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相对论速度变换式分析得出相对论质量和相对论动量变换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对论力学方程推导出了两惯性系之间力的一般变换式,并据此变换式求解了运动点电荷对静止点电荷的电场力。  相似文献   

2.
狭义相对论是相对论理论体系的基石,对狭义相对论的基本理论所得到的一些推论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狭义相对论是相对论理论体系的基础,是由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则是在1915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主要是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性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理.笔者从爱因斯坦的理论体系根源和主要特征分析,深刻阐释狭义相对论的重要推论和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非相对论性质点和狭义相对论性质点的拉格朗日函数是不同的、经分析找到了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将其表达成统一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对一个特殊的变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个变质量问题的解的形式与相对论质量公式相类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质量和能量的物理概念出发,详细介绍了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中质量的表达形式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相对论力学的质能方程完美的过渡到牛顿力学的动能方程,最后根据质能方程E=mc2质量与能量的关系探讨了物质世界的本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质量和能量的物理概念出发,详细介绍了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中质量的表达形式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相对论力学的质能方程完美的过渡到牛顿力学的动能方程,最后根据质能方程E=mc2质量与能量的关系探讨了物质世界的本源。  相似文献   

8.
对一个特殊的变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个变质量问题的解的形式与相对论质量公式相类似。  相似文献   

9.
姜波  何卫东 《昌潍师专学报》1997,16(5):55-58,62
本文以狭义相对论为基础,通过对原子核物理学能量概念出讨论,阐明了惯性质量和能量之间的关系,澄清了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经典力学和相对论中变质量的确切含义,指出了两种理论中所研究的变质量物体运动问题有着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中,质量通常是用来指物质的性质,在实验上,两种质量(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是一致的。因此牛顿力学中并没有对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进行严格的区分。两种质量的等效性通常被称为伽利略等效原理或弱等效原理。爱因斯坦从这一原理出发,得到了广义相对论,明确指出这两者的一致性不是偶然的。本文论述了两者在牛顿力学里的表现和出现的困难,进一步讨论了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在爱因斯坦理论中的统一,最后提出二者的等效性需要等待广义相对论正确性的最终确认。  相似文献   

12.
本雅明因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最终导致艺术的进步而对大众化持肯定的态度,他的艺术生产理论对研究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他认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艺术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艺术的进步和发展,机械复制理论作为一种艺术生产力将推动艺术的进步。他通过艺术由膜拜价值向展示价值的转变,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大众,转向艺术与大众的结合问题,把大众放在艺术发展的中心地往。他确认对新的艺术形式的欣赏方法——消遣,认为“消遣”的欣赏方法适合于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13.
凯-沙特尔沃斯民众教育的意义、民众教育的特点、民众教育师资培养的理论;凯-沙特尔沃斯民众教育的阶级性十分明显,民众教育的主旨是灌输道德规范,培养符合理性的行为习惯,民众教育的课程观带有明显的古典文科倾向.  相似文献   

14.
以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为研究视角,从文化精英主义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三个阶段,对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进路进行梳理和评析,以期对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启蒙辩证法》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文化工业"为其核心概念,集中体现了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促使了总体性社会的形成,从而彰显了《启蒙辩证法》大众文化批判的独特意蕴。大众文化批判实质上是意识形态批判,大众文化完成了意识形态化,并呈现出多种功能,造成了人的全面异化。囿于精英主义立场和文化保守主义视角,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也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这对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涵盖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其萌芽可追溯到建党伊始。1928年,李立三首提"群众路线"概念。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对群众路线的经典论述是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形成的主要标志。1956年,中共八大首次把"群众路线"概念写入党章。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对"群众路线"的科学界定表明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基本定型。1992年,中共十四大党章对群众路线内涵的表述表明中共群众路线理论已经定型。2012年,中共十八大党章与十四大党章的相关表述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7.
大众化理论不仅仅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量的理论,而且是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一种预警理论,同时也是描述高等教育活动变化的一种理论。在西方学者眼里,"大众化理论"被认为是一个"学术概念",而非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学习研究毛泽东的以人为本思想,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中的受众观有一个嬗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四个阶段:马修·阿诺德以及利雏斯主义者的文化精英主义受众观,法兰克福批判理论的单向度受众观,以斯图亚特·霍尔为代表的多元性受众观,约翰·费斯克以及德塞图等的抵抗性受众观。受众从庸众到游击战士的发展表明受众在大众文化研究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显露出大众文化的性质、功能的改变,对于受众观的嬗变过程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这点。  相似文献   

20.
陈文胜 《重庆师专学报》2011,(2):98-102,111
毛泽东反腐倡廉的思想十分丰富,其中,贯彻群众路线,发动群众运动来治理腐败的思想是其反腐倡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毛泽东所领导的廉政建设中,曾多次发动群众性政治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依靠群众争取反腐败的胜利,而又不走过去群众政治运动的老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