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是产权制度改革。MBO为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具有现实的意义。但MBO在我国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的阶段。MBO的多个环节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本文从收购主体、收购定价、资金来源、社会风险、企业后续发展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MBO实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取得进展,企业产权多元化正成为国企改革的主要思路和发展方向。管理层作为一类产权主体的出现,使得MBO成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一种可选方式。通过实施MBO,能够较有效地解决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激励不足的问题,并为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退出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管理层借助实际的控制权采用不舍法手段迫使政府接受收购请求,使得MBO成为了“合理合法”侵占国有资产的最佳通道。分析我国企业实施MBO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我国MBO发展提出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当前,MBO已成为企业并购活动中的一个热点,作为产权改革的手段之一,MBO对深化企业改革将发挥有效作用,同时也出现不少困难。文章对我国MBO的实施所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探讨.并据此提出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上市公司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渐出现了MBO的新形式。但由于MBO在我国刚刚起步,在价格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致使出现较多问题。因此,本文欲从MBO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MBO在价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MBO浮出水面的大背景是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本文紧密结合中国MBO的大环境,以MBO的焦点——“定价”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MBO定价之所以引发争议的深层次原因。作者认为以每股净资产为标准评价国有股定价是否公允是有待商榷的,提出把定价的争议归因于国有企业的收购主体是管理层,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有误导性的。有理由相信,随着政策环境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MBO作为一种调整产权关系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新手段,必将对我国的企业改革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源起于西方国家的管理层收购(MBO)对于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激励管理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MBO是舶来品,其在我国的实施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和障碍。本文着重从MBO的主体方面入手,论述了我国在实施管理层收购过程中的法律障碍,提出管理层收购应用于我国国企改革的法律对策,以使MBO本土化更加可行。  相似文献   

7.
MBO自从上世纪末引入我国,就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国资委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进一步蔓延,叫停大型国有企业MBO,更是让这一话题再度升温。文章通过介绍MBO的概念、特点以及我国MBO的发展现状,从盈利能力、持股比例和股利政策等财务角度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并在肯定MBO的积极作用的同时,针对MBO在我国现实执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各地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中,管理层收购(MBO)被付诸大胆的尝试。尽管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律环境欠缺,MBO仍由默默无闻的个别行动发展而成近年大规模涌现、并引发理论界、政府及公众热切关注和争论不休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MBO中,多是以协议转让非流通股的方式完成的,因此转让股权的定价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制定科学的转让价格,保证上市公司MBO的公平合理,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MBO进程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以8家上市公司的MBO定价为例,分析了定价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科学的定价及在定价中应完善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经营的委托代理制度未能真正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陷以及由此带来的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中国的MBO改革不是国际意义上的MBO,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并缺乏公平和效率。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步伐缓慢,政企还是难以分开,产权和责任无法明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应该是进一步的民营化,股权进一步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收购兴起于80年代西方的杠杆收购浪潮。随着“国退民进”改革趋势的挺进,管理层收购对我国企业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经营者长期激励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环节,而管理层收购为建立经营者长期激励制度开拓了新的途径。从理论方面分析,管理层收购是属于人力资本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企业并购理论的交叉学科课题,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而在实践中,管理层收购在我国一定范围内已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具有中国特色的MBO也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我国法律环境不完善,而国企改革的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机制问题和社会问题,MBO实践中面临着管理层收购的收购主体、融资方式等方面的法律障碍问题。信托制度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规避相关法律制度的约束,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可行的方法。从这点出发,本文作者认为: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背景下,信托模式是我国MBO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MBO定价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3月27日,财政部发至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财企便函【2003】9号)。文件建议:"在相关法规制度未完善之前,对采取管理层收购(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行为予以暂停受理和审批,待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措施后再作决定."这样就意味着曾经热得发烫的MBO将暂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4.
以企业理论的视角研究要素市场化,指出企业家才能这一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是中国国企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而改革程序的公正又是改革本身公平与公正的前提。在未实现企业家才能的市场化亦即经理人市场尚未建立之前,就大范围地推行国企MBO,不符合企业理论与要素市场化优先观点下的国企改革次序。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MB0被叫停的情况下,各种曲线MB0层出不穷。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我国上市公司曲线MBO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讨论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以加强对上市公司曲线MBO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MBO)是企业并购的一种收购方式,它对完善管理层激励机制有积极作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大大推动着MBO移植中国的进程。但对照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和实务,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运用MBO如过程中存在着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亟需采取恰当策略、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对企业的有效整合、降低代理成本、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等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企业MBO现有的融资模式尚不成熟,必须根据国情和实行MBO的企业实践,探索适合我国企业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