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1994年6月13日的《中 华第三产业报》。总的感觉是这张报纸品位较高, 可读性强。 这期报纸第8版(《公众评弹》专版)有《对 话圆桌》专栏,刊载了三篇文章:读者祝绪平就该 报5月12日的一篇特稿《中国枪》的五处差错提出 批评,写了《(中国枪)一文有误》的来信;《中 国枪》作者杨民青给该报编辑的信,表示“诚恳地 感谢读者祝绪平的指正”;以“本报编辑部”名义 写的《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写得极为感人:“我们,一群平 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人走到一起来,发誓要办一 张全国一流的报纸。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兴奋、雀  相似文献   

2.
张冠李戴报道,作为报纸差错之一,并不鲜见。今略举数例:例一:某报去年8月16日二版刊登(全区各县市委书记谈计划生育工作》一稿,文中将“陈定国(中共浠水县委书记)”写为“陈定国(中共荚山县委书记)”。这是在县名报道上的张冠李戴。例二:某报5月8日一版发出两张照片。一张照片的面面是:两位礼仪小姐身着绶带,站在建安餐馆门  相似文献   

3.
闲读报刊,经常能见到“嘎然而止”这一“成语”。例如: ①但还没玩出更多的快感,一切就嘎然而止。(《南方周末》1998年5月29日第18版) ②而当时所向无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嘎然而止于罗湖桥头,留下了一个香港。(《中国青年报》1998年6月30日第2版) ③罗纳尔多的女友苏珊娜再次赶来加油助威,使关于他俩分手的谣言嘎然而止。  相似文献   

4.
我这个人很笨,虽是新闻圈中人,却很难得在采访第一线冲冲杀杀。对于别人的报道,也自感不了解他们的艰辛与困难,从不敢去品头论足。可是,看了范敬宜同志近期在经济日报上连续发表的五篇短新闻,却无论如何也抑制不了“评头论足”的强烈愿望,是这五篇短新闻震动了我,抑或是自己的旧观念受到了冲击,连我自己也闹不清楚。先说说范敬宜同志这五篇短新闻吧。它们是:《中国日报出了个好点子》(5月23日)、《“老外”开始怕“老乡”》(5月28日)、《二纺机B股上市在即》(5月29日)、《再给后代5000年》(6月1日)、《金发碧眼学苏绣》(6月16日)。五篇短新闻,均刊登于经济日报一版,而且都加上了花边框。许多有经验的记者这样认为:短新闻,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短,短到行文中没有多余的文字。但新闻要素又不能缺,该交待的要交待,该说明的要说明。要短到在一篇三五百字的新闻作品中,包含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5.
《明知落实不了为啥还要“落实”?》(去年10月28日头版头条)、《搞“花架子”何谈“主观愿望好”?》(去年10月29日一版)、《连长陈某用战士伙食费争“彩头”受处分》(去年10月31日一版)、《会议还没开何谈“圆满成功”?》(去年10月31日一版)、《别把“我有责任”变成“空头支票”》(去年11月8日一版)、《只有一个退伍兵竟派三人工作组》(去年11月29日一版)……当这些带着一定“火药味”的稿件在本报头版显位置刊登后,许多读打来电话鼓励:“好,《解放军报》的批评性报道又搞开了!”  相似文献   

6.
“这组报道组织得好,是把领导意图和群众的愿望相结合的好报道。谢谢省报编辑部和有关记者同志。”——这是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2005年5月17日的《河南日报(农村版)》报头上的批示。徐光春书记在批示里直接把箭头画到了两篇稿件的上方——评论《把实事办好》和消息《书记郑重承诺厅局积极响应十件实事件件有着落》。2005年5月18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路国贤也批示:农村版这组报道写得好,应当表扬。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朱夏炎在他的批示中特别强调:农村版是河南日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紧跟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特别是…  相似文献   

7.
严频 《今传媒》2003,(5):90
今年5月下旬,长沙某报刊出了一条“突破三点,大得让你心动”的房产广告,其中有“我只卖2390—2890元/平方米”、“位置不同、价格不同、享受不同”等广告语,并配发了一个穿内衣的性感女郎的彩色照片。这则广告登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6月9日,《西安晚报》在第6版以《“性感”广告长沙惹争议》为题,对这件事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广东新闻传媒运用“隐性采访”手段,采写出一批力作。如《羊城晚报》1994年5月21日头版头条、主标题为《酒楼物价:神仙数?》的报道(下简称酒楼》),《南方日报》1994年12月1日头版、主标题为《这里的黄害何其猖獗》的报道(下简称《黄害》),《羊城晚报》1994年12月3日第二版、主标题为《长夜里,这群潇湘卖花女》的报道(下简称《卖花  相似文献   

9.
陈卓琼 《青年记者》2017,(12):59-60
1995年1月6日,《中国青年报》创办“冰点”栏目,其人物报道从这时开始在特稿版以一整版的形式出现,成为《中国青年报》“站在社会进步潮头”的代表,第一篇人物特稿《北京最后的粪桶》就出现在这个时期.2004年6月,“冰点”改为《冰点》周刊,扩大到四个版面,分别是《冰点·特稿》《冰点·文化》《冰点·探索(科学)》《冰点·人物》.如今《中国青年报》的人物通讯主要由两大块组成,一个是每周三报纸第10版的《冰点·人物》专版,在该版的头版位置写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人物,文章字数大多为2000~3500字.  相似文献   

