史等与执政相关的一系列概念。这一范畴是对执政党理论的一种新的理论探索和概括,对于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政党研究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两党政治格局自加拿大联邦建立时起就成为加拿大政党政治的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保守党的分裂以及改革党和魁北克集团两个新政党的崛起,两党政治力量对比严重失衡。进入21世纪后,两个右翼政党保守党和加拿大联盟合并成立新的保守党,两党政治重新成为加拿大政党政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