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收藏》2020,(10)
正战国时期赵铸币,流通于三晋、两周地区。赵国在当时是战国七雄之一,商品经济较为发达,货币形制也比较复杂,且种类繁多,富于变化。纵观整个战国时期,赵国境内所流通行用的货币形态,大致上可分为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三孔布、刀币、圜钱等几大类别。在赵铸币中,地名为"蔺"字的货币,就有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小直刀、圜钱五种,其中小直刀与圜钱甚为少见,属珍稀品种。地名为"离石"的货币,在形制上亦可分为尖足布、圆足布、  相似文献   

2.
贾晖  刘伟 《收藏》2014,(12):88-89
华夏古泉网于2014年10月30日推出了聊天室语音拍卖精品专场,共推出拍品46项,成交45项,成交率为98%。此次上拍泉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全部拍品一出现在预展现场即让人眼前一亮:先秦尖足布珍品“繁峙”传形,首次上拍的“洪武通宝”折二背“京”,及三枚清代雕母更是灿若明星。  相似文献   

3.
陈康 《集邮博览》2003,(1):52-5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同样唐代的钱币在中国货币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是因为唐高祖在武德四年(621年)废止实行了700余年的五铢钱制,开始铸行“开元通宝”,“开元”意为开新朝之元,开新币之元。“通宝”意为通行宝货,旧谱家亦将其释为“开通元宝”。通宝体系的钱币更新了五铢体系,一直沿用到废止方孔钱的使用,共实行了1300余年,以大钱为1两,革新了秦汉以来以廿四铢为1两的旧制,这是一项伟大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李良 《收藏》2001,(7):61-61
总第98期《一枚罕见的“圣宋元宝”》刊登后,收到读者来信称“此钱我处泉友多有见到”。我随手翻阅资料,不禁摇头顿足,方知自己“大意失荆州”,仅根据作者寄来的附图,轻易表态,将常品行宋“圣宋元宝”混同“通宝手”版别。“圣宋元宝”常见品与“通宝手”版别的区别,虽然细微,但身价相差百倍,两者之不同乃属于初涉泉河A、B、C之类的常识。该文作者限于泉识,行文讹误本不为怪,而作为一名足涉泉河多年的栏目主持人,由于粗心,竞一时末看出破绽,对所附图片未与有关资料详细对照,贸然编发,还自以为是地加了一段按语,思之,实在令人汗颜。  相似文献   

5.
袁水清 《收藏》2012,(6):72-74
中国古代货币的纪地铭文多为一字,如先秦圜钱中的“共”“蔺”“垣”等;也见有两字及其以上者,如宅斤布中的“阴晋”“安邑”“甫反”等。在方孔圆钱中迄今所见系列单字纪地者,以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845年)始铸之会昌开元通宝24种纪地钱为最多(如图)。唐武宗李炎崇尚道教,迷信神仙,在位时推行反对佛教的政策,于会昌五年禁止佛教,...  相似文献   

6.
梓荃 《收藏界》2011,(7):81-83
"开元通宝"是唐初货币,往往被认为是贞观盛世的代表。实际上,"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李渊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所铸,属于非纪重货币,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是唐朝统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影响了中  相似文献   

7.
马定祥 《收藏》2008,(3):128-129
在洋洋大观的中国钱币中,能称得上珍品的可谓凤毛嶙角。占钱中有“天显通宝”“大齐通宝”“建国通宝”等;银币中有“吉字一两”“湖南”“陕西”“福建光绪壹圆”等;铜元中有“江西辛亥大汉”“安徽九星十文”“江南甲辰二十文”“四川当三十”等;纸币中有“中统宝钞”“甘肃司钞”“湖北壹大元祖票”等,不胜枚举。对于这些久享盛名的大珍品,或许人们早已悉知,  相似文献   

8.
张建功 《收藏》2010,(11):114-116
新疆因其独特的地理和历史原因,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奇钱珍品,唐大历、建中年间(766年~783年),在安西(今新疆库车)地区所铸造的“大历元宝”和“建中通宝”两种钱币,便是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9.
袁华惠 《收藏界》2012,(1):66-66
元代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奋起,农民起义运动风起云涌,形成许多地方割据政权,并铸造了各自的货币,其中有张士诚的"天佑通宝",韩林儿的"龙凤通宝",徐寿辉的"天启通宝"、"天定通宝",陈友谅的"大义通宝",朱元璋的"大中通宝"。这些钱币由于铸量不多,存世稀少,如今大多已成为珍稀品种。  相似文献   

10.
魏咏柏 《收藏界》2013,(12):92-92
几年前,我在古钱市场淘到一枚“唐国通宝”,此钱直径约2.5厘米,重约4.5克,钱面篆书“唐国通宝”四字,体正势圆,字迹工整,笔法秀丽。  相似文献   

