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周见习中.我选中调皮鬼孙军作为观察对象,和他成了好朋友。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提问后,他和其他同学一起举手.老师让他起来回答.他却眨着眼不说话。老师以为他太紧张,就叫他坐下再想想。然而他一坐下就朝我一笑,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真是因为紧张而忘记的吗?我决定课后问个明白。果然,他颇为得意地说:  相似文献   

2.
他有病吗     
来平 《班主任》2012,(9):63-64
正走在我们美丽的校园,很多师生都熟悉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个子不高的男生,无论在哪儿,手里都拎着一个破旧的塑料袋,里面装满了各种书籍和皱皱巴巴的纸张;走起路来常常喃喃自语,时而会心微笑,时而眉头紧皱;偶尔还就地坐下奋笔疾书一段,或者抓个路人理论一番……久而久之,大家都认定此人"有病""不正常",避而远之。他,就是我的学生陈燃。他究竟有没有病呢?我第一次和他打交道,始于高一文理分班,他和其他50名学生一起被分到了全年级最"差"的  相似文献   

3.
肖佑航 《作文》2022,(42):23-24
<正>我是一支毛笔。深夜,我被一双满是老茧的手拿了出来,不禁打了个哈欠。“大半夜不睡觉干吗呢?我需要充足的睡眠,你不该打搅我的美梦!”我在心里大叫。黑暗中,他摸索着,把木椅拉出来,缓缓坐下去,点上煤油灯,摊开一张纸,磨好墨,拿着我,在微弱的灯光下写着什么。他时而眉头紧锁,把我举过头顶;时而把我停在半空。我十分讨厌被举着挥来挥去,便对着他的耳朵大喊:“我是一支尊贵的毛笔,应该被捧着,敬着!”可他没有回应。突然,他眼中放出光彩,嘴角微微上扬,笔走如飞,直至我累得瘫倒在他手中。我气喘吁吁,斜视着纸面,想看看到底写的什么,竟有如此之激情。“……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动力……”原来,他用我写下了蕴含深奥道理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流年     
我仍记得第一次见苏亚哲的情景。初中一年级第一天上课,排座号,大家在外头,老师念谁的名字谁进来。我刚进教室坐下,一个男生就急冲冲跑进来,坐在我身旁。坐下之后双手平放在桌上,低着头。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抬起头望了我一眼,表情很紧张,什么都没有答,继而又低头了。直到后来老  相似文献   

5.
案例描述金秋十月的一个上午,我和孩子们在《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中,时而撞击,时而倘佯。课在酣畅而投入地进行……忽然,我班分外活跃的“小不点”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看他焦急的样子,以为他又给我打岔(上课时经常上厕所,成绩中等),就对他作了应允的点头。没料到,他是要给课文挑毛病”。“老师,我觉得课文有问题”他的语气是那般的肯定,“你看,插图上父子俩卷起裤腿,我们知道,那是水田,既然是水田,禾苗拔高一下,也不一定全枯死。”我一怔,哟,怎么回事?我也疑惑了,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孩子:“书中的插图会不会有问题?”说着顺手抚摸着…  相似文献   

6.
让我从一件小事谈起吧。初一年级的一个学生,在一次语文课上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但只说了两句就支支吾吾说不下去了。这时,班里许多同学都高举着手,叫嚷着“老师,让我说吧!”这位学生感到思想压力很大。但礼出老师并没有叫他坐下,也没有另叫别的同学替他回答,而是制止了同学们的喊叫,并耐心地诱导启发他继续讲下去,终于使他基本上回答了那个问题。这位学生十分感动,后来,他在一篇作文里与道:“……那时,我真恨自己,悔不该举手来着。我站在那里,低着头,慌恐地不知怎么好,心里真盼老师让我立刻坐下,但又怕老师真的让我坐下……忽然,周围同学争着回答的喊叫声  相似文献   

7.
阳光的味道暖暖的,香香的,他是我独一无二的朋友。阳光有点儿调皮,他时而和着小溪妹妹清脆的琴声,时而与蝶姐姐翩然起舞,时而给花妹妹一个柔柔的吻,时而又和草弟弟玩起了捉迷藏,有时还硬拖着风姐  相似文献   

8.
我在学校墙外的一个角落里看见他的时候,他正在为一个阿姨专心致志地补鞋。他是一个鞋匠,中等个头,脸很圆,一头黑白夹杂的头发,乱蓬蓬的,看样子足有60多岁了。他穿一件深色的夹克,皱巴巴的,上面沾了一些灰尘和油迹,干这种活,穿不了干净的衣服。也许他感到寂寞,身边的小木箱上放着一台黑色袖珍收音机,一个柔美的女中音正为他播报新闻。他听着听着,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又舒展开来,过了一会儿,又莫名其妙地笑了。我再仔细一听,原来女中音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赵本山的声音。当他注意到我在观察他的时候,对我微笑了一下,又低头补鞋。我看了一眼他的脚…  相似文献   

9.
有一回,在车站候车时,我看到一位盲人乞丐在卖艺。他衣衫褴褛,浑身脏兮兮的,看上去有六十多岁。他拿着一把破旧的二胡卖力地拉着,曲调时而低沉,时而高昂,仿佛在倾诉着不幸的命运,又似乎在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爱,到底是什么?准确地说,爱,是对另一方炽热的情感投入。至少字典上是这么说的,但我却觉得这远远不够。爱,是他用手轻抚我的面颊;爱,是当我依偎在他的臂弯中,回味着他那肌肤中所散发出的缕缕清香;时而开怀大笑,时而卿卿我我、情意绵绵  相似文献   

