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纪实摄影所具有的审美性,不仅来自于纪实摄影作品本身,也来自于纪实摄影创作者所持有的拍摄态度、人文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等,这些内容的存在,促使纪实摄影作品体现浓厚的思想性与人文关怀,并表现出崇高的审美价值.本文围绕纪实摄影的审美性,对纪实摄影"真"的审美性、"善"的审美性以及"反思"的审美性进行了研究与论述.  相似文献   

2.
郭建良 《新闻记者》2012,(3):89-92,97
第55届荷赛上我国摄影人的获奖颇为引人瞩目。三名获奖者均非科班出身、均非主流记者、均来自非主流媒体,他们的作品此前也均未在国内主流报纸头版出现过,他们却"集体"在国际主流新闻摄影舞台上精彩亮相。这是媒体融合时代向自媒体时代过渡时期值得关注、值得思考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专题摄影是通过多张照片有机组合起来,从不同的视角和侧点及表现手法,来表达一个主题理念的专题组照。在当今时代,摄影爱好者与日俱增,老、中、青、少等不同年龄的大量摄影工作者经过不断的学习、反复实践、摸索对比,使摄影作品千奇百怪,专题摄影作品更是五花八门。时代的急速发展,专题摄影的表现手法和层次也变得争奇斗艳,超时代的感受、理念和视角构图使摄影  相似文献   

4.
数字时代的新闻摄影深陷信任危机,目前对新闻摄影真实性的论述往往从职业道德和规范建立的角度出发展开研讨。本文使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们:数码相机记录的影像生活”摄影比赛94名大学生的摄影作品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数字时代视觉表征的变化,分析新闻摄影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新的视觉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全民摄影时代,随着摄影主体的不断扩大、大众摄影水平的不断提升、影像传播数量的不断增多,摄影记者的职业空间受到多方挤压,职业价值受到普遍质疑,职业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社交媒体浩瀚的信息海洋里,摄影记者如何让作品更加夺目,如何应对职业挑战、突破职业困境是文章研究的出发点.文章认为,摄影记者应该从单一的影像拍摄者转变为视觉新闻的报道者、众包生产的组织者、个人品牌的营销者和网络节点的连接者.  相似文献   

6.
石少华同志是我国老新聞摄影記者、老摄影艺术家之一。二十多年来,他紧密地结合革命斗爭,创作了許多优秀的为群众所喜爱的摄影作品。最近,中国摄影学会在北京展出了他的新旧作品154幅,这些題材、体裁、形式多样的摄影作品,集中地反映了石少华同志摄影艺术的成就和多方面的才能。  相似文献   

7.
独具慧眼──田飞新闻摄影作品印象花皑长江日报摄影记者田飞的新闻摄影作品给我总的印象是:题材广泛,立意新颖,贴近群众,时代气息浓郁。他勇于探寻平凡生活中有深刻时代内涵的闪光点,向读者展示伟大时代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在贴近群众中标新立异,这是田飞作品的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摄影技术数字化的普及,媒体创意影像的后期制作也对传统摄影形成了巨大冲击。作为专业的摄影人,在这个数码时代如果没有创意,就相当于丢掉了作品的灵魂。与新闻摄影不同的是,一幅优秀的影像作品如果没有独特的技巧、思想结构,哪怕多好的创意也只能似游魂而无寄托。  相似文献   

9.
吴启斌 《新闻世界》2011,(8):256-258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在报纸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新闻摄影和文字一样同样需要策划。只有进行精心策划,才能提高摄影作品的质量,有效地活跃美化版面,感染读者。  相似文献   

10.
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佳作唐正益《吉兆丰年》这幅作品在第13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比中获铜牌奖,这幅作品业余摄影迷刘文界用国产相机拍摄的。在全国性摄影评比中获铜牌奖,对业余摄影学好者来说来不易。《吉兆丰年》这幅作品是作者深入生活,到藏区的民族盛会活动...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06,(7):43-43
据近日《中国日报》报道:首届亚洲新闻摄影比赛颁奖仪式于6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摄影大赛由亚洲新闻联盟和中国日报社共同发起。来自亚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英国、美国、俄罗斯的500多位作选送了20000幅(组)新闻摄影作品参赛。其中亚洲6个国家的摄影师参评的8幅(组)作品,分别夺得突发性新闻、非突发性重大新闻、经济及科技新闻、新闻人物、日常生活新闻、化及艺术新闻、体育新闻、自然及环保新闻的金奖,另有160幅(组)作品获优秀奖。  相似文献   

