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国学论者宣称:“20世纪后半叶,西方文明陷入重重困境,世界科学与文化的根本观念发生巨大转折。”[刘长林、徐道一等2001]自然国学论者把当代科学指责为“还原论”,他们说:“由西方发展起来的近代科学以探索自然界之简单性为主,因而还原论成为科学和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刘长林、徐道一等2001]他们认为“西方人喜爱分析,侧重研究事物的有形实体和物质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的话,那么具体地讲则应是中国西部的世纪。因为,我国西部地区,以及同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密切相关的“丝绸之路”古通道,在促成这个“中国人的世纪”到来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丝绸之路”,指经我国古代的长安——甘肃的河西走廓——新疆南部和北部而到达古波斯和中亚细亚的陆地通道。兴于汉代,繁荣于唐宋,历经数百年。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开放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象征。古代中国的一切先进技术,几乎都是通过这条通道而传播于世界的,同时西方、外界所有精华的东西也基本上是通过这个通道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前30年,美国将成为世界工业的“研发室”,日本是“设计室”,印度是“办公室”,而中国将成为世界工业的“制造室”,这是西方某些经济预测机构对将来一个时期内世界工业结构布局一种断言。几乎世界上所有的顶级智囊机构都认为21世纪的前30年必然是科技创新与工业设计、知识智慧与文化艺术、智能与信息相互交融且大行其道的年代。  相似文献   

4.
背景自80年代初以来,日本政府部门和企业对高技术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普遍认为:“没有高技术,企业就无法在21世纪生存下去”。日本的通产省、文部省、科技厅以及经济企划厅等分别或联合组织了一些专门班子,通过调查研究,酝酿并编制了一系列发展高技术的长远规划。其中,尤以1981年通产省所精心部署的“第五代计算机系统十年研究与开发计划”最为世人瞩目。惊动世界的十年计划这个第五代计算机系统十年计划清楚表明了日本的雄心,表明它要在本世纪末成为计算机王国的决心。他们的目标不仅是主导传统形式的计算机工业,而且是放眼于90年代乃至21世纪能够应用的未来技术——具有深远社会影响的第五代计算机技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新焦点——绿色贸易与绿色贸易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绿色贸易成为了世界贸易的一个发辰趋势就不足为奇了,但是相比绿色贸易,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似乎更加迅猛。近年来对绿色国际贸易壁垒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但出现了“一边倒”的倾向,即把有关环境方面的贸易条件一概视为贸易壁垒。这种看法存在一定的偏颇,认清他们的关系对贸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钱穆的一生与中国饱受西方物质文明冲击的20世纪相始终,他的科学观可以看作是对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的进一步深化.在钱穆看来,“科学”主要是西方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有自己的适用空间和适用方法,而与自然科学相对的人文科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因此构建人文科学就不能以自然科学为绳律.钱穆的科学观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也存在着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7.
40°N现象与21世纪的“中国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统计分析发现的“世界活动中心纵横向转移现象”,预测21 世纪是“亚洲世纪”,并且继日本之后,中国、印度将会先后成为“世界中心”。要使“中国中心”成为现实,的确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本文仅探讨了促其实现的“关系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决定把本世纪的最后十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减灾活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也提出了减灾防灾。这对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保证人类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秦明 《科教文汇》2010,(5):155-155,206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特征。它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整个世界。全球化不仅带来了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全球各个国家经济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时也推动着全球各国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与渗透,使得全球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各国人们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深化改革这一历史新阶段,高职学生作为我国21世纪具有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一代新型劳动者,由于其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价值观念,在对待某些问题上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这就使得对他们价值观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让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无疑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下属的一门音乐理论学科,在未使用这一名称之前,它曾被广泛地称为“比较音乐学”,至本世纪50年代初,作为学科名称的“比较音乐学”开始被“民族音乐学”替代。“民族音乐学”是一个复合词语,它是由“民族学”和“音乐学”两个概念复合而成。1、民族音乐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与发展民族音乐学在本世纪50年代前称“比较音乐学”,大约萌芽于18世纪中叶,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和扩张有关。以18世纪为开端,欧洲发达国家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化学家们感受到异国的新奇的音乐文化,并极力想把这些不为欧洲人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情报的作用日益突出,有人把上一个世纪的特点归纳为能源的开发利用,而把当代的特点概括为情报的开发利用。能源与情报可以说是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两件大事。“能源危机”与“情报危机”成为当代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科研人员取得他们所必需的科技情报愈快、愈全,他们(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所提供的科学产品也就愈多,成本也愈低。这就是说,情报  相似文献   

