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家长朋友跟我说:孩子决定着家庭的气氛,孩子争气,家长就没有什么大的烦恼,就算自己在工作中有些不愉快,但争气的孩子会给家长带来心灵的慰藉;如果孩子不争气,家长就不会有好日子,好心情,心里总有阴影掠过的感觉。是啊!我们中国人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事业成功的家长希望子承父业;事业不成功的家长则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圆梦人。但这只是家长的一相情愿,家长忽略了孩子同我们一样具有独立人格,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应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让他们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刘艳兰女士和她的爱人对孩子可谓费尽心思。为了给李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规范着自己的言行,这的确是很正确的教育方法,效果也不错。但在李涛升  相似文献   

2.
家长肯为自己的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并且都会尽力而为。许多家长愿意在家里和孩子一起支持教师的工作,尽管他们很少主动要求帮助教师,然而,这并不说明家长失去了兴趣。如果教师请求帮助,大多数家长都愿意与教师合作。然而,家长需要教师请他们,也需要教师指导他们如何帮助。Carnegie学业成绩委员会报告指出,那些工作很有成效的教师都让家长介入了自己孩子的家庭作业。 这篇文章指出了家长应该怎样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家长在家里参与孩子的读书、听力训练、看电视  相似文献   

3.
他们在处理孩子教育问题上更多的是从自己孩子的特质出发,而不是去看别人怎么做。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很自信,也信任孩子,这样他们向孩子传递的积极向上的东西也就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受家长的影响也很自信,也学会了信任他人。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它的起点就是家长自身生活态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家长指导孩子读书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将来不再需要指导,因此要尽量让孩子自己读,自己想。当孩子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时,要教会他们查字典,自己去学这个词的音和义,时间长了孩子就可以脱离家长这根“拐棍”,独立阅读了;针对孩子看书只图热闹、不动脑筋的毛病,家长最好在布置孩子读书之前自己  相似文献   

5.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给孩子什么都照顾得好好的,为孩子创造了一切条件,可孩子却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长得体魄健壮、心智发达,他竟然常常感到不快乐,这是为什么?其实家长应该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一:不了解孩子,不懂得孩子的需要。我们所讲的家长不了解孩子,是指家长总是用自己的思想去揣度孩子的心理。他们很难客观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以孩子的心理思考这个世界。因此,尽管他们满足了孩子的种种物质要求,但那往往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所以仍不能使孩子快乐。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新学年章程     
暑假结束,孩子又迎来了新学期、升入了新班级。这时,他会意识到自己又长大了,同时又很想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样。这就需要家长给孩子以帮助。 生活自理能力 随着升班,孩子们在生活自理方面,面临许多新的要求,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合他们做的事,鼓励孩子自己动手。 小班的孩子,家长要让他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脱鞋子和衣服,自己如厕,自己睡觉等。  相似文献   

7.
淘猫妈 《家长》2009,(2):42-43
他们在处理孩子教育问题上更多的是从自己孩子的特质出发,而不去看别人怎么做。也就是说创意对自己很自信,也信任孩子,这样他们向孩子传递的积极向上的东西也就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受家长的影响也很自信,也学会了信任他人。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它的起点就是家长自身生活态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家长:评小红花可以算是幼儿园里很常用也很传统的一种奖励方法。但实际上,每到周末,一些手里拿着小红花的孩子向他们的父母报告本周的好消息,一些两手空空的孩子则回避家长有关小红花的询问,另有一些孩子和家长对此却是漠不关心。因此,老师、孩子和家长对这一做法的看法,是值得研究的。老师: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这是他们最初的荣誉感的表现。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摘     
孩子只有一个童年在一个有关教育的座谈会上,一些父母在谈论“儿童权利”这一问题时心情十分复杂:从理性上讲,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各种权利完全是正确的,但又担心一旦把权利还给了孩子,子女不再接受自己的教育怎么办,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家长们的忧心不无道理,这倒不是他们对自己的子女缺乏信心,而完全是因为他们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仔细想想也不难发现,许多家长在谈论上述担忧时,其实也就找到了自己与孩子沟通的理由和办法。正像许多父  相似文献   

10.
轻松做家长     
叶敏 《教育导刊》2003,(4):54-56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强,家长们白天应付繁忙的工作,晚上陪孩子,有些家长晚上还要进修,这就使工作、学习和家庭教育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家长们苦不堪言,他们常说:“顾了自己,丢了孩子;顾了孩子,  相似文献   

