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中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和古希腊对π的研究成果,然后通过比较研究两个民族的数学家对圆周率π的计算方法的异同,分析论述两个民族的数学家在数学思想等方面的差异,说明了古代中西方数学价值观的差异.从而使我们从数学的层面看到了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圆周率“π”的计算,曾经是我国古代科学的骄傲,南北朝时的祖冲之把π算到3.1415926,这在当时是十分了不起的一块金牌。从那时以来,π的精确计算一直在发展。十八世纪英国数学家商克斯花费了二十年光阴,把π的计算推进到707位小数。虽然后来发现他计算的第527位数有误,但这一“手算”世界纪录,被公认保持了一个世纪之久。  相似文献   

3.
许多数学家在离开人世之后,人们为了表示对他们卓越贡献的表彰和纪念,或者遵照他们的遗愿,常在这些数学家的墓碑上留下数学内容,成为“数学墓碑”下面仅示几例.荷兰籍德国数学家鲁道夫终身算π,最后得到36位准确π值,这个π值称为“鲁道夫数”.他1610年“以身殉π”后被葬在荷兰来顿的圣彼得教堂墓地里。上述π值被镌刻在他的墓碑上.可  相似文献   

4.
圆周率π可以说是在数学中最为常见的一个无理数,在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以及很多相关图形(比如扇形、椭圆和椭球等)计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最早被定义为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而如何计算圆周率π也引起了古今中外众多数学家们的关注。利用"割圆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得到了两个圆周率的近似值,分别为约率22/7和密率335/113。其中密率335/113足足比欧洲早了1000年。然而,由于"割圆术"方法的局限性,改进已有结果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介绍在微积分中利用无穷级数计算圆周率π的一些公式。利用计算机编程,人们甚至可以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10万亿位。  相似文献   

5.
我的疑问     
任何有理数都能被5除尽,我想,这是不容置疑的.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因算出π的值到小数点后第6位而名扬四海.教科书说:兀是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那么我有疑问:如果直径的数字等于5呢?那么这个π的值是否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相似文献   

6.
刘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三国魏陈留王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他曾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作注解.从注解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徽所注解内容之丰富,见解之独到,史学家称他为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奠基人确实当之无愧. “割圆术”是刘徽对数学研究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文中首先指出中国古代所采用的“周三径一”即圆周率π=3的结果所计算出  相似文献   

7.
“π”是希腊字母,由希腊文中“周长”(Perimetron)一词演变而来.最早用π代表圆周率的是瑞士数学家欧拉,他在1737年首先使用了这个符号;最早算出3(10/71)<π<3(1/7)的人是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而最早证明π是无理数的人是德国数学家兰伯特在1761年给出的.我国南北朝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429-500)利用割圆术,在全世界最早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圆周率,3.1415926<π<3.1415927,这项纪录保持了近一千年,直到1427年,才被中亚的阿尔·卡西打破.表示7π近似值的最佳分…  相似文献   

8.
文 [1 ]论述了e,π和Φ三个著名的无理数 ,那么人类最初碰到的这些具有极其特殊地位的超越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数学家欧拉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还有两个数字也像π一样对数学有重要价值 ,那就是自然对数的底数e和虚数i———等同于 -1 .这两个数都没有立即引起我们的注意 (尽管虚数i这一概念的引入是一个数学发明的极好的例子———一个理想化的事物———结果证明它在真实事物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 .在我们接受这两个奇异的数字的时候 ,有必要考虑一下π与e的一种奇妙联系 :π4 +π5=e6欧拉则提出一个更奇妙的被视为数学…  相似文献   

9.
提起圆周率π,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会想起中国古代(南朝)数学家祖冲之.他是世界上将圆周率精确到7位小数的第一人.在科技相当落后的那个时代,他惊人地推算出3.1415926<π<3.1415927.  相似文献   

10.
提起圆周率π ,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会想起中国古代 (南朝 )数学家祖冲之 .他是世界上将圆周率精确到 7位小数的第一人 .在科技相当落后的那个时代 ,他惊人地推算出3 .14 15 92 6<π<3 .14 15 92 7.随着时代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进步 ,计算圆周率π的精确值的工作突飞猛进 .下面就让我们借助常用的数学教学软件———几何画板———去探求圆周率π ,一起去探索、共同去体验数学的神奇 !首先我们用几何画板 4.0 5来做一个简单的课件 (几何画板软件熟悉的话只需 3分钟即可完成这一课件制作 ) ,步骤如下 :(1)利用工具箱中的圆规工具画⊙O(圆心为点O…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圆周率π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约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就求得圆周率π应在3郾1415926与3郾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π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六位小数的人。同时,他第一个提出了圆周率π的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在分母小于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在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弘扬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养.本文介绍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刘徽的极限思想和理论,这对于学生掌握极限思想以及弘扬我国古代数学文化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的古代文化和先进的古代科技,对人类的文明,世界的进步有着光辉的贡献。中国古代数学,直到明朝中叶之前,在数学的许多分支领域里,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许多数学家,写下了不少著名的数学著作,有的到现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能够使二千年前的数学书籍流传到现在,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π及其"谜"     
圆周率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值,是计算圆的面积等必不可少的常量,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π的来历以及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的数学家,可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圆周率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值,是计算圆的面积等必不可少的常量,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π的来历以及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的数学家,可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五九年,前苏联发射宇宙飞船,首次揭露了月球表面的秘密.苏联科学院将月球地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以表示和纪念伟大的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位卓有成就的大科学家,他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π<3.1415927之间.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准确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在国外,直到一千年后阿拉伯和法国的数学家才超过他.他还用两个分数来表示π的近似值,约率π=22/7,密率π=355/113,密率的提出比德国数学家奥托早一…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课堂上老师讲述了导数的知识:导数思想最早由法国数学家Fermat在研究极值问题中提出,随后英国数学家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创造了微积分,导数求解法则的大门被正式打开。这堂课我听得如痴如醉,让我体验到近代数学的美妙。放学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思考老师  相似文献   

18.
园周长与直径的比,叫做园周率.园周率π是一个常数,也是一个无理数,我们只能根据需要取它的近似值.我国古代很早就得出了比较精确的近似值.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于·公元263年利用园内接正多边形求得π=3.4(或化为157/50)。南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于公元460年又进一步推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准确到七位小数,近似分数是355/113.而一千多年后德国人安托尼兹才重新发现这个值.以后由于  相似文献   

19.
汪纯中 《上海教育》2001,(12):35-36
问题解决是:一个目的、一个过程、一种能力、一种教学模式一、备受青睐的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的这一句名言已被数学科学的自身发展所一再证明。至今为止,解决数学问题一直是激励数学家推进数学发展的一种原动力。在学校数学教育中,问题解决的重要性也一直为人们所关心。我国古代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就是以解决一个个问题作为主线来贯穿全书而名垂于世。在国外,著名的数学家与数学教育家波利亚(Polya,G.)在1944年曾提出过著名的“怎样解题”表。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数学指导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圆周率π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自古以来就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兰伯特(Lambert)于1767年证明π是无理数之前,众多数学家试图求出π的准确值,有的甚至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目前,借助计算机计算π值,已求得近三千万位数.利用代数方法计算π值时,都需依据π的某种表达式.本文结合有关π的发展史,介绍其几种无限表达式并给出证明.为叙述方便,我们给所举表达式前均冠以相应的人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