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吕茜琳 《云南教育》2002,(16):31-32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和特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意大利伟大科学家伽利略在青年时代不迷信权威,敢于对亚里士多德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论述提出质疑。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所表现出来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和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  相似文献   

2.
1590年,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著名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他使用两个重量不等的铁球从塔顶垂直自由落下,结果同时着地,从而推翻了人们信奉了近2000年的亚里斯多德关于重量不同的物体,其下落的速  相似文献   

3.
再谈分马     
1590年的一天,35岁的大学教授、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在佛罗伦萨西北部小城比萨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试验,也就是"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从斜塔上同时自由下落,它们同时到达地面的结论,说明物体的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从而推翻了统治人们思想近2000年的亚里士多德"物体的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  相似文献   

4.
1.伽利略——意大利学者,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 (1)发现了物体在摆动中的等时性,并进而研究出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 (2)第一个深刻探讨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生动地描述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是否在运动. (3)希腊哲学家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这种错误的论述一直被沿用近2000年.之后.第一个证明此观点不正确的是伽利略. (4)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是伽利略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牛顿——英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人类历史上最著名、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一生的几项主要贡献是: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微积分、光的色散.教材中仅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 3.帕斯卡——法国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  相似文献   

5.
1583年,意大利威尼斯城里有个学医的贫寒的大学生,他就是后来成为伟大科学家的伽利略。这天,教堂里的钟声同往日一样“叮当”地响开了,伽利略随着人群走进教堂做礼拜。一阵风吹来,他的头顶上发出一阵轻微的声音。伽利略不由自主地抬头一看,原来是悬  相似文献   

6.
159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向来被奉为权威的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关于“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建立了落体定理。许多学者对这一传说并不予置信,而比萨城中阿诺河上繁忙的桥头却矗立伽利略的高大铜像,比萨斜塔因此更加扬名,从而使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争相一睹斜塔风采。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疑问”。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到,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对古希腊科学家亚里斯多德“重物体比轻物体落得快”的理论提出了疑问。伽利略的“生疑”是运用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两面神”思维方法。原来,古罗马的门神,有两副表情截然不同的面孔,并且能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去观察事物,人们称之为“两面神”。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必修3)第54页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导言部分写道:“17世纪初的一天,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伽利略从塔顶抛出了质量不同的两个球,结果这两个球同时落地。这一实验证明了物体的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它否定了从古希腊以来人们关于物体大小决定了下降速度快慢的认识,为近代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谁是最伟大的科学家?美国波士顿科学博物馆举以下7名科学家: 一、爱因斯坦 (1879—1955),德国物理学家,后加入美国籍。1905年,他发表3篇关于物质与能量关系的重要论文,以其改变当时科学家对太空和时间的传统思维方法的“相对论”最为著名。二、伽利略 (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及天文学家,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他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并著文章支持当时极不受欢迎的地球和行星围绕太阳转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第八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写了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进行试验,破除对“权威”盲目迷信的故事。这一故事告诉人们:“原来像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哲  相似文献   

11.
《学子》2004,(8):43-43
“落体的速度与落体的重量成正比”———长期以来,人们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这条定律深信不疑。但是,意大利比萨大学的青年教授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1564-1642)却对它提出怀疑。因为他通过钟摆的实验发现,在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下,落体的速度与重量无关。为了证实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伽利略和学生在室内做了各种实验。1590年的一天,26岁的伽利略让他的学生,登上比萨斜塔,去做一个公开实验,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定律”。学生分别登上斜塔的二、三、五层和塔顶,伽利略指挥,学生依次让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往下掉。出乎人们…  相似文献   

12.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是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进行科学试验的故事,阐明了,对待“真理”应有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中心思想。课文叙述条理分明,逐层深入,逻辑性强。教学时拟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辅导自学研讨分段 1.简介伽利略事迹,出示自学思考题:(1)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2)“真理”是什么意思?人们是  相似文献   

13.
伽利略(1564~1642)是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伽利略的评价是:“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伽利略一生致力于天文学和力学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所开创的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至今还应用于物理学的研究中。伽利略于1632年出版的《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以下简称《对话》),1638年出版的《关于力学和局部运动新门两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以下简称《两门新科学》),既集中地反映了他的主要成就,又体现了他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叙述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青年时代怎样追求真理,大胆地用事实来推翻当时权威人士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关于“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重量成正比”的错误结论的故事。在学生理解了上述内容后,我先就书中的关于亚里斯多德说的话进行了讲解,...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家于 2 0 0 2年 9月评出 2 0世纪十个最美的物理实验 ,其中多数都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中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 .一、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和加速度实验自由落体试验排名第二 ,加速度试验排名第八 .在16世纪末 ,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的快 ,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是这么说的 .伽利略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 ,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 ,让大家看到了两个物体同时落地 .伽利略继续他的物体移动研究 ,继而证明了沿斜面滑下的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成比例 ,因为存在重力加速度 .例 1 在加速度实验中 ,伽利略将光滑…  相似文献   

16.
正[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青年时代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故事,赞扬了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理清层次]课文以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围绕这句话,按照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多次试验──公开试验的顺序来记叙,层次清楚,逻辑性强。  相似文献   

17.
天文学史上科学与宗教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十一月十二日光明日报登载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一个由世界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重新审理伽利略案件,为十七世纪意大利伟大科学家伽利略的三百多年沉冤昭雪。这个消息勾起了我对天文学史上科学与宗教斗争的回忆。斗争是那样惊心动魄而又曲折漫长,使人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18.
谁先落地?     
把重量不同的物体从高空同时丢下,谁先落地?现在人人皆知是同时落地。可在四百多年前,人们认为越重的物体下落越快,为此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登上比萨斜塔,把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同时丢下,结果同时落地.  相似文献   

19.
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公元1564-1642年)伽利略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1564年诞生在意大利北部的比萨市,毕生致力于科学事业,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时钟、望远镜和众多的科学发明,而且还为破除宗教迷信、科学偏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伽利略在比萨大学读书时,对校方经常向学生灌输上帝创造万物之类的宗教信条非常反感,他只是潜心于自己在科学理论上的新发现。他发现了“摆锤的等时性”,并在工匠的配合下,制成了有史以来第一台摆锤时钟。他通过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千多年前宣布的“不同重量物体落地速…  相似文献   

20.
一、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课本《物理》(上海科技版,1996年第四版)1、第一册P.165图14—16平行光束中,正对着凸面镜虚焦点的那条光线,在阴影部分内应用虚线表示,不能用实线表示。2、第二册P.179上的脚注“这是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名字命名的,以纪念他于1610年发现了木星。”这句话应修改,木星不是伽利略发现的。1610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折射式望远镜发现了木星14个卫星中的四个卫星,即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它们统称伽利略卫星。中国的甲骨文里已有了关于木星的记载,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五星”的说法,其中包括木星。我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