11.
睦言 《家长》2010,(8):7-9
在如今的家长中,“70后”“80后”占了很大比例。这部分家长多数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对如何教育孩子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因为他们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无法把自己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又不甘心把家中的“独苗”交给与他们教育理念不同的老人,所以这部分家长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或送到设有住宿部的普通学校中让孩子住校。  相似文献   

12.
现在孩子是在父辈、祖辈多人照顾下生活、长大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成人关怀备至的照料中。因此,他们自己做事和克服困难的机会,也被剥夺了。所以,现在的孩子的依赖性极大,这对孩子来讲是非常不利的。为了弥补上述的不足,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就是说要给他们机会。并且耐心教他们。所谓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无非是自己吃饭、穿衣、独自睡觉等。看来这是极简单的事情,然而却很难做到,这首先表现在家长方面。家长一怕反复地教麻烦,不如替他做来得方便。再怕耽误时间,不如替他做来得快些。…  相似文献   

13.
失言的风波     
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个好老师,孩子们喜欢我,家长们也爱跟我聊聊他们的孩子,每天我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孩子中间,谈笑风生地面对家长,这一切真好。但是因为这件事,我对自己是不是好老师开始怀疑了。  相似文献   

14.
孩子小时候,我们把他们当作完全不能自理、没有生活知识、不具备独立人格的婴幼儿来"养"。我们养孩子、疼孩子、宠孩子,把孩子看作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跟孩子不分你我。孩子到了八九岁,突然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敢对家长说"不",敢与家长对着干了。这是孩子成长中  相似文献   

15.
德龙 《家长》2001,(Z2)
孩子和成年人一样,常常会因紧张、困惑等而产生心理压力。问题是,他们往往无法顺利、正确地找到自我调节的方法,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呢?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时间许多家长让孩子业余时间学画画、学唱歌、学外语、学电脑等等,这些活动大量占据了孩子的课余时间,孩子会感到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家长应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时间独处,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家长不要去干预。  相似文献   

16.
做孩子的朋友为什么有的家长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却最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这就像用眼睛看物体,当物体离眼睛太近了,进入了“盲点”,反而看不清楚了。一个重点中学的尖子班开家长会,来的个个都是极为负责任的家长。其中有专家、...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德育》2012,(9):75-77
自主决定,指家长凡事多与孩子商量,最后由孩子决定。当孩子的意见与大人相同时,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这是他们自己的主意;当孩子的意见与大人不同时,家长要通过讨论分析,帮助孩子正确选择,而不是强制孩子盲从。  相似文献   

18.
王瑛珠 《幼儿教育》2014,(26):22-24
亲爱的托、小班孩子的家长:你们好!对于孩子来说,上幼儿园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心理断乳,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所经历的心理考验并不逊于孩子。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之后对老师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这深深反映出家长内心的担心和忧虑。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家长减轻焦虑情绪,但对于那些爱子心切的家长来说,他们在孩子新入园的日子里还是无法从容应付,心里充满压力。从我自己多年  相似文献   

19.
刘永花 《成才之路》2014,(21):34-34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在大多数人眼里这部分学生成绩较低、素质教差,很多还是问题少年。殊不知正是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比那些所谓的优等生需要更多理解、需要更多支持、需要更多的“爱”。对于他们的“差”,我们更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一、家长多“爱”他们一点点 近年来,周围的家长都十分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教育,从小让小孩多识几个字,多背几首诗词,会做多少道数学题,认为这个是最为要紧的。多少年来,家长对智力教育也重视了,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训练班等。家长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教育,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是无可厚非的,作为父母谁不希望孩子掌握的知识多、成绩好,谁不希望孩子聪明啊!但是,很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忽视了对自己孩子的个性发展教育。个别家长甚至把孩子当作自己梦想的延续,而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便会失望、抱怨,随后加之孩子的便是冷眼、辱骂、甚至是责罚,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就会找个出VI去释放,许多孩子的“差”就源于学生家长的“压”。  相似文献   

20.
“孩子是我们的一切,是我们的全部希望。”这几乎成为现代社会中家长们的口头语,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总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家长身份,认为孩子的可塑性大,完全可以根据父母的意愿任意加以塑造:要他们学什么就学什么,要他们怎样学就怎样学,要把他们培养成什么家就可以成为什么家。有许多家长顽固地坚持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