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要在“走、转、改”中有所作为,一要做好策划与组稿,主导“走、转、改”;二要精选精编,立足岗位“走、转、改”;三要勤出“编门”走基层,示范“走、转、改”。  相似文献   

2.
“贵在走,难在转,重在改”。这是最近中央一位领导同志在“走、转、改”理论研讨会上指出的。事实证明,这项活动是新时期我党新闻宣传工作的成功实践,坚持下去将意义深远。全国新闻战线从2011年8月起,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目前仍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并将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级各...  相似文献   

3.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给地市报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也产生了一批来自基层、反映鲜活的社会生活、关注民生的新闻精品。“走、转、改”的过程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深化“走、转、改”首先要在认识上有新提高。正如刘云山所说,只有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正是...  相似文献   

4.
叶锡环,半路出家,年近四旬,是温州都市报一位跑民生新闻的普通记者。在调入报社6年间,他4次获得浙江新闻奖一等奖。这在浙江新闻界是十分少见的。他为什么会频频获奖,其作品又有何独到之处?10月24日,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实践》杂志社主办,温州都市报承办的好新闻是怎样炼成的——叶锡环新闻作品研讨会在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举行,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背景下,探讨新闻精品产生的原因和其现实指导意义。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温州日报报业集团领导以及省内都市类媒体的代表、专家,在会上热烈畅谈关于新闻创新的看法与体会。浙江日报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周荣新,浙江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沈爱国,围绕叶锡环的新闻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点评,剖析了好新闻的创新之道和采写秘诀。  相似文献   

5.
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全国地市报涌现了一大批上佳的新闻作品,翻开报纸,清新的文风扑面而来,鲜活的新闻让百姓喜闻乐见,报纸焕然一新、“走、转、改”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新闻写作上的技巧,应当以此为契机,使新闻宣传的形态和典型报道的手法得到创新,使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得到提升,使舆论监督的手段得到丰富,使马克...  相似文献   

6.
走基层,“走”是形式和手段,“转”、“改”才是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本文从新闻专业的角度阐述了新闻记者为什么要“走、转、改”,强调这是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新闻本义及媒体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并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其他新闻媒体的实践,提出“走、转、改”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兴 《新闻窗》2012,(1):11-14
我想围绕自己写的三首诗和“走转改:走哪里?怎么转?改什么?”这三句话.与大家就如何搞好“走、转、改”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2011年8月,中央五部委召开会议,提出在全国新闻行业召开“走、转、改”活动.所谓“走、转、改”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各地记者纷纷响应,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受到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好评.地方记者与群众贴的最近,几乎天天要与百姓打交道,所以其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新闻行业的形象.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它已经从一种活动上升为一种指导性思想,对于地方记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全国地市州盟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面提升全国地市报的影响力,2012年12月8日,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在北京举行了“贯彻十八大精神、交流‘走、转、改’经验新闻宣传暨表彰会”。会上,中国记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对地市报在“走、转、改”中已经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新的一年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家报社在会上交流了“走、转、改”经验,本刊选取了南阳日报社、剖门日报传媒集团等单位的交流材料予以刊登,以飨读者?本栏编辑:秦明瑛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以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组织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社会反响强烈。《海口晚报》总编辑带队,开展了全体采编人员的“走、转、改”活动。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给报纸版面带来清新之风。如何借助“走、转、改”活动,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宣部的部署以及山东省委、市委宣传部的要求,2011年下半年以来,《济宁日报》迅速启动了“走、转、改”活动、几个月来,许许多多投身“走、转、改”活动的记者编辑和源自“走、转、改”的采访报道.以百姓的视角、细腻的笔触、鲜活的镜头,向广大读者奉献了丰盛的精神食粮:既有农家乐,又有蟹儿肥;既有滩区金秋美,又有沐浴在爱中的...  相似文献   

13.
“走、转、改”成为新闻工作者当下必做的功课,它考验的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与群众的真实情感。只有“身”入基层、“眼”入基层、“心”入基层,通过全身心的融入,才能做到“走”得活、“转”得快、“改”得好、“练”得精,才能使新闻报道凸显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今年8月中旬,中央五部委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近一个月以来,“蹲点”、“一线”、“民情”、“体验”,这些“三贴近”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开设的栏目中;一大批来源于基层的鲜活的“接地气”新闻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如何让“走、转、改”活动走得更好、更远,每一位编辑、记者心中都应有杆秤,深刻理解“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九个字的深刻内涵,并付诸于实际,肩负起时代赋予给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5.
2011年8月,当我第一次听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九个字的时候,十分不以为然。心想,作为一线记者,“基层”本就天天在走。“作风”向来如此,从未觉得有什么不对;而“文风”更是一个媒体多年养成的,哪能说改就改,改了还是不是原来的新闻了?因此得出结论,这不过又是一次轰轰烈烈的新闻运动而已。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张家口晚报》通过开展“走、转、改”活动,把新闻策划、新闻活动、新闻报道、新闻写作等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进一步提高晚报的可读性、贴近眭、实效性和服务性,进一步提升晚报的公信力、亲和力、传播力。  相似文献   

17.
时下,新闻报道的内容已非昔日能比。特别是自2011年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产生了一大批来自一线、感人至深的新闻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然而,形式上的变革却还未使新闻报道尽如人意。新闻报道的八股味还很浓,“冗长空洞、言之无物”、“文件语言、  相似文献   

18.
尹汉宁 《新闻战线》2012,(12):44-45
"走"是前提、路径、方法;"转"是观念、态度、思想方面的要求;"改"是走和转的落脚点,是"走转改"成果的呈现和检验。"走转改",贵在走、难在转、重在改。没有清新的文风,不出精品力作,"走和转"就只有耕耘,没有收获。重在改,改什么?也就是四改:改虚华之风、改冗长之风、改浅表之风、改媚俗之  相似文献   

19.
全国范围内新闻媒体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荆门日报传媒集团围绕创新党报宣传、打造精品力作的目标,组织所属媒体的150多名编辑记者,先后走进100多个社区,500多家企业,600多个村落,刊发了来自基层一线生动鲜活的新闻稿件1400多篇(幅),其中有80多篇报道受到市领导的批示肯定,有50多篇稿件在省市获奖。在第29届(2011年度)湖北新闻奖评选中,本集团3件作品获得湖北新闻奖一等奖(均为“走、转、改”作品),成为历届湖北新闻奖评选中,市州报获得一等奖最多的报社,取得了《荆门日报》复刊28年来的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20.
胡雷雷 《新闻世界》2011,(12):11-12
自中宣部等中央五部门关于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据笔者所在单位及周边兄弟媒体的情况来看,大家都在开展不同程度的“走、转、改”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