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抽象人:制约杰出人才培养的教育人学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抽象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是中国大学难以培养出杰出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为:狭窄的知识化考试,教学内容繁杂,师生缺少交流对话,教学管理行政化,缺少尊重个性的因材施教,制约着杰出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对“抽象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对于人才评价体系存在缺陷,专业设置过细,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造成创新型人才培养难题。注重求知欲和逻辑能力等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因材施教,避免规模化和"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不失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
国家的振兴、科技的进步需要高精尖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就是靠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来完成,中国的精英要靠中国自己造就,开办实验班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它是在发展大众教育的形势下"因材施教、培养高精尖人才"的一种举措,也可以说是"大众化教育"中的"精英教育"。  相似文献   

4.
大学数学对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质和综合素质、启迪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填鸭式"的"满堂灌"现象,教育思想滞后,教学方法陈旧,缺少变化,教学目标单一,缺少层次,不仅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系科、不同培养目标的需要,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和优秀人才的成长.通过提高大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改革大学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大学数学的文化价值教育,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刘静 《文教资料》2010,(23):133-135
"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孩子成才是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真切期望,也是教育改革的初衷。但是对于什么是"因材施教",如何"因材施教"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作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分析目前教学的现状,并利用MBTI这个相对更成熟的性格测查工具探讨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6.
于翠莲 《成才之路》2011,(11):95-I0024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进行了的实践,大凡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因材施教,但具体方法措施却都落实在文化成绩上,没有体现在人的素质上。我们今天实施因材施教,应着重在成才和成人两个方面。成才应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里奠定将来发展的基础。成人就要使学生遵纪守法。能使学生成才或成人,就是对学生真正的关爱。当前所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从而避免"以往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的悲剧重演。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其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提出的教学理念。它也是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的最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而高等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最大程度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坚持因材施教。文章以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论述因材施教在高等教育中的必要性、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杨启亮 《职教论坛》2000,(10):30-31
成人高等教育是在职成人的继续教育。我认为,它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着多种同层次但不同规格的情况,如函授本科与普通高校本科,通常人们即以普通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来评价成人高等教育,这对于在职成人学员来说,势必造成隐性的评价不公。   如果换个角度来思考,教育者置在职成人学员的职业性、实践性优势于不顾,岂不反映出没有针对不同规格因材施教,或者实际上是颠倒了因材施教的因果关系吗 ?本文希望能以积极的新思路来对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因材施教问题进行肤浅辨析。   一、关于因材施教的理解与误解   众所周知,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一直处于低效状态,关键原因就在于许多教师没有"因材施教"。作为一名对外汉语写作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性,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悖于"因材施教"原则,要充分了解学生,注意分类、分层、分组教学;要帮助学生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要积极鼓励学生的自由写作;要想尽办法让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功。唯有如此,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才能真正走出"吃力不讨好"的低效窘境。  相似文献   

10.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提出的教学理念.它也是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的最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而高等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最大程度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坚持因材施教.文章以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论述因材施教在高等教育中的必要性、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陈为强 《辽宁教育》2014,(11):33-34
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不缺少"平静"的事情,但缺少的是让学生感到"惊动"的事情;常常不缺少"平凡"的事情,而缺少的是让学生感到"惊奇"的事情;常常不缺少"平淡"的事情,而缺少让学生感到"惊喜"的事情。过多的"心平气和"的教学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沉默、静止和学习上的麻木和麻痹,让学生的表现越来越平庸。  相似文献   

12.
陈莹  张俊艺 《天中学刊》2010,25(5):69-70
高等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学习难度较大,加上教学方法不科学,导致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动力小、压力大.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实施个性化教学是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了解学生的能力、志趣及其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分层教学是目前"因材施教"的最有效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文章还根据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以"基本思想分析法+基本方法简记法+实际例子辅助法"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自"因材施教"的思想被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以来,历朝历代教育者都相当重视。当前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实施"因材施教"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分层教学理论应运而生。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实现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14.
周加海 《考试周刊》2012,(48):74-74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人,个体之间存在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整体性"教学目标要求。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消除"学生个体学习差距,实现整体发展目标"方面具有显著而又重要的功效。作者结合新课程目标要求,抓住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要义,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因材施教是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的最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本文研究了以下五个方面 :1.因材施教的基本概念 ;2 .适应因材施教的主体性教育观 ;3 .适应因材施教的创造性教育观 ;4 .因材施教的基本模式 ;5.有利于因材施教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职高专教育的生源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新生的基础文化水平大幅度降低,综合素养的差别性很大;行为比较懒散,自由观念强;思想比较活沃,爱好广泛,特长生多。这一现象在民办高职院校中表现尤为突出。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一新情况、新变化,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方法和习惯,创立与大众化、普及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和施教方法。作者认为:大众化、普及化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开放教育,应实行"因材施教、彰显个性、扬长补短、多路育人"的施教方针。北京城市学院高职高专部在这个问题上作了一些初步探索,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17.
张迎宏  丛军 《林区教学》2008,(11):12-13
在回顾"因材施教"历史发展,诠释"因材施教"现代含义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提出在现代高等教育条件下"因材施教"的实施这一系统过程中,要达到学生主观兴趣与其个性特征的统一;学校专业教育与特色人才成长规律的统一;"施教"内容与培养对象的"材质"和社会需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沈泉波 《学子》2013,(8):17-17
"因材施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更能让每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体能训练,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是体育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深化学生素质教育进程具有深远意义。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体育教学经验,从小学体育课堂特点出发,提出了几点"因材施教"的策略,旨在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考"双轨制"改革,倒逼高等教育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高等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在分析现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优缺点之后,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因材施教原则继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被确定为一个指导性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教学原则,影响当代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师的教育实践。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应用因材施教原则是一个解释、理解、应用的统一的过程,对因材施教原则理解中存在权威的前见。从历史的角度诠释,因材施教原则是:历史中个别教学组织形式下的产物;继承孔子的分类教育思想,也是精英教育思想的延续,其目的是"选材"。所以教育工作者应用因材施教原则时,总会进入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