11.
誓戎 《收藏界》2010,(7):81-82
我的藏品中古币占的比例最大,古币虽小但它们在文物中的地位不可小觑,一枚小小的古币可以折射出那个朝代的经济状况、冶炼技术、书法水准及人们的审美情趣等。我收藏的古币大约有千枚,主要是清朝币和宋朝币,其他朝代的币也有但数量小。这上千枚古币绝大部分是普品,珍品也有却只有那么两枚,是北宋的小平“崇宁通宝”和元代的小平银币“大朝通宝”,特别是小平银币“大朝通宝”值得向大家重点推荐。  相似文献   

12.
温苏 《收藏》2009,(5):119-119
笔者藏有一枚清代“道光通宝”钱,较为特殊。该钱直径27.5毫米,厚2毫米,重8.2克;面文“道光通宝”中的“通”字为双点通版,背文为满汉文“宝临”。其铜质精良,铸工尚可,包浆熟旧、自然,唯钱文稍显粗糙(见图)。  相似文献   

13.
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铸行“圣宋元宝”、“圣宋通宝”钱。通宝分为小平光背和小平型背“当伍”两种,居中国古钱珍品之列。笔者珍藏着一枚“圣宋通宝”钱,径24毫米,穿5.5毫米,厚1.5毫米,重4.2克。小平光背“圣宋通宝”在查阅过的钱谱里只发现三种版式。笔者所藏这枚钱,同《历代古钱图说》第95页1033号“圣宋通宝”拓片文字两相比较,字体、风格、气韵颇为相似。后者字迹清晰,毫  相似文献   

14.
邹桂山 《收藏界》2010,(10):77-77
有元一代的市场货币流通,采用交钞和铜钱并行的方法,因而在整个元代中金属币铸造较少,只有在早期武宗和后期顺帝至正两朝铸造了一定数量的“大元通宝”及“至正通宝”。至今市场上还能见到蒙文“大元通宝”和汉文“至正通宝”,其价格均不太高。  相似文献   

15.
一、会同通宝“会同通宝”为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年间(公元938-946年)所铸造,辽史无记载。1989年辽宁省凌源的冯毅先生在朝阳废品站的铜堆中拣得一枚。1990年3月,经戴志强先生鉴定后,确定为辽代钱币大珍。“会同通宝”前所未见,弥足珍贵。2005年“会同通宝”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钱币春拍专场  相似文献   

16.
周少华 《收藏》2008,(2):121-121
咸丰宝武局铸钱,分通宝、重宝和元宝三大类。小平为通宝,当五、当十、当五十为重宝,当百为元宝,共五等面值。从钱文的“宝”字来看,“尔”宝居多,为常见品。“缶”宝则少见,尤其是当五的,很难寻觅到。马定祥先生主编的《成丰泉汇》中将其定为一级三星,目前为仅见品。  相似文献   

17.
贾晖  刘伟 《收藏》2013,(1):94-95
行情综述华夏古泉网聊天室精品竞拍2012年古钱币秋拍成功结束,本次拍品的特点是数量较以往有所减少,但精品率有所提高,珍稀品种包括“嘉靖通宝·五钱”、“光绪通宝”宝源宫钱、“靖康通宝”折二等,中档品种也以上美品至极美品为主。从成交结果来看,尽管成交数量有所下降,总成交金额反而有所增加。其中洪武通宝·北平·十成交价2.5万...  相似文献   

18.
冯明杰  冯馨郴 《收藏》2012,(8):71-72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农民起义政权曾铸行过自己的钱币,这些货币一般铸量不多,加之起义政权存在时间短暂,流通范围有限,尤其是农民起义失败后藏匿这些钱币可能被视为叛逆,故其传世较少,多被藏界看重。“天定通宝”钱为元末起义军首领徐寿辉在湖北蕲水称帝后,于至正十九年(1359年)改年号为天定时所铸。  相似文献   

19.
王吉祥 《收藏》2007,(9):134-134
笔者痴迷古泉20个春秋,2007年春喜获一枚战国桥足布“阴晋半釿”(见图),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变成现实,真乃人生一大幸事。是品布币出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通长4.2厘米,足宽2.8厘米,首宽1.6厘米,重6.5克。其品相甚好,通体红斑绿锈,坚实入骨。钱文古拙朴茂,笔画流畅自如,属开门见山之物。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6,(17)
正蚌埠市博物馆的藏品中,元末农民起义军钱数量较多。1988年市区青年街基建工地出土一处钱币窖藏,共有5个品种总计22枚,其中龙凤通宝折三3枚,天佑通宝5枚(包括背篆书"叁"1枚、背"五"4枚),天启通宝折三1枚,天定通宝折二、折三7枚,大义通宝折三6枚。此类钱均属元末农民起义军政权货币,地域性强,铸期短,铸量少,在同一窖藏中出土如此众多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