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误区一:认识上存在偏差,口语交际处于单项活动,缺乏交互性 [案例]一位老师正在执教一年级口语交际《借铅笔》。“同学们,图上画了哪两个小动物呀?”“小猴和熊猫。”“两个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小猴向熊猫借铅笔。”“小猴会说些什么?”“熊猫又会说些什么?”……就这样,老师在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们就图说图,似隔靴搔痒,与己无关,一个个神情淡漠,兴味索然。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要在双向互动上下功夫,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变“单一交际”为“网状交际”,要围绕话题精心设计多个回合、多个情境,让生与生、师与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网状的口语交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互动的交际的过程。1.双向互动性显性的话题。如教材里“小猴借铅笔”这个话题,有这样的文字提示: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是怎么做的?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和熊猫,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  相似文献   

3.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儿童的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与人们的言语交际中,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今社会需要每个人都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口语交流 小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要他们态度大方、有礼貌、言之有序地进行口语交流,却很困难.为了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训练,使口语交际练习建立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如教学“借铅笔”一图时,教师可以先根据思考题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并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同学之间借学习用品时的情景,说说向别人借东西或还东西时应是什么态度,该怎样说话.然后根据图意连起来,把“小猴向熊猫借铅笔,用过之后把铅笔还给熊猫”的过程讲清楚.由于这一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联系,因此学生说得很好,课堂气氛很热烈.最后,让学生当堂演练借东西和归还东西的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你说我说4”。教材简析:《大家都要讲礼貌》是在看图的基础上的口语交际练习。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话题,并配以贴近学生生活的4幅画面,缩短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话题有意义,有趣味儿,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有三个内容:1.认真看一看4幅图的内容。2.想一想图中的人会说些什么?3.和同学演一演,说的话既要符合图意,又要讲礼貌。设计理念:口语交际是对话双方进行交际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本节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相似文献   

5.
小猴修门     
小猴什么事都不会干,穿衣、洗脸、吃饭都要妈妈帮忙。小猴上学了。有一天,教室门坏了,熊猫老师要带小猴去修。小猴着急地说:“我不会修啊!”熊猫老师鼓励他:“不要紧,我来教你!”小猴为难地说:“妈妈说我还小,啥也学不会!”熊猫老师安慰他:“那好吧,我们来做游戏。你能去找几块木板吗?”“能!”小猴高兴地找来木板。熊猫老师指着门洞说:“你能把木板钉在破的地方吗?”“行!”小猴信心十足,很快钉好了。熊猫老师表扬小猴:“不错,门修得很好!”小猴明白了,他一直在跟老师学修门。小猴修门@陈忠义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因此,在口语交际课上,首先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营造交际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动口说,给每个孩子以充分表达的机会,使每个孩子都能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本课的设计力图充分体现“互动”这一特点:在生生互动中激活思维,让学生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力,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转换角色,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在群体互动中展示成果,培养创新精神。这样,口语交际课就成为了孩子喜欢的自由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想说、敢说、要说,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我的家》是人教版小语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课。教学时既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让学生由模仿到创新,扶放结合,循序渐进,学会交际方法。[教学目标] 1.能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的家。2.在互问互答、互说互评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3.学说普通话,说话时态度大方,听话时认真,有礼貌。[课前准备] 老师:一张自家的“全家福”照片,红、黄、绿三色五角星,小红花,一顶皇冠,实物投影仪。学生:每人带一张“全家福”或家庭成员的照片。[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我采用“创设与生活实际相似的交际情境,努力在教学中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增加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作为这节课的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在与对方的交谈中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谈吐举止的得体,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交际内容1.课前,老师走进教室,要把“每天一句格言”的内容贴在黑板上,可是忘记带胶水了。老师用手指着一个小…  相似文献   

9.
口语交际课是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下的一种新课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那么,口语交际课应怎样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些什么呢?下面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新大纲指出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课就要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本课教学依据新大纲要求 ,以教材提供的“图”与“问题”所提示的口语交际的主题为依据来创设各种交际情境 :组织画展介绍、绘画设计 ,评选喜爱的画 ,小记者采访等交际活动。以看导说 ,以画促说 ,以演激说 ,从而化静为动 ,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互动。让学生在问问、答答、比比、评评等口语实践过程中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一、问一问 ,答一答———以画入课为激发学生乐于交际的兴趣 ,采用以画入课的方式。开课…  相似文献   

11.
[教学理念]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创设交际情境,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育学生人各有所长,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很有趣的动画片,请小朋友们认真看,仔细听,看完说说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相似文献   

