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们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必须在词语教学方面纠正当前存在着的四种偏差。 偏差之一是过于简单浅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很多教师仅将课本或参考书上面的词语解释搬到黑板上,学生又把它搬到笔记本上,读一读,背一背就算完事。这样进行词语教学,学生很快就会将绝大部分内容忘记,即使没有忘记也用不上。 一是教学内容过于浅显。解释词语应是解生词。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电视广播里经常看到听到,而且都已经理解又会使用的词是熟词,有时它们虽然在课本上第一次出现也没有必要多作解释,但是经常有人把极其简单连三  相似文献   

2.
过去,我在词语教学中,往往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在讲解课文前或在教课中,把课文中的词语一一找出,解释在黑板上,让学生抄下来,在自习课时哇哇哇地死记硬背,并美其名曰“扫清课文中的障碍”。这样,一本书教完,学生抄的词语满本,背得学生头昏眼花。到了期中期末复习考试,很多精力也花在背诵词语解释上,浪费了时间,加重了学生负担,而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运用。  相似文献   

3.
包建新 《教学月刊》2003,(10):38-40
在阅读教学中 ,大部分语文教师要在教读一篇课文前做这样一件事 :把课文中重要的或学生陌生的词语列出来 ,进行解释。这就是在扫清阅读障碍。解释的内容一般是音、形、义三方面 ,有时也说说词语的结构、用法或与词语有关的历史掌故等。这些自然都是十分必要的 ,但似乎很少有教师注意到引导学生感悟词语本身所具有的质地和芳香 ,尤其是教生字生词时 ,以为把它解释出来 ,在阅读中不成为障碍便足够。其实 ,这样做在很多情况下未能抓住词语教学的最关键因素。还是先从《荷塘月色》中摘取几个例子来说明吧。(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的语文课中,有些教师仍把词语教学单纯当作为讲读课文扫除障碍的一种手段,常常在讲读课文前摘出生词单独解释。解释时又往往是依照字典、词典的定义,领着学生在概念上兜圈子。这种以词解词的死板方法,既不具体、生动,又不便于启发学生理解掌握词义,而且很容易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那么,词语教学怎样搞效果会好一些呢?结合过去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 讲解词语,不但要注意生词,还必须同时注意熟词。这里所说的熟词,是指学生虽然略解词义,但运用起来容易出错的词语;在课文中有特殊意义、用法或起关键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预习新探     
潘江国 《湖北教育》2002,(11):46-46
一、要改变对预习的传统观念,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去自学探究。过去,我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常常把预习局限在读读课文,自学生字,背背词语意思等,把学生框在一个模式里,被动地去应付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如果我们真正的把预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去自学,那么,学生就会尽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按照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应顺应儿童喜读爱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儿童多读多背,把古诗的教学重点放在读、背、识字与写字上。因此,教学中古诗内容教师一般不宜主动地去讲,只须对生字、新词稍加解释即可,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只作简要的回答,要把课堂教学时间用在熟读诗文与识字、写字上,不宜作逐字逐句的讲解。既要求学生熟记成诵,又不作词语解释,这会不会加大古诗的教学难度?许多低段语文教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只要熟读熟背,这些古诗除了个别词语外,是并不难理解的。即使…  相似文献   

7.
每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而这些词语也往往成为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思想内涵的绊脚石。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背诵一些抽象的词语解释条文,或机械地解释词义,往往使学生一知半解;或机械地人云亦云.并不能真正懂得词语的意思,更不能领悟到这些词语在文中所起的表达作用。下面,笔者就以几则名师的解词教学片段谈谈他们的解词艺术。  相似文献   

8.
一、不能要求学生背词语解释很多老师要求学生一字不落的背词义解释。当学生把“花衣裳”的“花”解释为“衣服的颜色有很多种”时,老师认为是错误的,必须写成字典里的解释“颜色杂”。这背离了教材及“大纲”的精神。语文教材不要求背词的解释,“大纲”对词语的要求是...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词语解释的现象还不少。考试时,有的教师对词语解释的要求也过死。这种情况值得研究。我们知道,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词语教学是讲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词义教学又是重要的一环。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词义,就无法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掌握词义又是一件很细致的事情。解释词语要力求简明而确切,不要用学生不懂的词语去解释词语。有的老师习惯于把需  相似文献   

10.
词语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于永正老师的《小稻秧脱险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一课的词语教学读演结合,促进理解,妙趣横生,成为中年级阅读教学中词语理解与训练的典范.一、整组词语,“境”中理解初读阶段,于老师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然后,让他们把不懂的词语写在小黑板上.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主题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统治地位。一篇课文,无论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它的主题总是一定要教师分析讲解、学生听记掌握的。就是对于一段文字、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的教学。也要给贴上“主题需要”的标签,给学生挖掘其中的思想主题。否则,这篇课文的教学似乎彻底失败。在主题教学中,又十分讲究“知人论世”的解读原则。教师讲授课文时,总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  相似文献   

