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敏锐的审美知觉,却并非艺术家才能够具备的.我们做教师的人,了解这一点很重要."显然,他在启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审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中的《梅雨潭》一文,作者写的是浙江省温州地区瑞安县境内的一个风景点——梅雨潭的情景.那里景色迷人,宛如仙境,故有"仙岩"之称.全文生动活泼,结构谨严,比喻精妙,语句洗练,融情于景,意境很浓.在教学本课时,我建议抓住以下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去探寻梅雨潭幽美的意境.一、观看亭子的"险".教学一开始,指导学生看图作文,了解作  相似文献   

2.
片断练习,现在统称“小作文”。教师要根据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阅读教学的要求,周密地安排几次必要的片断练习。一、指导写景物《梅雨潭》这篇课文,具体地写出了“亭”“瀑”“潭”及其周围的景色幽美。这篇课文教后,我亲自带学生观察小溪。站在高处,观看蜿蜒曲折的溪流,两岸碧绿的田野。着重指导学生观察景物的形状、姿态和颜色。又领学生站在溪边,观看倒映在水中的蓝天浮云,活灵灵的游鱼,洗澡的孩子和洗衣洗菜的女人。观察结束后,我出了《家乡的小溪》的题目,让学生仿照《梅雨潭》课文,按照自己观察的顺序逐一写出,结果内容很具体。  相似文献   

3.
《梅雨潭》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首先要让学生对整个画面有一个总的印象,开始观察的顺序可以从上到下:瀑-→亭-→潭.然后再启发学生设想自己坐在梅雨亭里进行观察.观察的顺序可以这样安排:  相似文献   

4.
体验作者激情学会表达方法江苏张勇朱自清先生的《绿》是一篇饱蘸激情的散文。作者以细腻深情的笔调,描绘了梅雨潭美丽醉人的景色──绿,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如果说写梅雨亭、梅雨瀑等陪衬物是作者淡淡的一笔的话,那么在第三段作者对“绿”的正面描写则是...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第八册看图学文《梅雨潭》是一篇写景物的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教学这篇课文,要注意培养学生审美的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观察景物,学习如何写景。教师解题之后。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让学生逐一观察梅雨亭、梅雨瀑、梅雨潭,了  相似文献   

6.
一、第八册教材为什么删去“习作例文”?二、课文《燕子》是借燕子赞美春天,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图文结合地进行学习?三、《梅雨潭》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看梅雨瀑景象的?四、课文《心愿》是写谁的“心愿”?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愿?为什么有这样的心  相似文献   

7.
对朱自清散文《绿》的分析,总觉得《教参》和有关的一些文章说得不甚妥。笔者认为文中冠以“梅雨”的瀑、潭和亭本在一处,作为一个景点来分析,不宜机械割裂。因为瀑流飞泻而下,下面平凹积水处就形成了潭;为供人游赏,便在临潭一突出的岩石上筑了个亭——岂不问“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三位一体,只有叙述的先后。说在空是距离上作者是在按“由远而近”、“由低到高”的顺序作观察,不必。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第九册《梅雨潭》第二段第一句讲作者从山边来到亭边,接着讲亭和瀑、潭的关系:“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岩石上,上下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作者把一个静态的梅雨亭写活了。一个“浮”字独具匠心,逼真地写出了作者当时独特的感受。怎样向学生讲清这个“浮”字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查看了有关资料:“‘浮’字使人感觉亭像苍鹰在天空翱翔。这一句形象地写出了梅雨事位于凌空的岩石之上的那种奇妙、险峻的姿态。”这么讲学生就能理解吗?学生如同:梅雨亭怎么能像苍鹰一样在天空中翱翔呢?是什么原因给人一种“飞”的感觉呢?于是我再次阅读课文。课文第一  相似文献   

9.
梅雨潭的壮美铺垫梅雨潭的奇绿惊诧山边观瀑——领略声色追捉她——招引想抱她——醉人亭边观瀑——目睹全貌看不透她——可爱比拟你——奇异极写飞瀑——显示气势裁挹你——醉人舍不得你——小姑娘细写水花——玩味余韵送你名字——女儿绿不禁惊诧板书次序:①惊诧,②梅雨瀑.③山边,④领略声色,⑤观瀑——,⑥亭边,⑦目睹全貌,⑧观瀑——,⑨极写飞瀑,⑩——显示气势,⑾水花,⑿细写,⒀——玩味余韵,⒁的壮美,⒂梅雨潭,⒃招引,  相似文献   