12.
王静 《中国科技纵横》2014,(16):281-281
印度独立后,中印两国的关系曾经处于友好的状态,双方曾于1954年确立“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补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是闻名世界的国家关系典范。在印度国内称之为“潘查希拉”。这是尼赫鲁最引以为自豪的功劳和“绝妙好词”。然而,这个“原则”的墨迹未干,尼赫鲁就遭到了国内政治麻烦。先是印度国内的一些人批评尼赫鲁的对华友好政策,认为“中国是印度将来的对手”,应该极力在国际和各种场合压制和排挤中国,新独立的印度自认为是亚洲老大,想要确立起领导地位。就必须对它的领导地位产生严重威胁的中国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13.
赵庆清 《科技广场》2001,(10):22-23
在风险投资方面,印度人一 方面承认印度是美国、以色列的 学生,另一方面他们又颇为自信, 认为尽管目前印度成绩不佳,但 它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学生。他 们的理由很充分,主要有:①印度 是世界第二大讲英语的科技人才 资源库,有2,900余家科研机构, 高等教育世界一流,每年培养出 20余万名工程毕业生、4万余名 管理毕业生,他们有开拓热情和 创业精神,因此,在印度进行风险 投资,有非常良好的人才、科研基 础;②在海外创业的印人多达 150万,他们中不少已是美国硅 谷的风险投资家或“天使投资 者”,吸引他们的风险投资…  相似文献   

14.
李少田 《科教文汇》2008,(24):F0002-F0002
潘天寿原名天授,字大颐,别号雷婆头峰寿者等,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他和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并称20世纪“传统中国画四大家”。在上世纪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的大环境下,他们仍固守着中国画的笔墨传统。从笔墨深层次的寻求突破发展,成为并峙的4大高峰。我们就潘天寿的卓越贡献和杰出成就,从他创出具有民族派的又有独特个性的代表作品和西方文艺复兴时“三杰”之一的巨匠米开朗基罗代表作品相比较。  相似文献   

15.
儒商杂谈     
在行将逝去的20世纪,东亚经济强劲发展的势态,引起世界注目。它不仅给东亚地区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对西方的理论家构成了新的挑战。历经百年工业革命的西方强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之后渐趋低落,但他们的种种经济增长理论移植到异质文化形态的东亚地区后,在本世纪60年代以后,却不断创造出奇迹般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研讨会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未来研究会暨“未来与发展”杂志编辑部于1988年5月6日邀请了首都教育界以及有关部门的部分专家和学者,会聚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以“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为题的小型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就21世纪中国和世界教育发展的各种问题,畅所欲言,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展望21世纪的世界,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世界教育将呈现社会化和多样化趋势,在我国,作为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进入本世纪80年代,中国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莫过于“改革”、“开放”,接下来可能就数“流动”了。“流动”这个词,本身没有什么政治色彩,也没有明显的功利倾向,但它却对12亿中国人形成一道世纪冲击波,把中国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潮头之上。  相似文献   

18.
小木 《科学大众》2000,(7):26-27
印度南部的丛林深处,住着一位传奇式的“君王”——眼镜王蛇。众人对它又敬又怕,它行动敏捷,强壮有力,能置人于死地。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但它的生活迄今仍是个谜。而今它正巡行通过它那摇摇欲坠的森林王国。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中国和印度在21世纪的崛起开辟了大国崛起的新时代,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两国的崛起已经为世界感知,主要表现为:中印崛起在提升世界福利的同时,对世界自然资源产生压力和挑战,国际间摩擦也相伴增加。但是,不可否认,中印崛起正在塑造世界经济新格局,新型的相互依存的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形成,“人才回流”和“双向流动”成为国际人才流动的新局面,国际FDI呈现多向式运动,世界经济循环出现了新的范式。可以预测世界经济重心必将向中印转移,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文明古国将再度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许多国外学者都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