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社会新闻对晚报、都市报来说,可谓是“看家本领”。这类报纸之所以能迅速占领市场,成为老百姓的重要精神食粮,每天版面上大量好看、可读、有趣的社会新闻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新闻贴近社会、贴近民生、民情,能够激起读者某些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但如今在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的冲击下,以及新的舆论宣传环境下,传统社会新闻的操作方式受到了挑战,新形势下社会新闻报道该如何创新与突破,才能继续成为晚报、都市报吸引受众的“王牌”,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新闻的起源与发展社会新闻是新闻的“鼻祖”,自人类有原始的新闻活动以后,便有了原始的社会新闻.据考证,我国最早见诸文字的社会新闻,是唐代尉迟枢所撰写的《南楚新闻》①,之后,宋代的小报上已有社会新闻.到了近代,报纸上的社会新闻逐渐多起来.较早刊登社会新闻的是1815年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该刊刊登过《忤逆子改悔孝顺》、《不忠受刑》、《官司受贿之报》等.在近代商业报纸上,社会新闻往往占据报纸50%的篇幅,其中灾祸新闻自然是重要组成部分.1872年在沪创刊的民营报纸《申报》,就很重视社会新闻的采访与刊登.  相似文献   

3.
《新闻导刊》2004,(6):42-42
“三同”的表现与后果:1.报纸性质与定位趋同。市场定位基本一致.都是面向都市居民。据了解,全国大多数城市都出现这种情况。南京、成都等地尤为严重。2.在报道内容上趋同。在一些时政、社会新闻的选择上,各报的编辑和领导“英雄所见略同”。重大新闻谁也不能漏,本地的党政活动谁也不会漏,跳楼寻死、杀人放火、交通事故等等社会新闻谁也舍不得漏,各家报纸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有个说法,“好新闻不如早新闻”,意即新闻最讲时效。但因我所在北京社会报属周报,抢时效抢不过日报、晚报类报纸。因而我们的新闻在“时间”上新不过人家,便只有在“空间”上做些“新”字文章。套用一句股市行话,即以空间换时间。空间上的“新”,是指在各大媒体关注不到的角落、角度、深度等空间范畴发现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李玲 《新闻窗》2014,(3):24-25
当前,我国报纸“新闻娱乐化”发展的态势越来越迅速,各类报纸的新闻娱乐化逐渐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新闻娱乐化。针对我国报纸娱乐化的问题,众说纷纭,毁誉各半。一些人认为报纸新闻的娱乐化是低俗化的表现,娱乐代替了文化,不利于报纸发挥其社会媒体的作用,是对文化的一种损害;  相似文献   

6.
董秦 《新闻知识》2001,(10):9-10
从晚报社会新闻演变的历史角度看,晚报社会新闻可分为批评性、歌颂性和生成性三类。历史地看,第一类的社会新闻诞生最早。代表作有40年代重庆新民报晚刊揭露的洋狗事件。此类社会新闻诚如邵飘萍所言,“对于社会中发生之事件加以深刻之观察,而发现其隐秘,以攻破社会之黑暗。……故欲知一国社会程度之高下,观其报纸所载社会新闻之意向,即可洞察其大概。”第二类歌颂性社会新闻大量诞生在建国后,名篇有新民晚报记者吴承惠采写的《他又走上了正路》等。建国后,我们给社会新闻所下的定义无不集中在这第二类。如丁世义:“社会新闻是以…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活动,就是人们之间相互进行的获取新情况、交流新信息的社会传播活动。新闻传播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的需要。文字产生以前,主要是利用口头媒介传播。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渠道更多,手段也更为多样化。报纸是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要工具。小报自宋代产生后,直到清代,一直是民众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宋朝时“小报”出现的原因、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奇闻逸事、街谈巷议、天灾人祸、治安事件、交通事故……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此类“社会新闻“占据了很大篇幅,似乎这些就是社会新闻的全部内容。实质上是社会新闻的片面化和庸俗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新闻角度看,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发现”。事实上,社会新闻更需要“发现”。这种“发  相似文献   

9.
在党报日趋讲求可读性的今天,党报社会新闻“如何区别于晚报、都市类报纸”、“如何在这一类新闻中发挥导向的旗舰作用”、“如何处理好与党报传统新闻的关系”等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笔者仅以《河北日报》近期新辟社会新闻专栏中发表的几篇读者关注度较高的稿件做一点浅析。 今年8月15日开办的“社会之窗”,为《河北日报》重要新闻版(第二版)历史上第一个专门刊载社会新闻的专栏。稿件全部由总编辑及主管副总  相似文献   

10.
朱国良 《新闻实践》2006,(11):50-50
关注社会,分析社会,引导社会,对热点新闻、重要新闻进行深度开发,提高思想的“附加值”,这是一张报纸思想高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责。言论要把握时代脉搏,引导社会生活,给人精  相似文献   