11.
那次,我在兄弟学校开了一节公开课。课一直上得非常顺利。当课接近尾声时,我在每个组里叫了一名学生上台做一个简单的练习:看拼音写词语。无意间叫到第四组的一位男生时,他却低垂着头,站着不动,好像在接受审判一样。这时,有学生说:“老师,他不会做的,他成绩很差,胆子很小,我们老师都不叫他的……”我不觉一愣,心想:让他坐下,再叫一位?然而男生那沮丧、自卑的样子却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我便走到他身旁说:“黑板上的拼音你能念吗?”他没回答,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我对大家说:“谁愿意帮他?”话音刚落,立刻有许多同学举起了手。我又对男生说:…  相似文献   

12.
我上语文课     
12晚自习瞿同学读自己的作文《我的父亲》 ,读着读着瞿同学泪流满面 ,这时教室内响起热烈的掌声。瞿同学把作文读完了。我问 :你们为什么鼓掌 ?同学们说 :鼓励她。我又说 :你们从瞿同学的作文中学到了什么 ?同学说 :真实。只有这样才能感动人。3上《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 ,没找到录音 ,于是我就自己读。读完后 ,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感到吃惊 ,就说了声“谢谢” ,教室里再次响起了掌声。4陈同学上课讲话 ,我就点他答问题 ,他答不上来 ,我什么也没说 ,让他坐下 ;第二天 ,我又点他回答问题 ,还是答不上来 ,我还是让他坐下 ;第三天同样是…  相似文献   

13.
儿子又发怒了,像以前无数次发生的情景一样,表演三部曲:先是瞪眼睛,接着大喊大叫,继而又哭又闹.妻子愤怒、伤心、无奈地看着儿子. 我把儿子拉到他的房间.我坐下,示意儿子也坐下,他却站着,脸倔强地扭向一边.  相似文献   

14.
4.捉蒋后张、蒋首次见面我同蒋介石进屋后,把他引到一把椅子上坐下。前面摆着一张写字台,我站在他的右后侧。蒋介石坐下来仍闭目嘘气,手抚胸口,一言不发。过了一阵子,没有人来,他才开口说话,几次让我也坐下,并重复地说:“你是一个好青年,你是一个好青年……”我知道他又在准备施展手法。我不吭气,也没坐下。过了一会儿有人进来送茶,又有人送来张学良将军的大衣。以后又送来了牛奶。蒋介石不喝也不穿,问我:“你们副司令怎么还不来?”我说:“马上就来的。”蒋又吼道:“叫你们副司令快来!”我没理他,心里觉得好笑,他大概又忘了自己的处境了。大约过了半小时,张学良将军穿着兰色丝绸棉袍推门进来了。我见他脸上有一种得意的神情。他对蒋微欠了一下身子,劈头便说:“委员长受惊了!”又说:“你这次交给我做做看!”蒋介石说:“我看你有什么  相似文献   

15.
在末班电车中,我一坐下,身旁的一名中年男人就突然拿出巧克力,微笑着说:“给你。”我不假思索地接受了。接着他询问我的年龄,然后笑着说:“20岁左右的女孩子为什么这么纯真呢?”我想这人真怪,不禁笑了。看到我的笑容,他突然问:“在下车之前,能让我为你画张像吗?”  相似文献   

16.
湘江夜思     
<正>和着暖暖、盛满生命气息的春风,我来到湘江边。只见奔腾的江水一浪紧追一浪,激情地向前跃进,雄伟而又潇洒,庄严而又矫健。面对滔滔江水,我陷入了沉思。湘江,湘江,你的生命正如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延绵不断: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谁知道你渊深的江底沉淀了多少人类的文明?入夜,沿江明灯万盏,尽收眼底,一轮圆月高挂空中,倒影江中。江面起伏不平,水中的月影也时而缩短,时而伸长;时而残缺不全,时而圆满如镜。我抬头看看天空,月儿  相似文献   

17.
笑话     
又一次把小儿子抱上床后,年轻的母亲可再没那份耐心了。一听到他又叫“妈妈”时,母亲就立即大叫起来:“你要是再叫一声‘妈妈’,我非给你一巴掌不可!”这一叫,他不出声了。可是母亲刚坐下,他又小声小气地说:“格林太太,我能喝点水吗?”  相似文献   

18.
元老     
门房老夏把两只磨得发亮的铜钥匙朝办公桌上一扔,喊道:“校长,我不干了!”他用那双老年人特有的灰色眼睛瞪着我,平时极为和善的瞳人里,此刻却进着火星。“怎么了,老夏?”我说着,拉出一只椅子让他坐下。他怒气正盛,喉头似有一口痰样的东西呼噜着。“校长,您说过这句话不?——全校师生,一律要按铃声动作.”  相似文献   

19.
你有看不惯的人吗?我有,我看不惯自高自大的人。中午,矮小的黄婷正坐在座位上,时而握起笔在草稿纸上划划,时而放下笔,托着下巴苦苦思索,愁眉不展,我猜想黄婷肯定又被一道数  相似文献   

20.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轻轻地吟诵着,一字一顿,脑海中浮现出一位身着白衣长者,独倚高楼南望,有两行清泪划过他的面庞。而今,我捧着这本《唐诗集》,怀着同样的心情,极力向记忆深处回望……儿时的我,对父亲时常翻看的一本书十分好奇。因为父亲每次看之前,都会先洗净手,然后拿着笔在书桌前坐下。有时,他皱着眉默念,有时又微笑着诵读,而那支笔则被小心翼翼地握在手里,或圈或点或划。这时的我总会放下手中的玩具好奇地看着他。当父亲看到我眼中奇异的光芒后,他意识到了什么?开始把书中的内容一句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