12.
讲解词语,重要的是要把词语的含义讲准确,这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词语用法的基础。所谓把词语讲准确,就是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讲清讲准词语在具体课文里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对这个词语的意义和感情色彩都有正确的理解。在学生的作业中,由于他们对词义理解片面而造成词语运用上的毛病并不是少见的。譬如,我在学生的作业中看到这样的句子:“天汾小学是举世闻名的。”“下课了,老师溜出教室。”显然,句中“举世闻名”、“溜”两词都用错了。“举世闻名”就是名闻全世界,用它来说明—个小学是大词小用;“溜”,是偷偷地跑开的意思,含有贬义,用它来说明老师走出教室就不恰当。学生这种运用词语的毛病,是与教师没有真正讲清楚这些词语的意思有关的。怎样把词语讲解准确呢?我认为,认真备课,教师先弄懂课文里词语的含义,是讲清讲准词语的先决条件。在备课时,教学参考书上的词语解释可以参考,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因为在一篇课文里,  相似文献   

13.
[案例]前几天听一位教师讲《剪枝的学问》一课 ,学生初读课文后 ,教师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再读课文 ,让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尔后 ,他分别请5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 ,在学生读到相应的自然段时 ,教师把“满怀好奇”一词板书在黑板上 ,并告诉学生这是文章中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又提醒学生下文还有一些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在听其他同学读课文时注意把它们找出来。课文读完 ,学生也分别找到了其他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教师也一一把它们板书在黑…  相似文献   

14.
华丽 《考试周刊》2011,(70):65-67
说起小学语文第一课时中的词语教学,我的眼前不禁浮现这样的情景:课前,老师把生字组成词语挨个儿写在一块小黑板上,在生字上注好拼音:生字中容易写错的笔画用红色或黄色的粉笔突出来;写了满满一块小黑板(生字表上的“三会字”是总归要写的,绿线里面的“两会字”就看情况了)。课上,老师就把这块写满生字词语的小黑板挂起来,逐个地反复地读,记字形,解词义,还要扩词、造句……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起码有一半花在这里。结果呢?词语会读了,理解还停留在读词典上的解释的阶段,甚至没有充分的时间把融入词语的课文读通顺、流利。细想之,问题就出在这样的词语教学上。  相似文献   

15.
王瑞立 《成才之路》2010,(35):17-17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同时娶把尊重客觋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英语老师经常会这样抱怨:“不知为什么,我有的学生跟磁带听读课文都那么多遍,还是记不住,不会背课文!”或是“我对学生都解释了几百遍了,总还有部分学生,不能理锵!”  相似文献   

16.
李雪玲 《师道》2005,(10):32-32
那是在学习《口技》这一课时发生的事。这篇课是要求学生背诵的,我也很早就提醒了他们在预习和上课时要有意识地记忆。只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爱玩的性格使他们忘记了这件事。但我以为他们还是有人可以背出来的,就算不是很好,也差不多能完成。于是我满怀信心地问:“可以把《口技》一背出来的同学,请给大家背一背。”刚才还很兴奋的学生,马上就安静下来了,没有一个举手的,都把头低下了。我在教室里巡视了一番,大家沉默了一阵,还是没有人把手举起,连成绩最好的小敏也没有举手。我此刻才明白了:他们背不了。  相似文献   

17.
阅读和写作,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词语。不识或不懂词语,阅读就会遇到障碍,所谓“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可见词语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怎样进行词语教学,我认为教学词语也必须重视能力训练。下面简要谈谈我教词语的方法。一、让学生查字典。我改变了词语的传统教法,要学生在预习时将课文中的生词找出,逐一查字典,写出  相似文献   

18.
<正>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形象,化难为易对于朝鲜族学生来讲,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有些词语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课文后面"词语库"中的解释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但有些词语只是直译过去的,学生根本不理解,这时,运用电教媒体,便可以使这类问题迎刃而解。在学习《丑小鸭》一课时,文中的"篱笆"一词,学生比较陌生,解释起来又比较耽误时间,这时,只要运用Power Point中的"超链接"功能,在词语上链接一张篱笆图片,学生一看就会明白,  相似文献   

19.
王珊萍 《考试周刊》2014,(83):51-52
<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深入钻研文本,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文本。钻研一篇课文前,先要通读一遍,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做出"预设",或查字(词)典,或对照近、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再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难以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  相似文献   

20.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崔峦在他的长篇报告《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中曾这样说:低年级可以把重点放在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学习积累词语。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担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上。然而,目前的很多阅读课却忽视了词语教学。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意思,或死记硬背词语解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样的词语教学,能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吗?课标在低段阅读教学目标中也提出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由此可见,词语教学必须要引起重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引导学生感悟词语内涵,促进积累与运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