12.
《新闻实践》2012,(5):82-83
3月19日,2011年度浙江省新闻摄影年赛评选结果在金华揭晓,共产生88件获奖作品。来自全省40余家媒体选送的467幅(组)作品参加了本届新闻摄影年赛的评选,这些作品均为2011年在公开出版物发表过的作品。经过评审专家多轮评定,共评出金奖16件,银奖26件,铜奖46件。本刊选择部分金银奖作品刊登。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是我国纪实摄影走向繁荣的一个新阶段,这是时代的呼唤和摄影工作者理性回应的必然。 在日趋活跃的纪实摄影新潮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纪实摄影作品,解海龙推出的“希望工程”系列纪实摄影力作,无论是在创作的广度上,还是作品的思想内涵及参与社会变革的深度上,都堪称出色的代表,成功的范例。可以说,这是近年来我国纪实摄影勃兴中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金镜头新闻摄影大赛评选结果已经揭晓。有人把金镜头新闻摄影大赛称作中国新闻摄影作品的年度大检阅,从组委会介绍的本次大赛共收到2万余幅参赛作品来看,“大检阅”的提法应该说是相称的,但是看完所有获奖作品后,却不由得让人对“检阅者”的评价标准产生怀疑,因为在一些作品确属众望所归的同时,仍有不少作品经不起推敲。如果说去年作者靠不住,  相似文献   

15.
没有个性就没有区别,没有订制就没有特色。军事新闻摄影的个性订制,是区别于其他题材新闻摄影的关键。拍摄具有突出个性的军事新闻摄影作品,既是军队新闻宣传的需要,也是适应全媒体时代新闻激烈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军事记者》2015,(4):74-75
2015年2月12日,第5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共有来自131个国家的5692名摄影记者和纪实摄影师的97912张摄影作品参赛。最终,丹麦摄影师Mads Nissen的作品《俄罗斯同性恋情侣:乔和阿历克斯》获年度照片大奖。中国摄影师一举拿下6个奖项,其中有3个一等奖。这是中国摄影人在荷赛上取得的年度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17.
《军事记者》2014,(5):F0002-F0002,I0001
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第10。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2014年4月15日在北京揭晓。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摄影人参评的3万余幅作品.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有63件作品获得金银铜奖与优秀奖。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金镜头新闻摄影大眷评选结果已经揭晓.有人把金镜头新闻摄影大赛称作中国新闻摄影作品的年度大检阅,从组委会介绍的本次大赛共收到2万余幅参赛作品来看,"大检阅"的提法应该说是相称的,但是看完所有获奖作品后,却不由得让人对"检阅者"的评价标准产生怀疑,因为在一些作品确属众望所归的同时,仍有不少作品经不起推敲.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新闻摄影队伍的建设,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鼓励新闻摄影工作者多出精品,早出精品,10月上旬,本刊举办了首届新闻摄影采风研讨班。来自全国50个省、市、自治区的新闻摄影工作者40余人在听了专家授课以后,深入到云南昆明世博会、石林、丽江、泸洁湖等地采风。学员们利用手中“武器”,拍下了几千幅(组)弘扬主旋律的摄影作品,研讨班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评析、交流。经评委会认真评审,评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并颁发了荣誉证书。本刊将陆续选登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20.
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及表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二林 《新闻窗》2009,(2):72-73
众所周知,一张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应同时具有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这两个要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新闻成为旧事,其新闻价值也将不断消退,然而,许多新闻摄影作品的价值却依然存在,甚至有不断升值的趋势,其原因就是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在起作用。“读图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提升了新闻摄影形象价值的作用,用画面形象说话,已成为新闻传播的一种趋势,正所谓“一图胜干言”。也就是说,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将越来越被重视、越来越显示出它作为衡量一幅新闻摄影作品优劣标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