12.
一、认水果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水果,你知道是些什么水果吗多媒体演示各种各样的水果,师生对话二、说水果1出示教学挂图、看图进行交际。师:图上有些什么水果学生用“有……有……有……还有”句式练习说话师:小朋友和小动物们看到这些诱人的水果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发挥想象点评:观察说话训练学生仔细观察,有序表达的能力;想象说话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说“我”所想。2拿出自带水果,看实物进行交际。先师生交际,再生生交际点评:教师利用实物进行师生、生生交际,把口语交际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师生…  相似文献   

13.
借铅笔     
一天,小猴上学忘记带文具盒了,他急得抓耳挠腮。小猴想了想,决定向同桌小熊猫借铅笔。小猴轻轻地说:“小熊猫,我今天忘带铅笔了。请你借给我一支铅笔,好吗?”小熊猫大方地说:“当然可以!”  相似文献   

14.
《小兔运南瓜》是“九义”教材语文第一册的口语交际课。这一课共有三幅图 ,讲述了一个小兔运南瓜的故事。下面根据教材内容和口语交际课的特点 ,谈谈本课的教学。一、看图说话 ,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1 .整体观察 ,说大意。首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连续的三幅图画 ,对故事的大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 :这三幅图中都有一个谁 ?还有一个什么东西 ?小兔要把南瓜怎么样 ?然后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练说。先自由练说 ,再同桌互说。力求说的句子必须通顺 ,要把意思表达清楚。2 .分图观察 ,说具体。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 ,教师应进一步指导学…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特别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许多一线的老师积极投身于口语交际教学,使新时期小学口语交际呈现了许多新的动态。一、口语交际渐趋互动性“课标”强调了“双向互动”在口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口语交际指明了方向。与其说口语交际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还不如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  相似文献   

16.
在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往往会遇到因冷场让教学无法顺畅进行的烦恼。其实,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以甩开冷场的尴尬,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症状一:参与面不广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中,往往是少数喜欢表现的学生乐于侃侃而谈,而绝大多数学生总是处于“倾听者”的角色,且年级越高,越是“金口难开”。这种学生参与面不广的问题,需要教师在交际过程中灵活地加以调整与指导,促使口语交际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言堂”。对策:丰富互动。由于口语交际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以言语为媒介的互动行为,因此,口语交际教学时应有“对象”意识。即让学生在多个连贯的互动情境中展开多种形式、多个对象的口语交际。在教学《夸夸我的同学》时,可以根据大屏幕上展示的一幅学生做好事的真实画面,安排学生向教师汇报这件好事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把一件事说具体,实现师生间一对一的互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夸夸自己心目中想夸的同学,实现群体互动;也可以请学生离开座位,大方地走到最想夸的同学面前真诚地夸一夸,实现学生与学生个体间的自由互动;还可以请学生或教师扮演记者采访被夸奖的同学,实现“记者”与学生的互动……这样,通过对象广泛的口语交际,使学生的语言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得到多角度、全...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互动"是指听与说、生与生、师与生之间多向的动态交流过程。"互动"是口语交际的显著特点,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是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那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提升学生素养呢?一、彰显双向互动,择机打破预设口语交际活动要彰显"交际"的特点,课堂上体现双向或多项的互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双向的角色意识,注意师生间的角色转换。在口语交际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起来,彼此交  相似文献   

18.
口语交际课是一门灵活、难以把握的课,老师常常感到与学生互动困难,而学生苦干无话可说。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经常是自以为准备得很充分了,预设得很精彩的一堂口语交际课,却常常上得并不精彩,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多数学生面无表情地充当“倾听者”的角色,这种学生参与面不广,互动困难的局面,着实让人感到棘手。即使学生愿意起来说,在说的时候仍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说话颠三倒四、无话可说、不敢说或漫无边际、说话不完整、不会说等情况。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如今的数学课上教师往往喜欢问:“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不失为一件利举。但片面的理解“轻结果、重过程”也会带来弊端。如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课标本第二册“多得多、少得多”一课时,这样教学:出示挂图,图中小猴有28块糖果,小猪有11块糖果。师问:谁比谁的糖果多得多?(生回答:小猴的比小猪的多得多)师又问:你是怎么想的?一生说:小猴有一大堆,小猪只有一点点。又有一生说:图上说小猴有28块…  相似文献   

20.
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口语交际课就是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实施双向互动,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真正交流起来,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激起学生的说话欲望,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使学生有话可说、想说、敢说、乐说。如何创设多种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呢?下面谈几种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