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教育(海南)》2005,(2):44-44
新制定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等以学生学习表现为主的指标首次列入了评价体系中.并占了评价指标一半以上的份额.其中课堂气氛指标包括课堂气氛宽松度和课堂气氛融洽度两部分。学生人格是否受到尊重.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质疑是否得到鼓励,学生进度是否张弛有度.师生交流是否平等都成为评价细则,教学评价方案共设定了14个可操作的评价要点.分为ABCD四个评价等级对教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人人喊打的“满堂灌”新闻背景: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将于近日开始实行新的课堂评价标准,由以往的“所有学科一张评价表”变为分科评价,将过去单一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片面评价,改为以学生课堂表现为中心的教与学双向评价模式,并且在新的评价标准里首次增加了课堂气氛、学科特点等评价项目。上课使用“满堂灌”方式授课的教师,还将被“亮黄牌”以示警告,“我讲你听,我教你学”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将在北京市的中小学课堂上绝迹。据介绍,新制定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学科特色”等以学…  相似文献   

3.
在评课交流中,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时用“学生很配合”赞之;在寻找不足时,有的以“学生不配合”而蔽之。以学生配合与不配合作为评价学习风气或教学得失的依据。总感觉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这是由于不论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角度看总有不妥之处。笔认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评课交流中,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时用“学生很配合”赞之;在寻找不足时,有的以“学生不配合”而蔽之。以学生配合与不配合作为评价学习风气或教学得失的依据。总感觉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这是由于不论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角度看总有不妥之处。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是教师的行为,如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情感投人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等等。即使关注到学生的表现,也基本上被看做是教师“教”的回应,或者成为教师“教”的点缀。新课标的出台,尤为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实行以下“三个转化”:  相似文献   

6.
正面积极评价和表扬学生的做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意识以及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无疑是有效的。然而喧嚣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沉思: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吗?学生创新的意识提高了吗?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了吗?课改的深化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中评价意识的认识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李克杰 《师道》2003,(8):29-29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六一”前夕,长沙市雨花区59所中小学的568名同学被评选为该区第一批“新概念三好学生”。该报道说,这种做法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是首创。何谓“新概念三好学生”?依照该区教育局《“新概念”评价三好学生方案》规定,“新三好”摒弃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一元评价,改为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社区的“多元评价”,倡导“在校做个好学生——主动学习全  相似文献   

8.
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难点,其对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来,我们经过大胆探索和初步实践,建立了以“五个结合”为依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对一堂课的评价,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门学科的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甚至有很大差异,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共同的,一堂课是否成功,那就是看教师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以“育人为本”促进发展了学生能力。一般来说,评价一堂课,有以下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10.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为了凸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在课堂上一味地把教学的重心指向所谓的学习内容的知识“核心”,导致学生在观察、思考过程中形成对所学数学知识概念的“思维表象”,阻碍了学生向学习目标深处追溯,降低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使“高效课堂”的背后埋藏着未被学生掌握的“核心知识”。因此,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评价理应基于:数学教学是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从“思维表象”走向数学思考,在关注“概念表象”的基础上是否追问“核心知识”。本文以三个向度阐述课堂上从“概念表象”走向“核心知识”的目标评价,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纵深建构和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1.
当谈到老师如何评价学生时.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儿子.想到了自己该如何评价如同自己孩子般的学生..儿子可以因为我是他的母亲.所以无所顾忌地发泄自己不满的情绪.而作为长久接受师道尊严的学生是否也是心甘情愿地接受我的评价呢?由此想到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掌握评价的巧度。“巧度”讲究的是“巧”.这里借用几个武术招数来阐释:  相似文献   

12.
“小笑脸”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在课堂的纪律表现和学习状态以记分的方式进行定量的评价,评价贯穿整堂教学过程,使每个学生的行为与集体的荣誉密切相关。“小笑脸”帮助教师轻松驾驭课堂纪律,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意思维能力,是音乐课堂教学中一种有趣又有效的竞争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中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工作模式。学生评价改革重点体现着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比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和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等。二是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也就是说要关注过程性评价。三是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结合起来。以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这些改革重点与霍华德&;#183;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14.
应试教育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往往以学生的学习结果(如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惟一的依据,这显然是片面的和不公正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评教师”这一评价方式应运而生。 一、发扬教育民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是大家公认的,评价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但是,以往学生总是处于被提问、被考试、被评价的被动地位,只有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而没有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学生评教师”就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朱燕 《南昌教育》2004,(4):18-18
在课程改革实验的评价探索中,我们构建了学生“学习档案袋”,创造了教育评价的新案例,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对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纪安  文芳 《河南教育》2004,(1):41-41
构思:雨花小学对“三好生”的评定方案进行了改革,他们响亮地提出:在校做个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做个勤俭、自强、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在社区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公民。学校于六一儿童节那天,评选出了第一批142名新概念“三好生”。这项改革究竟好不好,是否受到广大少先队员的欢迎﹖大队部决定在最早开始实验的五4中队,召开一次听证会。准备:各中队选派三名代表及一位辅导员、一位家长和一位邻居,广泛收集大家的意见,要求写成书面的文字,做好发言准备。纪实:汪建军同学:我觉得“新概念”体现了对学生评价的科学性。以往评“三好生”仅…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将于近日开始实行新的课堂评价标准,由以往的“所有学科一张评价表”变为分科评价,将过去单一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片面评价,改为以学生课堂表现为中心的教与学双向评价模式,并且在新的评价标准里首次增加了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8.
实践育人、以评促学已成为核心素养时代育人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本研究立足档案袋评价“为了学习”“促进学习”的育人价值,确立主体性、精准且全面、规范与创新的档案袋建立原则;遵循课程开发的科学视角和方法,提取档案袋评价任务的构成要素;构建档案袋评价实施行动方案,制定操作流程,为一线教师在学生评价改革中设计与实施档案袋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过程性评价可以以全面、合理、积极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当前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开展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方案,仍存在考试唱主角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从“知识能力”“实验能力”“物理思维”“学习兴趣”四个维度重新设计评价方案;通过与学生的充分沟通达成对评价方案的共识;根据评价标准将学生完成的每一道题目、每一个活动进行全过程记录;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时地将某个学习目标的情况以及四个维度的整体情况反馈给学生的方式,达到发挥过程性评价“以评导学,以评促学,激励学生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创建“生态平衡”的新课堂。但由于新课改刚开始实施,加上高考新方案尚未出台,因此在课改和应试这一对矛盾中,有些教师无所适从,或盲目追求新理念、新模式,全然不顾学生的实际;或只关注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追求一种表面上的新奇与繁荣,其实仍是老一套,似乎只要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一定会好。这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