10.
从1984年到1986年,我俩个合作写出了三篇全国好新闻:1984年与杜国堂、陈宪文合写的消息《东鸭鸽营社员跑步成风》(见河北日报1984年1月19日一版),被评为全国二等好新闻;1985年写的通讯《记县委书记和乡长的对话》(见人民日报1985年6月2日二版),被评为全国三等好新闻;1986年写的消息《邢台地委书记请县委书记看<新星>》(见河北日报1986年3月14日一版),被评为全国一等好新闻。这三篇全国好新闻是怎么写出来的?我们的体会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报道改革,改革报道。  相似文献   

11.
从1984年到1986年,我们写的三篇报道被评为全国好新闻:1984年我们与杜国堂、陈宪文合写的消息《东鸭鸽营社员跑步成风》(见河北日报1984年1月19日一版),被评为全国二等好新闻;1985年我们两个写的通讯《记县委书记和乡长的对话》(见人民日报1985年6月2日二版),被评为全国三等好新闻;1986年我们两个写的消息《邢台地委书记请县委书记看〈新星〉》(见河北日报1986年3月14日版),被评为全国一等好新闻。这三篇新闻是怎么写出来的?我们的体会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报道改革,改革报道。  相似文献   

12.
最近,陆续在报纸上读到关于油菜、蔬菜、西瓜增产的“预告新闻”,也听到了周围读者对类似宣传的种种议论和意见。 5月24日,上海解放日报一版发表了新华社讯:《我国的油菜籽增产三成多》,副题是《本市今年比去年增产近五成》。据了解,当时上海市郊区的油菜绝大多数还没有收割,产量即已经统计出来了。许多农村干部看了报载“预告新闻”,感到好笑,说:“报纸上吹牛的风又来了!” 6月3日,解放日报三版《上海市场》专栏里登了一篇该报记者报道,题为《蔬菜会议精神落实,夏熟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2001年6月12日4版:“这些示范基地……集中反映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 《燕赵晚报》2001年6月13日32版:“第二个版(应为“板”——引者注)块《英风》从描写李大钊、回民支队、戎冠秀到董存瑞、西柏坡等一系列典型人物、事件,是一曲革命战争史上河北人  相似文献   

14.
要闻·信息     
新闻界座谈贯彻落实“三贴近”据新华社报道温家宝总理在读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的农村调查《乡村八记》后回信给予很高评价和热情鼓励。(见6月16日人民日报一版)6月20日,中宣部、教育部有关部门和中国记协等单位就此召开会议,座谈贯彻落实“三贴近”要求。座谈会上,首都部分新闻媒体负责人和编辑记者代表纷纷谈到,温家宝总理对《乡村八记》的赞赏和  相似文献   

15.
采写人物通讯,最重要、也最难的是把人写“活”,让“人”不但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能从纸上“走”出来。读罢《栾城草农敢闹海》一文(载于2009年6月9日《石家庄日报》一版,作者赵俊芳、郝斌生),笔者的一个强烈感觉就是:真正把“人”写活了。  相似文献   

16.
新闻失真     
(一)请务必核实新闻源近段看报,竟闹出这样一个笑话。5月27日翻开解放日报体育新闻版被一醒目标题吸引住了,题为《冠军是个“中国姑爷”——施拉格妻子田元曾服役中青队》,报道刚结束的本届世乒赛男单冠军施拉格的妻子竟是中国人——田元,而且曾是中国青年乒乓球队一员!时过两天,5月29日文汇报登了一则报道《施拉格是‘中国姑爷’?——当事人闻言后拍案而起》,传递了最新消息,即当事人田媛听了上述信息后“气愤”、“辟谣”、“以正视听”,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她是“施拉格的妻子”这一事实,以致“施拉格目前也已联系他的律师,决定对此事进行了解和追究”。  相似文献   

17.
5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在报道《吉林省部分乡镇刮起“路边政绩”攀比风》时,配发了张米扬同志写的一篇短评——《还要出多少经典笑话》,给予那些做表面章的形式主义当头一声棒喝,读来令人咀嚼不尽。  相似文献   

18.
6月21日是个星期五,武汉的报纸几乎全都报道“梅雨来临”。 《长江日报》“服务在线”版在“一周气象”专栏开头提醒——《暴雨揭开梅雨序幕/降水频繁天气闷热》,对前后两周的天气形势作了分析和展望。 《武汉晨报》“要闻/武汉”版重题直呼“梅雨来了”,一旁点出“将持续20多天”,并推测“出梅”时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报》就大兴安岭火灾连续发表了两篇通讯:《红色的警告》(6月24日)与《黑色的咏叹》(6月27日)。《终于公开的“秘密”》是《黑色的咏叹》一文中的一段,本刊特转载于下: ——“你们到底掌握了什么秘密?”这是某县某部门对本报记者进行两天单独讯问时的问话。 5月30日,在灾区采访回来的记者,在招待所餐  相似文献   

20.
6月15日,《经济日报》头版发了一条消息,报道地处西部边陲的乌鲁木齐铁路局,“截至6月15日十八时,胜利实现安全生产一千天,创全国铁路安全生产最高纪录。”这条报道不准确。 众所周知,全国铁路安全生产最高纪录,不是1000天,而是2000天。这一纪录是柳州铁路局于6月2日创造的。柳州铁路局的安全生产天数,比乌鲁木齐铁路局高一倍——多1000天。当时,这条消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6月5日)都报道了。6月3日的人民铁道报,不仅在报眼显著位置突出报道了这一消息,还在四版发了一个版的广告专页,热烈祝贺柳州铁路局实现安全生产2000天,称赞柳州铁路局“创造了共和国铁路局安全生产之最”。 那么,为什么把乌鲁木齐铁路局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