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不仅仅是"技",是"艺",更是"道",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中学开展书法教育教学,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使书法艺术在青少年中得到保护,得到传承和弘扬,就成为教育界有识之士义不容辞的使命,也是我们每一位书法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是技法的书法、文化的书法、"道"的书法,是"抽象的形象思维"发展的全息结晶。书法的全息是结构的全息,更是意义的全息。"抽象的形象思维"让书法产生更多的新形象,也让书法成为中国文化创造的全息码。"取象自然"的书法观、"由人复天"的秩序观、"经验感悟"的形上观、"书为人学"的技道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是书法全息的理论支撑。书法作为一个子系统包涵了中国文化这个整体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守望中国书法》一书对"书以载道"这一问题的论述相当深刻,不但论及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国社会的文化精神,而且提出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意志。本文表示赞成,并且认为无论是书法的"道",还是文章的"道",指的都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因此,所谓"书以载道"、"文以载道",简言之,就是中国古人以庄重的书法和典雅的古文来表现中国文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诗歌与书法是唐代文化艺术史上的两座高峰,二者在韵律与节奏、意境与神采、哲思与艺道等审美特征方面具有一致性。它们的发展是由唐代开放的思想文化环境与自由豪迈的人文精神共同影响的。其共性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诗歌对当代书法审美与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代乾嘉学者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群体,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超古迈今的成就。乾嘉学者以学术研究为职志,主张以艺为末,以道为本,对于书法一艺表示不屑。文章考察了凌廷堪等乾嘉学者对于书法的态度,以期揭示书法艺术在中国古代学者学术视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书法,作为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具体显现。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献给人类文明的一份巨大的精神财富。几千年来,它以其超然的灵性和魅力占据着人们的心灵,这在人类文化史上的确是一种奇异的现象。而今天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人对书法的崇好几乎是带有宗教的色彩以及族徽般的崇拜。其实书法作为民族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一方面它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字书写;另一方面它是中国古代哲学精神的外化。本文将以中国文化的广阔空间为背景,探究一下中国书法的精神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来有“医、道同源”、“医、道合一”的说法。我们知道,医学是解除人的疾病,维护人的健康的学问。“道”,我们暂且说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关注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本体,反映了中国古人的信仰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的所有东西几乎都可以在书法中看到,尤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气韵、结构,大都在书法中有所表现. 书法是最个人化的艺术,它的书写是一个人完成的,个人的风格特别突出.书法与人的境界品行,书品和人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章可以瞒人,字不能瞒人.  相似文献   

9.
书法,在日本称为"书道",它的发展与中国书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日本书法和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从而说明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与汉字的产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以其独具的美的素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一 书法──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它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之所以如此,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字──汉字和特有的书写工具──毛笔、墨和宣纸所决定的。我国的书法,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到隶、楷、行、草…  相似文献   

11.
书法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包融了华夏民族古老文化的全部内容,而且将这古老而又博大的文化以一种喜闻乐见,又如此简略的形式展示于世人,确实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相比的,是华夏民族聪明智慧的体现。中国书法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从这些传说中,更多地体现出入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这种力量才是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12.
书法教学,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手段。但在当下,受现代信息科技的影响,书法教学遭遇了很大的困境。现从欣赏古代书法、参观书法展览、教师以身示范、多样展示佳作等四个方面挖掘解决的办法,让学生爱上书法,促进书法教学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3.
黄玉峰 《江苏教育》2007,(13):121-122
中国古代直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还十分重视书法,把它看作是一个文人必备的素养。科举时期除了考文章诗赋以外,还有所谓“身、言、书、判”的要求。身,就是看你的相貌、体态;言,即是谈吐,口才;判,则是看你分析事理的能力;书,就是指书法了。这四项对于考察一个人综合素养确实是十分重要的,十分有效的。不说其他,就说书法,便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静气”和“审美观”,看出一个人的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14.
书法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艺术。尽管从表面上看,书法似乎可以仅仅凭借外在的形式跨越语言障碍而唤起异国文化的共鸣,但实际上,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中国文化土壤本身,同时也成为影响其对外传播与交流的瓶颈。书外功夫,实际上就是与书法相关的中国文化因素之总和,它不但是国人提升书法境界的关键,也是中国书法被异域文化所真正理解的“铁门限”。欲实现深层次的书法外域传播,书外功夫是一道必经的关口。  相似文献   

15.
<正>书法是心灵的直接表现,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既是意识的,又是潜意识的。通过书法研究中国文化精神是很自然的事。通过书法研究个人心理,了解个人的心灵。西汉扬雄便提出:"书,心画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自唐之后,科举取士,书法也是评定标准之一。这标准不在考测才学,而是甄别性情和人品。今天  相似文献   

16.
品读     
<正>中国书法的地位,很占重要,它是训练抽象的气韵与轮廓的基本艺术,我们还可以说它供给中国人民以基本的审美观念,而中国人的学得线条美与轮廓美的基本意识,也是从书法而来。故谈论中国艺术而不懂书法及其艺术的灵感是不可能的。——林语堂熊秉明先生曾发宏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一论断或许过于激扬,却揭示了中国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刘丁明 《考试周刊》2013,(43):37-37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本文从中国书法中汉字书写的元素对中华文化和思维的影响,汉字书写在形成中国文化思维和美学思维中的作用及中国书法与世界文化、现代文化的联系三方面出发,探讨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希望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中国书法的生命和灵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精髓,是古代中国天文、人文交互作用而产生共性的心理需要。和谐,体现在中国书法的形态美、韵律美和意境美之中,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又是一个广泛的哲学、社会学概念,探讨和谐在中国书法及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我们推进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书法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标准都是源于中国的传统哲学与文化思想,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艺术。是民族文化、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所显现的文化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表现中,体现出“写”的恣意与天成,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应表现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对修身养性、陶养情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书法艺术看作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更不能把它看成是纯粹的视觉艺术,否则,书法会失去它的民族性、独特性,也就会失去它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20.
书法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古代的书法艺术作品,就现在可见到的,除甲骨、钟鼎、刻石、砖瓦和竹简等外,尚且有中国钱币上的文字。我国钱币以造型、书法独步寰宇,为西方钱币所未有,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钱币上的文字从表现自然的天干、地名、数字、发展到标量、年号、最后达到文字书法艺术的高级阶段。这些文字书法,不少出自于当时的能工巧匠或书法名家之手,不仅充分反映了文字的时代特色,而且具有较高的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