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活动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进行,每一个方面的状态,包括情感、态度、方式、效果等,都要对对方发生影响,形成客观效应;这种自身状态所引出的结果则是一种主观效应。如果教师情绪、态度不好,讲解不清又枯燥乏味,就会在学生中引起不良反应,产生接受上的消极状态与情绪、情感上的逆反心理;如果教师情绪饱满、态度积极、讲授精确恰当又生动有趣,就会在学生中引起良好反应,使学生产生接受上的积极状态与情感、情绪上的投入心理。就教师方面而言,讲授得法,对学生有吸引力是一种主观效应;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得教益,引起…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进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形成及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学情感中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教师情感的主要特征。教师的爱可以产生使学生学习上进的良好效应。教师的情感对课堂氛围的营造、对教学的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重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情感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上有一种"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在这个实验中,教师的"暗含期待"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他们的"谎言"获得了积极的效应.在地理教学中,也要充分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原理,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以下就谈谈情感效应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婷婷 《小学生》2013,(7):15-15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是学好数学的催化剂。学生如果把学习数学的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相结合,将会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的体会是:一、增进师生情感,调动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喜欢数学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情感效应。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热心,会转化为  相似文献   

5.
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很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可以产生“教师期待效应”。反过来,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爱戴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在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教学中若能重视并积极实施情感教育,尊重、热爱学生,就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亲切感和认可感。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燕 《考试周刊》2014,(68):96-97
情感因素对学习的效果起着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情感优化教学,关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注重情感教学;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英语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赏识,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效应,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英语,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积极的情感因素和消极的情感因素,并就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克服消极的情感态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既具有信号功能也具有动力功能。积极的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内驱力,消极的情感却是认识活动的阻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情感效应,并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感。师爱是英语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也会使学生产生学好英语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人们生活在一起,常常需要沟通。良好的沟通就需要聆听对方,聆听就是尊重对方,耐心地倾听对方,了解对方心中的感受。聆听在幼儿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它可以捕捉孩子的感受,增进孩子与教师间的情感,帮助孩子成为自信、自立的人。  相似文献   

10.
张峻 《成才之路》2010,(28):44-45
初中英语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双边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情感、态度对教学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情感投资,创设教学的情感效应。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迁移,就能在师生之间产生良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教师职务考核中,由于重视群体考核量化积分,考核的信度与效度有所提高。但是,考核误差的出现仍比比皆是。在产生考核误差诸因素中,消极心理因素不可忽视。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六种: 一、情感效应情感效应是指人们在考核中过多的夹杂着个人情感、情绪色彩,影响考核的效果。这种效应在教师技术职务考核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好恶论人。对观点、兴趣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或对方晋升于己有利的人好感倍增,将其各项评价成绩打高;如感情不好,则不论被考核者品德、能力、实绩多好,将其成绩一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教育工作中,若能重视并积极实施情感教育,尊重、热爱和关怀学生,就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亲其师而信其道”。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一书中提出,爱是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情感,也是进行教育的基础。在教学当中,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这不仅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 ,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 ,我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教育是人与人情感上最微妙、最细腻的相互接触 ,教师自身的情感、品格、为人对学生人生观及个性的发展影响极大。教师对学生要关心、尊重、理解、信任 ,这会使学生感知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 ,并产生模仿意向。学…  相似文献   

15.
师爱浅论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仰心于自己雕塑的一尊少女像,他每天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她,久而久之,那少女竟活了,与国王幸福地结合了。人们把这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爱的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信任、期待的情感可以使人产生一种“意向效应”,给人一种“器重”的暗示,增强人的自信心,从而促其不断努力,取得成功。教师对学生适度的期望值,是教师对学生爱的一种表现。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能够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心理换位,以产生积极的移情体验。即像对方那样地体验对方的所见所闻。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应当表现在不带任何主观臆想的框框,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简单地以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单凭经验判定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教师情感表层表达是一种常见的教育现象,它是指教师抑制自己真正的感受并伪装出符合教育工作要求的情感行为。就其产生而言,基于师生交往、学生发展以及教师身份的思考是教师正性情感表层表达的主要原因;作为教育管理手段和避免真实负性情感产生则是教师负性情感表层表达的主要原因。从对学生的影响效应上看,教师负性情感表层表达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效应,而教师正性情感表层表达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课堂气氛、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肯定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往往会迁移到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如果学生根本不喜爱任课教师,那么他对任课教师所教的学科也就不会感兴趣,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情感便会处于一种抑制状态,就不可能有积极高效的思维活动,教学也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8.
小学音乐教育旨在使学生从小受到音乐熏陶,初步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情感效应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感随  相似文献   

19.
教师情感表层表达是一种常见的教育现象。它是指教师抑制自己真正的感受并伪装出符合教育工作要求的情感行为。就其产生而言。基于师生交往、学生发展以及教师身份的思考是教师正性情感表层表达的主要原因;作为教育管理手段和避免真实负性情感产生则是教师负性情感表层表达的主要原因。从对学生的影响效应上看,教师负性情感表层表达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效应,而教师正性情感表层表达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20.
侯文明 《学周刊C版》2011,(10):119-119
移情在语用学上指言语交际双方能预测和理解对方言语用途.达到情感交流和沟通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中学英语教师语言的情感特征分析.结合情感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语言移情策略的意义.并就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移情策略、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了探讨.以使英语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