10.
《梅雨潭》是一篇看图学文。图与文紧密配合,表现了梅雨潭景点特有意境。课文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是一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的游记。学习这篇看图学文,宜从看图入手,让学生形成比较鲜明的感性认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没有简单的停留在一般的观察上,而是创设情境,采用饶有趣味的“画中游”的形式,让学生“心入”画中,获得感受。首先,我挂出梅雨潭的彩图,启发学生设想自己进入画中的梅雨亭,一边观赏,一边谈感受。为此,我作了这样四步引导: 1.同学们,前面就是梅雨亭。让我们进去休息一下。现在,你们坐在这个亭子里感觉怎样? (“这里真美”;“真幽静”;“真凉爽,舒服极了”) 2.请看一看正对面是什么?(瀑布)瀑布从上面冲下来,开始是什么样儿?流到下面,受到岩石阻隔,又变  相似文献   

11.
《绿》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也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重点篇目。文章所描写的绿,着笔点全在那“汪汪一碧”的梅雨潭。可是文章一开篇,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梅雨瀑。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教学参考书》认为:写梅雨瀑就是为了写“瀑流给人奇趣,使人惊诧”,“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这一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仅仅拘泥于“陪衬”说,似乎远未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2.
《梅雨潭》(八册)节选自朱自清先生的《绿》。文中所言“仙岩”,是位于浙江瑞安县东北四十五里的一座名山,风景极为幽峭隽美,享有“溪山第一”之称。课题《梅雨潭》为编者所加。文章感情真挚,文字洗炼,宛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作者首先立足于“仙岩”的“山边”,对梅雨瀑远眺。开头一句“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为全文集中笔力描写梅雨瀑开了路,便于下文对梅雨瀑进行直接描写。作者抓住声响和光泽,先从听觉入手,用“哗哗哗哗”这一象声词,状幽谷中  相似文献   

13.
绿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晔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雀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要求:一、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梅雨潭美丽景色的具体描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学习作者观察景物时选好景点,有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间接衬托,具体描写的方法。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掌握“仿佛”、“如”、“似的”、“象”等词在比喻句中的用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相似文献   

15.
《梅雨潭》(六年制语文第九册2课)选自著名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绿》。这篇课文精美的语言风格,是通过词语锤炼来体现的。课文第一段概述梅雨潭的形成。既然是瀑布形成的潭,作者起笔便写瀑布。“哗哗哗哗”拟其声,听去有一种明快铿锵的节奏感。“白”“亮”摹其色。两相映衬,使得眼前景物声色相生,格外动人。第二段中,作者以“亭”为立足点,环顾四周,用“正对”“亭下”简略交代方位,然后着重描绘“梅雨亭”。在表述梅雨亭的地理位置时,作者在用词上,颇费了一番功夫。试想,若用“蹲”,则给人低矮之感;若用“立”,又觉语意平平。唯有“踞”,方能凸现梅雨亭居高临下的雄姿。紧接着,作者又抓住亭踞于岩石一角,与苍鹰在天上展翅翱翔时四面  相似文献   

16.
《梅雨潭》一文选自朱自清的《绿》。课文以游踪为线索,先后以“山边”、“亭边”为观察点,勾画出梅雨潭的外貌,瀑布的气势,水花的活泼可爱,给读者留下准确、鲜明而又完整的形象。课文一开头写梅雨潭瀑布,就是由远及近地变化观察点,写出了对瀑布的不同印象。作者先描写山边所见瀑布远景:“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几里,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在眼前了。”这里对瀑布的声音和概貌的描写,使读者对梅雨潭有一个总体印象。接着,作者交换观察点,描写在亭边看到的近景:“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儿,不再是幅整  相似文献   

17.
《绿》是朱自清于1924年在温州任教时写的一篇游记散文。这篇散文同《春》、《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样,充分体现了作者为文如同作画的特色。文中用浓墨重彩,工笔细描,酣畅淋漓地画出了梅雨潭那奇异幽美的意境。一、层层深入的描绘作者虽然在文章开头情不自禁地  相似文献   

18.
一篇经典、一段赏析:绿朱自清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  相似文献   

19.
梅雨潭     
正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潭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  相似文献   

20.
梅雨潭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部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