11.
社会新闻向来是市场北报纸特别是晚报、都市报的重要“粮食”,随着读者对社会新闻的“口味”变化,需要我们不断优化社会新闻的“品种”,让其成为优良品种。这里要谈的是优化社会新闻的必要性——用优化的社会新闻增强报纸厚度;优化社会新闻的方向——优化社会新闻就是要让社会新闻“有用”;优化社会新闻的方法——优化社会新闻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2.
韩良华 《传媒观察》2004,(12):62-62
社会新闻作为富有可读性、趣味性,为受众所普遍喜爱的一类新闻,现已成为众多媒体的主打产品之一。然而,在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的今天,要迅速及时报道不断变化的社会新闻题材,这对众多报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年来,宜兴日报在社会新闻报道上,围绕实现“三个第一”(第一需要,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目标,在增强社会新闻的“即时性”上探索了一些可行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社会新闻的出现是一种人文现象,它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必然会在"人文"层面对受众有所影响。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报纸对受众的"人文关怀"必然是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文关怀"让社会新闻充满人情味从人文角度出发,社会新闻的关怀对象,显然应该是人性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生的意义。而这种关怀的本质就是对人的关注、尊重和维护,以及在情感上  相似文献   

14.
报纸的“卖点”往往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报道中产生。“卖点”新闻能为报纸叫座,并能引起社会反响。因此,抓好报纸“卖点”新闻应注意与促进社会稳定相辅相成。片面地抓报纸“卖点”而不顾及社会效果,就与新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宗旨相悖;过分自缚手脚。完全回避“热点”问题,则会失去战斗力,报纸就脱离读者,没有生机。 既要注重经济效益 更要关注社会效益 一张报纸,要真正走向市场,它必须对读者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这对于晚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衡量一张报纸“卖点”选择准确  相似文献   

15.
常见有人唠叨,“最近报纸没什么看头”,意思是没新闻或少新闻。是的,报纸应该靠新闻吃饭,我非常欣赏广东人至今还将报纸称为“新闻纸”。那么是否我们社会缺少新闻,以致报上少见新闻呢?非也!一个瞬息万变、不停变动着的社会,哪能没有新闻。新闻应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问题是我们的记者善不善于去抓取。去表现。这里用得上罗丹的一句名言: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晴(大意)。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要使报纸上新闻“苟日新、日日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日报办了“电脑新闻”,十里长街多了一张“活动报纸”,引起人们的兴趣。我没机会去北京,不知其详;但上海街头电脑广告是有的,想来“活动”方式差不多。又想起解放以前,上海也有过“活动新闻”,就在今天的人民公园旁边、黄浦区少年宫大楼的屋頂。但当时没有电脑显示,只是用一排排电灯泡的忽明忽暗来映出字幕。无论如何,“活动报纸”是同上海人“久违”了。根据报上的记载,我可以设想“电脑新闻”的优点。屏幕上一分钟换一个画面,就是说,新闻必须简短扼要。长篇大论行不行?恐怕不行。陈词滥调多不多?恐怕不多。这就很象有些报纸的“一句话新闻”或者“标题新闻”,又象电台中的“简明新闻”,要言不烦,废话无容身之地。仔细想想,一句话两句话的新闻,原是新闻之“正宗”,后来发展了,才有消息、特写、通讯、“硬”新闻、“软”新闻等等花样。花样多是好事,可以使人们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满足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新闻成为媒体竞争的利器,都市类报纸的起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得益于对社会新闻的高度重视与着力开掘,而热遍全国的电视民生新闻也大部分可归入社会新闻范畴。在社会新闻走向繁荣的同时,低俗化、娱乐化也愈演愈烈,遍地“一夜情”,到处“无厘头”,满眼“人造美女”,漫天“成功人士”,色情、暴力、凶杀等刺激性新闻泛滥成灾。有人将此归结为社会新闻的“初级阶段”,认为随着受众群整体素质和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单纯追求“卖点”、追求感观和意念刺激类的社会新闻,其受众市场会越来越小,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事实上,早就有专家学者呼吁…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新闻被誉为晚报的“四大元老”之一,多年来,一直是其吸引受众、抢占读者市场的拳头产品。进入九十年代中期,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社会新闻已由原先晚报的专宠,一跃成为大、小各色报纸争夺的“香饽饽”。首先是都市报崛起,这种在报纸风格、报道内容、读者对象、发行区域上与省级晚报非常类似的新型报纸一面世,即把以社会新闻为主,作为主打报纸风格的基本定位。许多社会新闻上了头版,有的甚至被制作成头条新闻。其次是一向强调“主功能”的大报——党报也开始纷纷扩版、改版,大添社会风情。不少省、市级党报创办了社会新闻专版。社会新闻是涉  相似文献   

19.
较长一段时期,报纸上那种“叫座”的“花边消息”,似乎一直只属于晚报类报纸。在提倡党报亟须“三贴近”的今天,实在有必要让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品种,在党报版面上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20.
一个时期以来,搞新闻的嫌贫爱富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一些记者采访农村时,老往“亿元乡”跑,采访工业企业,则专去那些名声大、产值高、福利好的厂矿。某些报纸上,“富翁”“首户”“创收大户”之类标题充斥版面,几乎成了“冒尖户一览表”。而需要舆论支持和呼吁的农村穷乡僻壤和工业“亏损大户”,却千呼万唤不见记者下来,成了报纸上无名、广播里无声、电视上无影的被舆论遗忘的角落。不容置疑,那些厉行改革、经济效益好的“富裕户”,其所以成功的典型经验确有总结宣传的必要,但为数不少的贫困户、亏损户,恐怕也需要舆论的关心、社会的关注。我们一些搞新闻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