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简·爱是夏·勃朗特在《简·爱》中刻画的一位不畏男权势力压迫,追求人格平等和独立的女性;苔丝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所塑造的一位追求妇女平等、自由的女性形象。这两部作品均表现了男权传统势力对女主人公的压抑、摧残,以及女主人公的抵制、抗争。可以说,妇女地位包含社会及家庭两个层面,社会地位(经济、政治、人际关系等等)向来为论者所关注,而对于家庭地位(执家权利、家务分工、感情状态,特别是性角色)则有所忽视。然而,这些内容恰恰准确地表现了妇女追求心灵解放为核心的自身的平等、自由。  相似文献   

2.
《简·爱》(1847)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女主人公简·爱追求平等,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大胆疾呼平等的女性代表。经过作者匠心独运的精心安排,简·爱与罗彻斯特两人除了在精神上取得的平等之外,两人在外貌、家庭归属感、财富和社会地位等世俗因素方面也基本上处于平等的状态,终于获得了门当户对的幸福美满的世俗婚姻。  相似文献   

3.
古代社会婚姻中男女的不平等地位并不必然导致女主人公的被弃。男主人公并不具备“二三其德”的主客观条件,因而也不是女主人公被弃的直接原因。男女主人公婚姻的非法性是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丽 《华章》2010,(34)
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显著地位,女主人公筒爱历来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而本文通过对女主人公简·爱的分析,透视了在当时的英国,女性地位低下,即便是在简·爱的积极斗争性中,其实是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5.
《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勤劳善良、美丽坚强的女子,却被丈夫休弃,我们对她给予同情之余,应冷静思考造成她婚姻悲剧的原因。本文主要从男子变心、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以及女子痴情奉献的个性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多角度挖掘女主人公遭弃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英国杰出的女作家简·奥斯丁,用她短暂的一生完成了六部举世闻名的经典著作.奥斯丁通过女主人公表达了她对性别差异的不满以及她对平等自由的追求.然而,她笔下的女性最终都难以逃脱决定妇女劣等地位的传统社会准则.婚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但没有多少嫁妆的女子,除了嫁个有钱人就别无它法度过余生.文章试图通过分析简·奥斯丁的个人经历以及她笔下女性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来揭露当时英国妇女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8.
论唐代女冠诗人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道教发展较为充分的时代,这一时期几位著名的女诗人都是女冠。唐代统治者对道教的优惠政策和道教教义改变了入道女冠的生活和观念,女冠诗人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女性意识。其女性意识在争取情爱自由中得以回复,在对社会平等地位的期盼中、在对社会政治的评价中充分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简.爱》通过对女主人公曲折经历的描述,塑造了一位对生活、爱情和社会采取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在挫折和不公面前不屈不挠,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的女性形象。从她所经历的曲折和坎坷中,她的独立、倔强,以及与命运抗争的性格充分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女性意识,是对女性的角色、地位等问题的认识,它永恒存在于女性文学中,是解读女性文学作品的钥匙。本文从追求自由平等婚姻、追求和男性同等社会地位以及独立自主意识三个方面解读了奥尔科特作品《小妇人》中的女性意识,展现19世纪美国妇女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韩冬玲 《文教资料》2010,(29):34-35
小说《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作品主要写了女主人公海丝特一生为追求自由爱情而抗争的历程。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析女主人公,从而揭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浪漫主义思想,同时也表明女性生而具有平等、自由和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3.
《小妇人》的女性意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意识是解读女性文学作品的钥匙。奥尔科特在其家喻户晓的作品《小妇人》中表现了女性意识,一方面塑造了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自立自强、要求在家庭中与男人有平等地位的新女性形象;一方面又让她们符合社会要求的传统女性角色,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是奥尔科特领先于时代的、提倡独立自主以及要求平等的女性意识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中具有明显的女性主义特征。这些女性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女性对家务劳动的厌倦,对自由的渴望;女性敢于冲破家庭的牢笼,为寻求自由而献身;女性敢于为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婚姻而抛弃家庭,与她们心爱的情人私奔。弗罗斯特还以女主人公的姓名缺失对男尊女卑的父权制予以揭露和批评。  相似文献   

15.
平等、独立、和谐、互惠的夫妻伙伴关系是夫妻家庭地位平等的集中体现;夫妻双方在家庭生活和个人事务的决策权上应该拥有充分民主和自由的空间。我国是一个女性就业率较高的国家,从家庭经济行为分析入手,我们将发现家庭劳动社会化能够为职业妇女平等自由地选择生活,提高家庭地位,奠定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有关婚姻的歌谣中探讨妇女婚姻观念的转变及家庭、社会地位由桎梏走向自由,由卑下走向平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勃朗特三姐妹各自的代表作《简·爱》《呼啸山庄》以及《艾格尼斯·格雷》中所塑造的三位女主人公简·爱、凯瑟琳和艾格尼斯·格雷在成长环境、性格形成、爱情认识和女性独立意识等方面,反映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生活的社会现实。她们追求自由平等、自食其力的精神,对当代女性的自我认知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数据,从阶层、城乡、性别、民族四个维度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不平等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就读学校教育质量有显著影响,这检验了EMI假设在中国的适用性;学校教育质量也体现出城乡和民族方面的不平等,但一旦加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城乡和民族的影响不再显著;学校教育质量的性别不平等在城乡都不显著。上述发现有助于理解我国的教育质量不平等。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现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其书信体长篇小说《紫色》中以独特的创作风格—书信体,深刻地反映出以女主人公茜莉为代表的黑人女性从麻木到觉醒到抗争的主体意识的演变过程,表现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平等自由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20.
《诗经·氓》这首诗,有诸多研究文章。大多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位弃妇,自叙了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全过程,深刻反映了当时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女子在婚姻、家庭中处于被动低下的地位。这些评析,都将女主人公的悲剧归为社会因素所致。实际上,联系当时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